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团队概况

(一)历史沿革

2007年俄罗斯在北冰洋底插旗之后,国家开始重视北极治理及国家战略研究,当时在国内设立了第一个研究北极战略问题的重大课题,刘惠荣教授承担了其中的北极国际法律环境的课题,郭培清教授参与了海洋局战略研究所《北极问题研究》的编纂。在此基础上,中国海洋大学在2009年正式设立了“极地法律与政治研究所”,依托于法政学院(现法学院、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法学和政治学两个一级学科,开展对于南北极的国际法和国际政治的交叉研究。自2011年始,应国家海洋事业发展需求,研究所将主攻研究领域拓展到国家管辖范围外的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领域。2015年开始,研究所被学校列入文科十大重点研究团队,定名为“极地与深远海问题”研究团队。2017年初,团队获批教育部“国别与区域重点研究基地”,根据教育部对基地的规范要求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极地研究中心”,20201224日,经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工作内部评估,中心被认定为高水平建设单位备案Ι类。学校“双一流”建设方案中,海大在文科唯一的重点建设学科群“海洋发展”的目标中提出“极地深远海问题研究”要达到“国内领先、世界先进水平”,并将其作为人才培养以及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二)团队定位

1.国家极地与深海战略核心智库,就以极地治理为重心的全球海洋治理相关问题向有关部门提供权威性的政策咨询和最新的动态分析,提出具有决策影响力的咨询报告;

2.国家海洋与极地立法与政策(外交、政治、法律、经济、可持续发展)制定的核心支持团队;

3.国家海洋与极地管理事业的人才培养高地,打造以培养“海洋通”“极地通”为目标的立体化专业培养机制;

4.国际知名、中国特色的以极地海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为重心的跨学科研究中心;

5.极地问题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巩固国际极地学术交流桥头堡的地位,不断强化和拓展与涉极地国家的高校、智库以及原住民等非政府组织的交往,通过二轨外交,发挥智库影响力。


二、团队主要研究方向

在极地研究方面,团队研究方向的设计思路遵循了习近平同志对于极地工作的重要指示,即要“认识极地、保护极地、利用极地”,其基本成果可以概括为“地缘与战略、法律与治理、保护与利用、安全和军事”四大方面。在深远海研究方面,团队研究主要聚焦深远海治理的前沿领域。在上述研究的过程中,对于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基础理论也有所贡献。具体包括以下几个子方向:

(一)极地地缘政治与极地战略研究

极地地缘政治研究是“认识极地”的最重要的路径之一,是对极地运行秩序的凝练,是从国际关系角度分析极地问题的出发点。极地战略则是一国综合考虑后对于极地事务领域采取的基本立场、政策和举措。这方面的学术领军人物主要是郭培清教授。白佳玉教授擅长北极合作问题,孙凯教授擅长北极外交问题。包括以下几个子方向:极地地缘政治和全球格局、相关国家极地战略和政策、极地国际合作、极地外交、中国极地战略与外交政策

(二)极地法律环境与极地治理研究

主要是对于极地的法律体系进行梳理,包括南极专有的国际法体系、适用于北极的国际法体系、南极条约协商国的国内南极专题立法以及各国与北极相关的立法等。考察法律的运行情况并分析牵涉的法律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南北极治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找出中国参与极地治理的有效路径,并对于中国参与国际极地立法以及在国内进行专题立法提出对策建议。该方向的学术领军人物是刘惠荣教授,董跃教授擅长国内极地立法,孙凯教授擅长极地治理。主要包括以下子方向:极地国际法律体系研究相关国家极地专题立法研究、极地治理体系及中国参与中国极地立法研究。

(三)极地开发、利用与保护:法律与政治维度

对于极地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是极地研究的落脚点,也是国家最为关注的应用研究方向之一。中心成员的研究主要从法律与政治两个维度关注极地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各个方面。中心成员各有专长,其中刘惠荣教授、郭培清教授、白佳玉教授擅长航道问题研究,董跃教授擅长资源开发问题研究。具体包括:北极航线开发利用与对接“一带一路”战略问题、北极考察活动及资源合作开发利用问题、北极环境保护与公海渔业规制问题、南极生物资源勘探与利用问题、南极环境保护及南极海洋保护区、中国参与极地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立场与举措等。

(四)极地安全研究

极地安全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极地研究新热点,既包括传统安全,也包括非传统安全,这方面的学术领军人物是郭培清教授。团队成员关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极地与全球安全问题、相关国家极地(重点是北极)军事力量活动和配备情况

(五)深海法律与政治问题研究

深海领域的全球治理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团队国际法专业成员主要围绕海底资源勘探开发、海洋环境、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问题展开,具体研究领域包括国家管辖范围外生物多样性保护协定的谈判、海洋保护区等划区管理工具的运用、海底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等相关法律与政治问题。

(六)国际法、国际政治等学科基础理论研究

极地与深海领域的法律与政治问题均属于国际法、国际政治学科的前沿问题,团队对于上述问题的研究均依托前述两个学科的基础理论进行,并在对该领域新兴、前沿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力图对国际法、国际政治等学科的基础理论作出贡献和突破。


