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综合新闻

  • 本站讯 10 月 21 日,由中国海洋大学与青岛市科协联合举办“冰海纪行 —— 中国海洋大学极地考察与研究 40 年” 展览在青岛水族馆盛大开幕。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王厚杰,海洋与大气学院院长林霄沛,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秦云鹏,青岛水族馆馆长党总支书记王云忠,青岛海底世界董事长李旭杰,以及中国海洋大学极地海洋过程与全球海洋变化重点实验室创始主任、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队员赵进平和中国海洋大学深远海与极地渔业研究中心主任、即将参加中国第 41 次南极考察队队员田永军,出席了开幕式并剪彩。中国海洋大学极地海洋过程与全球海洋变化重点实验室主任史久新主持开幕式。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王厚杰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向出席仪式的各界朋友们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对为这次活动给予大力支持的相关单位、工作者和志愿者表示衷心感谢。40年前,3名教师参加中国首次南极科学考察,开启了海大的极地事业。如今,中国海洋大学已经发展成学科齐全、人才云集的南北极研究团队,是国家极地研究的重要力量。中国海洋大学一直积极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宏材,应国家需要”。建设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海洋强国,离不
    2024/10/23
  • 本站讯作为中国海洋大学百年校庆活动和中国海洋大学极地周的活动之一,由中国海洋大学主办,海洋与大气学院(简称海气学院)、极地海洋过程与全球海洋变化重点实验室(简称极地室)承办的第三届极地科学课程教学研讨会于10月22日在青岛召开。本届研讨会以“科教融合”为主题,探讨科学与教育资源整合创新的新型育人模式。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王厚杰出席研讨会。1984年,中国海洋大学派出3位教师参加了中国首次南极考察,赵进平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今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也是赵进平教授从事极地科教40周年。赵进平教授分享了“极地教育心得——构建属于自己的科学世界”主题报告,回顾了他的学习和工作历程,以及在科学探索过程中的感悟。林霄沛教授对“海洋科学101教材建设”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解答与会代表的提问。相关课程负责人从课程建设、教学设计、科教融合及面向国家极地战略需求的交叉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实践等角度进行了阐述。从极地大国迈向极地强国需教育先行。2007年中国海洋大学开设了国内第一门极地方向的本科专业课程,是国内最早开展极地科学研究和教学的高校之一。极地科学课程的建设还在不断探索和完善过程中,中国海洋大学将继续与
    2024/10/23
  • 本站讯 近日,青岛市科学技术局公布了青岛市首批科技成果转化概念验证平台建设备案名单。经过严格审核,全市共有13家平台获批备案,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以下简称海药院)光荣上榜。概念验证平台围绕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技术需求,提供科技成果评估、原理或技术可行性分析、二次开发、中试熟化、场景应用、市场竞争分析等验证服务,以构建更加健全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链条,提升科技成果技术成熟度,降低市场化风险,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是加速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的新型载体。青岛海洋生物医药开发概念验证平台依托海药院进行建设,现拥有面积超过1.6万平米的研发大楼以及近5000平米中试研发基地,配备了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总值超亿元的高端仪器设备。基于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研发链条及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产出的特点,建立了六大产品研发平台和六大公共服务平台,集成和共享技术创新资源,促进产业链条的有效贯通,培育、熟化、转化了一批高质量科技成果,形成了以“科技研发”为核心、“技术服务和工程产业化开发”两翼协同发展的生动格局。下一步,海药院将继续以“蓝色药库”开发计划为引领,充分发挥生物医药领域技术与商业化验证作用,完善概
    2024/10/23
  • 本站讯在中国海洋大学100周年校庆之际,《海阔扬帆——中国海洋大学校友访谈录(第二辑)》正式出版。访谈录由党委书记田辉作序,党委常委、副校长范其伟主编,收录了122位优秀校友的成长故事。此次校友访谈活动于2023年5月启动,由在校学生通过实地采访、通讯交流等方式联络校友,以学生视角深度访谈校友求学、工作、生活中的珍贵历史记忆和人生感悟,深入挖掘其中的精神内涵和教育意义。收录进访谈录的校友,入学时间从1961年到2015年,跨越了半个多世纪。他们在各行各业辛勤耕耘、奋发进取、建功立业,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海大智慧和海大力量,为母校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校友们深情回忆了难忘的成长历程,为学校未来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并为母校百年华诞献上真挚祝福。作为百年校庆的特殊礼物,《海阔扬帆——中国海洋大学校友访谈录(第二辑)》将成为学校珍贵的记忆典藏,必将激励更多的海大青年勇担使命,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通讯员:孙鹏静《海阔扬帆——中国海洋大学校友访谈录(第二辑)》
    2024/10/23
