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远书院师生参加第七期“校长下午茶”活动

作者:来源:中国海洋大学新闻网、校报发布时间:2018-11-05点击数:688

1025日下午,中国海洋大学第七期“校长下午茶”活动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校长于志刚参加活动。在此次受邀参加现场交流的10名同学中,有6名同学来自行远书院,行远书院课程导师马君教授、高翔副教授也应邀参加了本期活动。

本期“校长下午茶”作为学校第四届本科教育教学讨论会的一期专题活动,师生们讨论的话题是“在大学学习中,你希望的课堂教学是怎样的”。

活动前期,校学生会、研究生会通过微信平台发布和征集交流话题,同学们纷纷留言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认识,本期活动从中邀请10名同学参与了现场交流研讨。行远书院二期生何雪雁、杨伯睿,三期生余琪琳、游友琪、李林凡,四期生郭定等同学受邀参加。6名院生结合自己在行远书院修习通识核心课程的经历,分享了心目中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期望以及对大学学习和本科教育的思考。

行远书院通识核心课程《日常物理》课程导师马君教授、《数学、天文与物理》课程导师高翔副教授受邀到场,与现场的同学们共同交流研讨。两位老师结合自身的工作和教学经历,分享了自己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交流了对课堂教学、本科教育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鼓励同学们树立能动学习、独立思考、探索求知的意识,主动融入课堂教学,积极参与教学反馈,共同推进教学互长。

于志刚校长一边认真听取大家的发言一边参与交流互动。他分析了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教与学、教学形式和内容等方面的关系,阐释了学校“通识为体,专业为用”的本科教育理念,交流了对大学人才培养的认识,并对有关具体问题提出要求和建议。他充分肯定了同学们对课堂教学的关注和思考以及老师们为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所做的付出和努力,并鼓励老师和同学们更广泛、更积极深入地参与到本科教育教学的交流研讨、探索和实践中来。

现将书院师生的分享摘录如下:

余琪琳 行远书院三期生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6级本科生

理想的课堂是学生主导的课堂,学生能与老师讨论问题,听讲的同时去思考,大胆提出疑问。理想的课堂是师生互动、讲授与讨论有机结合的课堂,老师可以适当提高课程难度、增加课业量,协调课上课下任务的比例,必要时也可减慢课程进度,以学生的掌握程度为重。验收学业成果的方式可以多元化、阶段性,如讨论及课堂展示,课题报告,学期测验等,将这些结合起来可方便老师多维度评价。

课堂不一定依赖教学仪器,老师的风度和魅力是最重要的。课堂设计中也可以恰当地引入辅助技术,包括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等,学生课前看微课预习,课上题目检测,课后作业反馈,但我并不赞成使用课件的方式是完全复制课本、课堂跟读PPT


郭定 行远书院四期生 化学化工学院2017级本科生

我所向往的本科课堂教学是一个思辨之旅,是专业知识的传递和思考能力以及学科素养的培养,是学生和老师一起完成的关于知识交流分享感悟的一个完美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本,以获取真知真识为目的,同时,注重科学以及人文文化对学生的熏陶,让我们的课堂变成理性和感性培养的场所,不再是僵硬和形式的载体。此外,如果能够丰富课堂形式,比如鼓励师生互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或者与实践教学结合,把课堂变活,把海大课程变成特色,也是非常可贵的。


杨伯睿 行远书院二期生 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2015级本科生

理想的本科教育目标应是培养拥有终身学习理念、具备自学能力、以兴趣为内在驱动、对自我有明确认知的未来人才,而本科课堂教学则是这一目标的主要载体。理想的课堂教学应是教师着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点讲解框架和难点,具体的知识则由学生课下自学。

为保证师生双方的能动性,我建议从主动激励和被动推进两方面着手。对老师来说,重点是为认真教学的老师提供现实支持,并辅以制度让学生投票,达到良币驱逐劣币的效果。因此我有如下建议:提高教师授课薪酬;建立与现行科研评价体系并行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课程口碑排行榜;提升课程的准入门槛,用新的标准打造精致课程;坚持教学日历和大纲这一管理控制工具,并设置机制检查落实情况;将学生评价与课程排行榜整合并公开。

