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远讲座第十八讲 :黄锷院士分享海洋现象研究成果

作者:吴彤 赵琪来源:行远书院发布时间:2019-06-17点击数:960

613日下午,中国海洋大学行远讲座第十八讲在图书馆第二会议室举行。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黄锷教授受邀开讲,为海大师生带来“从海洋湍流到脑波医疗——我从海洋现象的研究中发现了什么?”的精彩报告。我校顾问、特聘讲席教授、行远书院院长钱致榕教授主持讲座

讲座伊始,黄锷院士提到他目前所做的工作,没有一件不是受海洋启发而获得的。他从海浪的成长过程谈到海浪与湍流的交汇作用,向在场师生展示了近二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在过去对波浪的研究中,他发现一直以来被广泛采用的傅里叶分析方法存在偏差:谱峰下移时并不意味着能量的下移;对于海浪这种非线性的、非稳定的自然现象不能简单平均预判和分析。黄院士因此发展出一套非线性和非稳定的数据分析工具,并能够用于研究很多其他的现象。

黄锷院士分享道,在接受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的邀请来到青岛后,他和团队成员在明知“湍流是个黑洞,进去就出不来”的前提下,毅然决定探究湍流和海浪的关系。团队在广东省做实验的过程中遭遇了台风的影响,但凭借团队的合作和不懈努力,仍获得了宝贵的实验数据,并在“湍流”这一国际难点问题上取得重大研究突破。

黄锷院士指出,在湍流研究中建立的高维全息谱理论与分析方法不仅能够运用于海浪研究中,也同样适用于脑波领域。因为脑电波与湍流相似,也是非线性、非稳定的,并且采用傅里叶分析也无法得出有效结果。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在脑电波信号中,将过去的脑电波信号目测升级发展为精确定量的检测。该方法亦可应用至桥梁检测等领域中。

黄锷院士多年来坚持研究基本的海洋现象,取得了丰硕成果,他根据自己的研究经历向大家提了两点建议:一是好好学习数学,它可以给我们很好的训练;二是做科学研究不能“打糊涂仗”,看见任何现象或结果,必须自己去思考和问问题,一定要把问题想通,“一个问题搞不懂绝对不放手”,很简单的问题就可能想出有意思的题目。

讲座最后,钱致榕院长作总结致辞并主持问答环节。他鼓励同学们,不论学什么专业,都要把基础的知识学好,学通,并不断思考。“我们海大、整个中国,都需要有创见、思维非常敏捷的科学家,在座的大家都有希望!”

黄锷院士在讲座

  文:吴彤 赵琪  图:路越

编辑:赵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