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怡雪,女,汉族,1994年3月出生,吉林省长春市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专业2013级本科学生。曾获国家奖学金1次、校学习优秀一等奖学金1次、校“优秀学生”荣誉称号。
我曾是一个高度不自律的人。
在进入大学的第一年,从高中的紧张状态突然切换到大学自由轻松的状态,我同许多人一样,出现了不适反应,这令我直接产生了一种放纵玩乐的心态,毕竟,在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大学里,想混日子简直太简单了。我愉快地蜗居在宿舍中,尽可能地逃避一切与学习相关的事情,电脑成了我唯一的伴侣,睡眠就占了一天时间的二分之一,其余的时间,则挥洒给了消遣娱乐。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尽情地享受着初尝自由的快感,将自我管理抛诸脑后。
恶果却接连向我砸来
我封闭了大多外界的信息,多个我此前盼望已久的机会就那样错过了;我对新鲜事物变得兴趣寥寥,常常面无表情地看完新上映的电影;考试周前临阵磨枪令我身心俱疲,大一的成绩更是离我自己的标准无比遥远,最重要的是,我错过了我曾经期许的真正的大学生活,也错过了一个又一个改变现状的机会。
这极端扭曲的自由把我变得很糟糕,我发现,我拥有的不是真正自由之人胸怀中的旷达与内心的平静,而是无尽的恐慌。或许在舒适区的随心所欲给我带来了短暂的满足感,但是我不能接受平庸的自己,心中的失落与恐惧让我在大一的末尾无比煎熬。
进入大二后,我意识到我的专业素质远非优秀,未来规划更不明朗,与那些已经谈着自己职业规划的一年级新生相比,我深感愧疚并深深地自责。
大一的惨痛教训让我不得不正视自己的大学生活,并为全新的生活付诸行动。随后,我受书中一段话触动——“自由从何而来?从自信来,而自信则是从自律来。先学会克制自己,用严格的日程表控制生活,才能在这种自律中不断磨练出自信。”这段话本身的意义是正确而积极的,然而我错误解读了它。
我走入了另一条极端。
我开始对自己的每日学习、作息进行精确到分钟的规划,无疑,这样的日程表执行起来艰难万分。我发现自己总是生活在一个焦急的状态,像是同时间赛跑,往往为了效率,牺牲了质量,每当出现了一丝的偏差,我的内心就会产生更失落的消极情绪。这样苛刻的自律不如说是一种偏执,令我的生活规律而痛苦。我想,苛刻的自律容易给人一种错觉,仿佛一切都按照规律执行之后,你就可以控制事情的发展方向,而事实上,有些事情的确无法掌控,过多的施压只能导致情绪和执行的双崩溃。大二期末,尽管我的成绩提高了一些,可是我知道,这样的大学生活仍然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
这一年事倍功半的经历令我反思,也令我渐渐把握了自律的尺度。自律并不是指对时间管理的苛求,而是对自身忍耐力的磨练,在自己偏离既定目标时保持专注、抵抗诱惑才称得上自律。自律的目的是自己控制时间,让效能最大化,而不是成为时间的奴隶。
首先,我不再盲目以对时间的把握程度来衡量自律的水平,而将着重点落于目标完成的质量。我不再执着于对时间的细微划分,而是学会将自己要达成的目标细化,完善每个小目标,将这种习惯一点点地渗入到生活中,养成“微习惯”,即拒绝依赖时间表而实现自律。
其次,我努力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与清晰的态度。对于生活中存在的各项干扰,并不是全面否定与拒绝就能够保持心思专注与纯净,更不能因旁人的怂恿劝说就要全盘接收。分清主次,认清现实,是一个自律者需要慢慢掌握的品质。更为重要的是,我能够从容面对自己惰性与失败的时刻,在目标无法完成的情况下,我努力摆脱焦虑与愧疚的心态,摒弃一味自责的消极状态,学会疏导自己,,若因自律而禁锢了自己,则已然失去了自律的意义。
在大三这一年,我除了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还主持了一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同时兼顾着考研的复习。可以说,大三这一年理论上应是我大学生活中最为辛苦、也最有挑战的一年。实际上,繁忙的生活固然带给了我不小的压力,但我不再像大一时逃避现实,也不像大二时严苛自己,我以一个合理的自律标准约束着自己,顺利地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挑战。
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我合理安排自习的时间与内容,期末时再无往日的捉襟见肘,充实而自然地度过了考试周,在大三学年末我的成绩排在班级第一,获得了国家奖学金、校学习优秀一等奖学金以及“优秀学生”荣誉称号,并且顺利地从党课学习班毕业,以高分获得了优秀学员称号,这样的收获是大一的我企及不到的。在主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过程中,我合理安排实验内容与进度,尽管初涉科研,有种种挑战,但我始终以沉稳乐观的心态带领小组成员解决了项目中的各项问题,最终我们的项目在结题评定中被评为“优秀”。通过主持这次项目的经历,使我对科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决定将投身科研作为我的职业规划目标。大三的暑假,由于大二、大三成绩的提升,我获得资格参加了华东师范大学的优秀大学生夏令营,令我的暑期生活增添了一个有趣的篇章,更是因为这次夏令营,我获得了推免直博生的资格,从而有机会更进一步地接触我渴望从事的科研事业,选择我感兴趣的领域与方向,进行自己的研究。
可以说,大三这一年的自律令我收获良多。我获得了一些激励我奋进的奖项;我养成了专注的习惯,提升了内心的充实感和满足感;我收获了我期望的充实而平和的大学生活;我揭下了我心羡的未来事业的第一张面纱,同时我获得了心理上的自由,因为我已经知道如何摒弃那些让我短暂愉快却长期失落的消遣和欲望,如何加强自我管理而获取我真正想要的事物。不同于大一时盲目放纵的伪自由,而是能够对于自己的生活有所掌控,对我来说,这才是真正的自由。
自由与自律向来关系紧密。自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人们分散精力,虚度时间,这种精力和时间分配上的优化,无疑能使人们拥有更多的自由做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同时,自律能帮助我们形成良好的习惯,而良好的习惯是无意识的,能够帮助人们解放自己的身心,将带去最长久的自由,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大概就是如此。但若在自律的路上走了极端,反而会把自己困在了自律的死局中,那么又终将会失去自由,如同我们为逃离荒漠而寻觅绿洲,跋涉途中的自律,本是为了在绿洲中欢愉的自由,一旦枯死于荒漠,又何谈自由。
因此,把握好自律的尺度,才能实现自律者真正之自由。
师长点评:张怡雪同学在大学学习生活中自律自强,学会了合理地分配时间和精力,很好地兼顾了各项任务和挑战,这种充实且精彩的大学生活是弥足珍贵的。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石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