三、团队成员及研究成果

本团队负责人是刘惠荣教授,国际法、国际政治两位学科带头人分别是刘惠荣教授和郭培清教授,学术骨干有董跃教授(团队秘书)、白佳玉教授、孙凯教授(泰山学者),陈奕彤、曹亚伟、王金鹏、董利民四位教师,姜茂增科研博士后等。

团队核心成员共先后主持了极地方面的2项国家社科重大专项课题,3项国家社科重点课题,9项国家社科一般课题或青年课题。  

1.刘惠荣,团队负责人,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国际法,主要研究领域为极地战略及法律、国际海洋法问题。参加了第4次北极科学考察和第33次南极科学考察。2019年入选山东省“十大法治人物”和山东省“法学领军人物”。2007年以来发表极地和深远海领域论文40余篇;出版极地领域著作4部,主编《北极地区发展报告》6部;主持极地领域项目20余项,包括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及一般项目各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1项,教育部、国家海洋局、国家发改委、中国法学会、司法部以及其他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参与国家南极立法、海洋基本法立法等立法起草、专题论证研究。向有关部门提出的专家建议被采纳,如对策建议报告“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不应忽视北极航线”被教育部社科司“专家建议”采纳;极地研究成果入选中国极地考察25周年25篇优秀论文,获中国极地研究优秀论文三等奖(2009)、第七届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以及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指导学生撰写极地研究毕业论文24篇。


2.郭培清,学科带头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国际关系,擅长领域为极地战略、政治与外交,系我国最早从事北极问题研究的学者之一,2012年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学者联合发起“中俄北极论坛”,该论坛是中国-俄罗斯学术界唯一的关于北极问题的常规化、制度化交流平台,每年在中国和俄罗斯之间轮流举办。2015年创办国际极地与海洋门户网站www.polaroceanportal.com2018年联合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俄罗斯北方(北极)联邦大学创办国际北极夏令营。2004年以来发表极地研究相关论文近百篇,出版极地研究专著2部,主持极地领域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重点项目1项。提交的关于极地的对策研究报告多次被中央有关机构采纳。极地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3次,市级奖励4次。指导学生撰写极地研究毕业论文15篇。


3.董跃,团队秘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国际法,擅长领域为极地及深海立法。2009年以来发表极地研究学术论文18篇,出版极地研究著作3部,主持涉极地项目12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1项。参加了第8次北极科学考察和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参与国家极地领域多部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文件的起草和论证工作。先后参与《海洋基本法》《南极活动与环境保护法》《海警法》、国家极地事业“十三五”规划、《中国的北极政策》《南极考察活动环境影响评估管理规定》《北极考察活动行政许可管理规定》《南极活动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等起草及研拟工作。多篇对策建议报告被“成果要报”“教育部专报”等重要咨政平台采纳,并获得相关部委主要领导批示。极地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2次,市级奖励2次。指导学生撰写极地研究毕业论文12篇。


4.白佳玉,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国际法,擅长领域为北极航线等法律问题、北极治理与合作。2009年以来发表北极研究中英文论文50余篇,其中SCI一区论文一篇,主持极地研究课题多项。《我国开展北极事务合作的可行策略》等两篇对策建议报告被国家哲学社科科学办公室“成果要报”采纳。极地研究成果获得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市级奖励4次。指导学生撰写极地研究毕业论文10余篇。


5.陈奕彤,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国际法,擅长领域为极地法律问题、极地外交。2010年以来发表极地领域的中英文论文10余篇,出版极地研究专著1部,作为副主编出版《北极地区发展报告》2卷。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极地研究课题10项,出席极地领域国际会议20余次并发言。20145月当选为国际学术组织“北极大学联盟”管理者委员会成员,是该国际学术组织管理层唯一一名中国人,参与起草“北极大学宣言”、“北极大学战略规划2020”等多项关键文件。参与起草国家“海域调查与开发”十三五规划。



6.孙凯,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研究方向为国际关系,擅长领域为北极治理与外交。2012年以来发表北极相关中英文学术论文5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泰山学者基金等科研项目10多项。2017-2018学年度作为富布赖特研究学者赴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北极研究所进行学术研究。主要研究成果获得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山东省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






7.曹亚伟,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国际法。曾参加我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南极立法相关支撑研究课题2项,主持国际深远海相关课题3项,参与原国家海洋局、科技部等多项极地领域相关课题研究。








8.王金鹏,博士,讲师,师资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国际法。近年来主持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1项,主持南极立法相关支撑研究课题2项,参与原国家海洋局、科技部等多项极地领域相关课题研究,获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4批面上资助,在《太平洋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Law等期刊发表论文。








9.董利民,博士,讲师,师资博士后。研究方向为极地法律与政治、国际海洋法、海洋争端解决。近5年发表论文7篇,其中5篇发表在CSSCI期刊,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研究专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南海岛礁所涉重大现实问题及其对策研究’”等项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