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走进“花儿”文化传承调研团开展实践活动
2017-08-24
作者:
发布人:
团委
浏览次数:
130
本站讯 “花儿”是流传在中国西北部甘、青、宁三省(区)的汉、回、藏、东乡、保安、撒拉、土、裕固、蒙古等民族中共创共享的民歌。因歌词中把女性比喻为花朵而得名。2006年5月20日,花儿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7年7月14日晚,中国海洋大学走进“花儿”文化传承调研团抵达青海省西宁市,准备开始为期一周的调研工作。7.15清晨,队员们首先联系了“花儿”歌唱家代表马全,他致力于传统“花儿”元素与流行音乐元素相结合发展和创新“花儿”,为了扩大“花儿”在中国乃至世界的传播,马全创办了润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润叶河湟文化艺术学校。马全,“花儿”歌唱家代表之一。2007年,他在全国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青海赛区的选拔赛上获得第三名;2008年,他在全省农民艺术节上,获得三等奖;由青海电视台和青海花儿研究会举办的《青海花儿歌手电视大赛》上,赢得大赛桂冠,荣获“金唱家”美誉。2012年参加山西卫视“歌从黄河来”取得优异成绩。2012代表青海去国内各地、国外去演出。2013年代表青海参加青年歌手大奖赛。
队员们从“花儿”文化的历史、发展与未来展望等方面与马全进行了深入交流,就面对现代流行音乐的强大冲击力,“花儿”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创新的问题,马全谈到:“传承与创新在我看来是两个层面的内容。创新意味着改变,而传承一定不能丢了原汁原味的东西,我们现在正在做的首先是要坚持把经典的东西传承并推广出去,而不是急切追求创新,目前看来,这是一条很艰难的路,但是每个人推进一小步,整个文化就能向前发展一大步。”
7月16日,走进“花儿”文化传承调研团在中心广场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民意。群众热情参与,在填写问卷相关问题之外,还进行了广泛的延伸,让队员们了解到了“花儿文化”更加接地气的一面。
7月17日,走进“花儿”文化传承调研团与当地群众零距离交流互动,对“花儿”爱好者进行了深入采访,并在当地的小公园里,观看了群众团体自发的“花儿”表演。“花儿”是人们茶余饭后消遣的方式,人们怀着对生活的憧憬与热爱,与朋友互动聊天,歌声传递友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7月18日,走进“花儿”文化传承调研团走进青海省文化馆,对馆内工作人员商秀梅进行了采访,就近些年“花儿”文化在当地的发展情况,为传播推广“花儿”所做的相关工作,如大型花儿会的举办情况等工作人员进行详细解说并提供了最新“花儿”演唱会的宣传资料以便队员们更深入直观的了解“花儿”。随后调研团对管内陈列展出的“花儿”文化相关书籍与史料及近些年文化馆推广“花儿”文化所获得贡献及荣誉等进行参观。
7月19日,调研团走进“花儿”发源地民和县,走进当地“花儿”茶园。民和有“青海东大门”之称。民和县境内虽然山地多,但文化发展较快,尤其是土族居住的三川地区,文化素质较高,有民和“文化之区”和称号。在民和,较大的花儿会有农历五月端阳峡门花会,五月廿五西沟花会;小型的花会中也有一些较有特色,如斜拉村花儿会。
7月20日,调研团来到西宁广播电视局,就近几日的调研成果与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共同探讨了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相互交流心得,工作人员对调研团的调研成果给予肯定,对花儿文化的广泛传播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工作人员就花儿“文化”传承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为传承所做的工作,未来发展花儿的展望以及文化产业部门资金的扶持状况等多方面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交谈中,针对花儿文化是否带动旅游业发展的问题上,工作人员谈到:“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一个城市或地区如果没有文化的支撑,旅游产业与事业就无从谈起,花儿文化对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的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为期一周的调研活动在全体成员的积极参与下结束,但是花儿文化传承的脚步永不停歇,本次活动对于团队的每个成员都是一次经历,一种成长。团队成员努力克服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坚持不懈,这将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队员们将秉承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在文化传承的道路上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