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建设丨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团队:第四届“儒学、经学与古代文学”山东省青年学者(代表)论坛会议召开

发布者:徐晓琨发布时间:2023-11-28浏览次数:10

2023年11月25-26日,第四届“儒学、经学与古代文学”山东省青年学者(代表)论坛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主要由中国海洋大学文科处、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主办,山东省高校“儒家文化与文学关系研究”青年创新团队、中国海洋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团队承办。来自山东大学、南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济南大学、聊城大学、鲁东大学、烟台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财经大学、临沂大学、泰山学院等高校的二十二位专家学者与多名硕博研究生参与本次论坛。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韦春喜教授主持。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刘健书记开幕致辞,对各位与会专家学者表达了诚挚的感谢与欢迎,并介绍了学院发展状况。山东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樊庆彦教授致辞指出,儒学和经学影响深远,我们要承担起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担。济南大学文学院院长范丽敏教授致辞认为,本次论坛是一个交流、学习和传承的平台,希望各位学者能够充分讨论。鲁东大学文学院卢政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本次论坛为青年学者提供了展示论文的平台,希望该论坛能够常态化、长效化,助推青年学者成长。

本次论坛的第一阶段主要围绕儒学、经学与文学关系研究展开,由鲁东大学夏令伟教授主持。山东师范大学李伟教授以《刘勰的“贬屈论”与<文心雕龙>的“文”“儒”结合》为题,从文儒结合的角度探讨了刘勰对屈原、楚辞的评价问题,分析了刘勰的整体文学史观。宁登国评议指出该论文从经学见文学,视野开阔,完美结合宏观与微观。曲阜师范大学霍俊国教授以《清康熙朝政治与衍圣公文体观念形成》为题,探究了康熙朝政治制度与活动对衍圣公孔毓圻诗文创作理论的影响。夏令伟进行了评议,他指出该论文分析孔毓圻文体观念时主要从具体的创作中提炼而来,是否有专门的直接表述其文体观念的支撑材料以及现存的文本中是否有代笔之作,均值得仔细考究。中国海洋大学孙玲玲老师以《谶纬叙事与何休灾异说之新变》为题,从叙事角度分析何休在注释《春秋公羊解诂》时广泛征引谶纬文献,这与其灾异说的新变密切相关。樊庆彦进行了评议,指出该论文思路清晰,论据详实。中国海洋大学马芳副教授以《王肃注“孔子家语引诗”考异》为题,通过对比分析异字、异义,得出《孔子家语》具有极强文本语境的结论。韦春喜进行了评议,指出该论文对重要注本进行了细致考证,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论文中提到的注解差异及驳正过程可以进一步解释分析。河北师范大学李浩副教授以《儒墨而外自为一家:王充“命”论的言说进路与内在逻辑》为题,指出王充通过经典的批判实现破而后立,在精神上背离儒家却在行为上引用经典。何家兴进行了评议,他指出该论文十分严谨、规范,可以进一步从命论生成与时代新创、学派传承、人性关系方面讨论。青岛科技大学吕辛福副教授以《曹植图画“鉴戒说”的流传与误读》为题,指出曹植“鉴戒说”的论画观点为后世误读,实则为张彦远的观点。刘少帅进行了评议,指出该论文通过对文献的勾集检索,以小见大,充分展现了文本细读的重要性。

论坛的第二阶段主要围绕文化艺术与古代文学展开,由聊城大学宁登国教授主持。曲阜师范大学王斌副教授以《从勾栏演剧到串戏、清唱:明代乐妓戏曲活动流变考》为题,按照时间顺序对明代戏曲活动流变进行考究,指出整个流变走势呈现出明显的雅化趋势。宋希芝进行了评议,她认为该论文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内容丰富完善。鲁东大学卢政教授以《从“感物道情”到“林泉之心”:宋人的生态审美情怀》为题,探讨了宋人追求情德相融、托物兴辞,将自然界的生理与人的性理统一在一起。范丽敏进行了评议,指出该论文选题极具价值,表达准确,文章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可以调换顺序,逻辑性更强。山东财经大学于志鹏副教授以《东晋士族琅琊王氏书法家庭教育模式略论——以“二王”为中心》为题,从教育学角度分析书法家庭教育模式的形成,强调了“父不亲教”的重要性。张园林进行了评议,指出该论文独辟蹊径分析“二王”之间的生成关系,出入书法艺术内外,从个人性情、书法内部和外部氏族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中国海洋大学孙文婷老师以《从流派典范到词史还原——晚清民国“清词鼎盛期”之论》为题,对三类观点进行了分析,指出即使是同一观点的词学家,其缘由和意图也各有偏重。吕辛福进行了评议,他指出该论文跳出传统流派观念,结合中学和西学,可以将论文的五个部分细化为观点、原因和意义三个部分。中国石油大学魏学宝副教授以《律诗定型前用声法式的理论进路》为题,从具体的创作实践出发,整合还原诗律产生前理论探索的轨迹。吕辛福进行评议,指出该论文分析到位,推演了理论演进过程,对理论定型前相关认识进行了梳理。南开大学丁涵副教授以《“话疗”与“梦疗”:论汉赋中的治疗主题与祛疾机理》为题,从主旨特征和表达模式角度深入分析了辞赋的重要作用,指出“话疗”和“医疗”对医患双方提出要求,需要时刻观察、拿捏分寸。孙玲玲进行了评议,她认为该论文从交叉学科角度探讨辞赋作用,可以进一步分析早期君子解梦故事与梦疗赋的源流关系。泰山学院路元敦副教授以《吴用形象的塑造与<水浒传>的创作观》为题,通过文本细读,指出吴用形象的单薄和作者创作过程中的矛盾心态。卢政进行了评议,指出该论文从作者创作观角度分析吴用形象单薄原因,极具创新意义。