  • 本站讯为庆祝建校100周年,2024年3月至9月,中国海洋大学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弘扬世纪海大精神,勇担强国建设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围绕“知之深”“情之切”“意之坚”“行之实”四个方面开展100项子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爱校荣校情怀,引导学生以奋斗的姿态担当民族复兴使命。知之深,引导学生学起来。海洋与大气学院拍摄制作寻访学院老一辈科学家系列专题片《浩海求索》,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老一辈教育和科技工作者的故事。工程学院开展“百年初心,奋斗新时代”微团课大赛,围绕“学校的办学历程与辉煌成就”“学校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情怀”等主题,引导青年学生抒发爱校情感,贡献青春能量。管理学院举办“书香满屋”青春阅享汇活动,青年学生以团小组为单位共同阅读校史书籍,在阅读中探寻海大百年发展的历史脉络。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党史·校史·时政挑战赛,引导青年学生深入了解学校的辉煌办学成就。海德学院组织开展校史专题学习,学院党委书记作《世纪海大新征程,谋海济国担使命》主题报告,生动讲述学校百年发展史。海洋与大气学院拍摄制作寻访学院老一辈科学家系列专题片《浩海求索》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饮水思源,爱国荣
    2024/10/21
  • 本站讯 10月18日下午,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周春艳一行到中国海洋大学调研博士后工作。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丁华等陪同调研,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林旭升在鱼山校区胜利楼会议厅会见周春艳一行。会议由学校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人事处处长毛相朝主持。林旭升对周春艳一行表示欢迎,向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一直以来给予学校各项工作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学校近年来事业发展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以及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重要成绩。他指出,学校高度重视博士后队伍建设,通过实行分类管理,加大支持力度,促进产学研结合等举措,不断提升博士后培养成效,为国家、区域和行业输送了一批高质量人才。今后,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博士后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博士后作为青年科技创新生力军的重要作用。希望省市有关部门对学校人才及博士后工作继续给予更多指导和帮助。周春艳代表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对学校即将迎来的百年校庆表示祝贺,转交了省人社厅的贺信,对学校人才和博士后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她指出,中国海洋大学在服务海洋强国建
    2024/10/21
  • 本站讯10月19日至20日,“2024中国资金管理研讨会”在青岛举行。本次研讨会得到中国海洋大学“世纪先风”学术会议资助专项支持。100余位财会领域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政府公共资源配置与高质量发展”展开深入交流,旨在为推动我国政府公共资源配置发展作出新贡献。  19日上午,研讨会在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开幕。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金天宇致开幕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管理学院院长、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竹泉教授主持开幕式。  金天宇指出,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具有引导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本次研讨会聚焦“政府公共资源配置与高质量发展”,紧扣时代主题,期望能够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开拓新视野、提供新思路。王竹泉(左)和王重鸣签约并为合作示范基地揭牌  会上,举行了国际丝路(一带一路)创业教育联盟青岛合作示范基地签约及揭牌仪式。浙江大学首位文科资深教授、国际丝路(一带一路)创业教育联盟理事长王重鸣教授和王竹泉签署《共建国际丝路创业教育联盟青岛合作示范基地协议》并为合作示范基地揭牌。合作示范基地的成立为贯彻落实“一带一
    2024/10/20
  • 本站讯10月17日下午,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王松光一行来校调研科协及科技社团建设情况。青岛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刘红英等陪同调研,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厚杰出席座谈会。王厚杰对王松光一行表示欢迎,向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青岛市科协长期以来对学校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科协近年来亮点工作、代表性成果。他指出,学校始终坚持“四个面向”战略指导,依托学校智力优势,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以学校科研实力和科技成果为支撑,拓展拓深渠道资源,与国家海洋科教事业同频共振。希望中国科协、青岛市科协有关部门对学校科协工作继续给予更多指导和帮助。王松光首先祝贺中国海洋大学建校100周年,对学校科协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中国海洋大学在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表示,此次调研旨在给中国海洋大学科协带来问候,带来赋能学校科协的项目资源,带来为学校科协服务的诚意,带走学校科协、科技社团好的经验做法。会议由校团委副书记李文庆主持。会上,科学技术处副处长宋欣介绍了学校科协的组织建设情况、科学普及等相关工作,校团委副书记李文庆介绍了学校科技社团建设有关情况。双方就下一步
    2024/10/19