作为衡量教育成败的关键标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如何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同时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我认为核心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我认知,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源以激发求知欲,辅以严格的考核制度作为保底措施,因此我亦有如下建议:课程主体减少具体知识的灌输,着重强调完整的学科框架、学科发展史、里程碑、关键人物以及前沿发展,构建学生对学科的完整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设精致的文史哲类必修通识课,培养学生自我认知;在具体问题上尝试从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再到解决问题的授课思路,减少干到咯牙式的灌输;取消考勤并严格考试;配合过程考核,教师指定课下学生自学材料,使用雨课堂等考核手段;严格使用论文结课的结课方式;期末试卷坚持由教师批改,尤其是存在主观题的科目。

严格教学需要有环境支持,为实现以上建议还需调整并整合专业课程,减少学生必修课时;由教授或资深教师讲授本科课程,或至少是涉及领域广泛的专业基础课程;增加学生通识学分,创建文理兼备的必修学分。

游友琪 行远书院三期生 管理学院2016级本科生

在两年的学习生活中,我对课程教学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我属于活跃型的学生,一旦有听得不明白的问题,就非常希望追问老师以当堂解决,可是现实情况是,不管是同学们相互比较熟悉的专业课还是比较陌生的公共课,同学们上课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都普遍较低,因此像我一样好问、活跃的同学一提出问题时就非常引人注目,久而久之对这样的学生是一种打击。我认为这种现状,不能仅仅从学生个人性格、大班教育等方面思考,更深的原因应该是学生对自身价值的低估和对知识的漠视———我把它理解为“大学生自我边缘化”。我带着这样的问题,希望听到各位老师、同学的声音,不出所料,我收获到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信息。


李林凡 行远书院三期生 法学院2016级本科生

听了大家的发言,我更深刻理解到了课堂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及未来的课堂要逐渐向加强学生本位,老师向后退,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的方向转变。

就我个人来说,希望学校可以解决自主招生所选专业与实际入校专业不匹配的情况;希望学校可以通过引进音乐美术工具的方式,加强美学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




何雪雁 行远书院二期生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5级本科生

在老师和同学们精彩的交流中,三个小时倏地就过去了,“校长下午茶”让人受益匪浅。沉水香袅袅,我了解到了学校全力打磨了“通识为体,专业为用”的教学纲领,培养我们广博视野的同时,在专业领域习得一种思维方法;听到了老师沉淀、革新的教学方法,精心找到准确有延展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传道解惑、正行树人;听到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蹭课或者创业,真心正义、无畏勇敢。

“所以,你想要什么?”是这场下午茶留给我最重要的思考,这真的是一个知道自己要什么,世界都会为你让路的时代,再完美的学习资源都还差一个愿意学习的自己。所以,在这个开始愿意包容个性的世界需要四处碰壁,直到在次元壁碰到自己。


马君教授 行远书院《日常物理》课程导师

灌输式教学注重的是教师讲得如何,其中好一些的课程是教师讲得精彩,学生听得高昂;差的课程教师对课堂没有敬畏,得过且过,学生随意听两耳,各干各事,其共同点是把“教”当成了任务,往往忽略了“学”的效果。

好的课堂应该是学习的阵地,教师应该围绕着学生如何能学好这门课来进行课程环节的设计,课堂上教师的角色不只是主讲者,更重要的是引导者、辅助者。同样重要的是学生观念和角色的转变,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角,课前预习查阅资料提出问题、课堂深入思考积极讨论、课后反思总结完成作业,学生对课业的投入程度是学好一门课程关键。


高翔副教授 行远书院《数学、天文与物理》课程导师

对数学专业课,一般可以现代数学理念为线索展开内容:分析类课程中以“微积分”作为理论的主线,代数类课程中以 “数学结构的解读作为关键点,几何类课程中渗透几何是数学理论演绎的舞台的理念,提升学生的现代化视野与研究性思维。

对数学与物理类通识课,要充分认识到,在科学史上数学与物理的发展是紧密交织、彼此影响、相互促进的。杨振宁先生就曾用下图来表示二者之间的关系:

  


因此课程设计理念可以总结为:格数学之奥秘,读宇宙之玄机,悟万物之妙理。采用问题驱动模式,沿着数学、天文与物理发展的历史脉络、思想进化的历程由点及线、由线及面地展开,并穿插介绍著名科学家的奇闻异事,使学生欣赏到大自然更高层次的“简约之美”。

于校长(前排右五)与师生合影留念

新闻来源:根据中国海洋大学新闻网和中国海洋大学校报相关报道整理


编辑:赵琪 路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