  • 【编者按】2024年10月16日,教育部简报〔2024〕第37期以《中国海洋大学发挥自身优势 走好谋海济国之路》为题,专题报道了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特别是考察学校三亚海洋研究院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发挥学校自身优势,聚焦立德树人、汇聚一流师资、加强科研攻关、坚持向海图强,积极开展有组织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的经验做法。简报全文如下:  中国海洋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特别是考察学校三亚海洋研究院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发挥学校自身优势,聚焦立德树人、汇聚一流师资、加强科研攻关、坚持向海图强,积极开展有组织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努力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聚焦立德树人,加快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一是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实效。加快构建思政工作体系,制定实施《推进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的实施方案》,推进本硕博一体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打造“谋海济国”课程思政特色品牌,开设“经略海洋”系列学科交叉课程,一批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管理学院入选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
    2024/10/17
  • 本站讯10月17日,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院长黄三强一行到中国海洋大学调研访问。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厚杰出席座谈会。王厚杰对黄三强一行来校调研表示欢迎。他指出,学校以全方位服务国家海洋事业为己任,形成了具有鲜明海洋特色的若干优势学科和研究领域。其中以海洋工程学科为代表,形成了以院士领衔,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为骨干的教学科研团队,建设了海洋工程装备基础科学研究中心、海洋工程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等重大平台,攻克了一批海洋工程领域关键技术难题。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交通工程勘察设计领域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企业,希望双方能够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拓展合作领域,为建设海洋强国,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黄三强首先祝贺中国海洋大学建校100周年,同时对学校给予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的支持表示感谢。他简要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情况。他指出,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参与了数十个国内外港口工程、航道工程、现代渔港、海洋环境整治等涉海类项目,打造出一支业务能力突出的涉海类项目设计团队。今年公司新成立了海洋经济产业技术研究院,期待与中国
    2024/10/17
  • 本站讯近日,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最高级别会议ACM CCS 2024杰出论文奖(原最佳论文奖)揭晓。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为第一单位发表的论文“RefleXnoop: Passwords Snooping on NLoS Laptops Leveraging Screen-Induced Sound Reflection”获大会杰出论文奖。这是学校首次突破计算机领域最高级别CCF A类会议杰出论文奖,也是大会举办31届以来中国高校第6次作为第一单位获得该奖励。图1 CCS 2024杰出论文奖证书随着移动设备在公共区域中的广泛使用,关于网络安全的担忧,尤其是公共场所中输入密码的安全性,日益增加。论文团队首次发现了笔记本电脑OLED/LCD屏幕的音频强反射漏洞,并利用该漏洞实现了一种新型的远距离隐蔽攻击。RefleXnoop能够通过非视距条件下结合超声波探测和神经网络模型的方式,推断在QWERTY键盘上输入的密码,克服了现有方法在空间分辨率上的不足。RefleXnoop通过击键声波发射和主动超声波信号来隐蔽地捕获用户输入信息。该系统主要依赖笔记本屏幕提供的反射,
    2024/10/17
  • 本站讯10月17日上午,由中国海洋大学承办的2024年生态环境部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国际研讨班在崂山校区开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陈志华、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王雪鹏、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刘宪勇、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王怡等出席仪式。王雪鹏在致辞中表示,举办此次研讨班是不断密切海洋领域国际合作,提升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举措。希望研讨班聚焦适应气候变化与气候风险防范,共同开展深入研讨,进一步促进交流,启迪智慧,增进合作。学校将充分发挥海洋学科特色与优势,在生态环境部、山东省、青岛市的大力支持下,在多领域持续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为发展中国家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提供支持,为加快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陈志华在致辞中表示,长期以来,中国坚定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体现。在做好国内工作的同时,中国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希望通过此次研讨班,为大家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一个互学互鉴的机会。
    2024/10/17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