论坛第三阶段主要围绕出土文献与古典文本研究展开,由安徽师范大学何家兴教授主持。鲁东大学夏令伟教授以《海外词教:施祖皋<硕果斋词>的初心与匠心》为题,认为施祖皋以其《硕果斋词》开启了域外词教的先声,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曲阜师范大学霍俊国教授进行了评议,霍教授认为该选题十分契合我国现实和时代需求,对于海外词教的关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临沂大学宋希芝教授以《谈〈长生殿〉中的帝妃情缘》为题,曲阜师范大学王斌副教授进行了评议,王教授认为这篇论文写作难度很大,综合了各方面的影响因素,从不同角度阐述情理之间的关系。中国海洋大学韦春喜教授以《宋代史书阅读观念对读史诗的影响——以文治策略为视阈》为题,从几微之处审视历史。立足博览、约取、疑辨、史断等原则,读史诗表现出尚博学闻见、重大纲统体的倾向;反思历史书写问题,强调疑史辨伪、断以已见,反映了重主体识断的学风。鲁东大学卢政教授进行了评议,卢教授认为这篇论文十分厚重,论证踏实,逻辑严密,韦老师的讲解也精彩清晰。烟台大学张园林老师以《模拟与再模拟——江淹<陶徵君田居>拟诗的追和之辨》为题,南开大学丁涵副教授进行了评议,在肯定论文的价值以后,还对论文提出了两点建议。聊城大学宁登国教授以《<神乌赋>“署名简”与其文本来源》为题,认为《神乌赋》看似奇特的传播历程,实与汉代献赋风尚有着密切关系。中国海洋大学马芳副教授进行了评议,马芳老师认为宁教授的分析与考察为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信息。安徽师范大学何家兴教授以《秦简韵文初探》为题,总结归纳秦简韵文的韵例,共时、历时动态分析秦简韵文,并从秦简韵文讨论秦人儒化,最后,探讨秦简韵文的学术价值。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魏学宝副教授进行了评议,魏教授认为近年秦简的出土十分客观,从秦简的用韵看秦人的儒化,角度新奇,独具价值。青岛农业大学刘少帅老师以《尚古与追新:试论以邢邵为中心的文人群体的形成与演进》为题,山东财经大学于志鹏副教授进行了评议,于老师认为北朝文学的研究正在逐年增多,北朝文人群体越来越受到关注,这篇文章论述精到,水平较高。山东大学樊庆彦教授以《关羽“赤面”形象探源》为题,讨论了今人所熟知的关羽形象中,最为显著的“赤面”特征,产生于宋,定型于元。在满足演出需要的直接因素后,所折射而出的远不止于文化观念中对“五色”文化的推崇。山东师范大学李伟教授进行了评议,李教授认为该论文论证十分充实,结论足够精准,用一个大的视野解决了一个具体的问题。济南大学范丽敏教授以《“张廷秀”文本源流考辨》为题,这种文本比较研究对于考察俗文学文本丛的衍化过程、特点与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临沂大学宋希芝教授进行了评议,宋教授认为诗文和戏曲的跨文体研究十分重要,文章每一方面都足够细致。

论坛第四阶段为硕博论坛,由山东师范大学李伟教授主持。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董守轩以《金代文人咏茶诗研究》为题,泰山学院路元敦副教授进行了评议,路老师认为该论文应该参考最新的学术成果《全金诗》,以及《瓯北诗话》的注释存在格式错误,论文的一些表述应该继续斟酌。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吴博群以《以圣为法:圣王义涵面向与汉代诏令书写模式》为题,阐释了以圣为法的书写模式本质上是一种伦理政治的呈现方式,汉代君主力图以此塑造理想的君主形象,并维护其权威,巩固其统治。山东大学樊庆彦教授进行了评议,樊教授认为这篇文章选题很新颖,也很有价值,论述也比较缜密。相关方向的引证可以更加精细化。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焦丹荷以《汉代封禅制度与游记文本生成——以马第伯《封禅仪记》为例》为题,河北师范大学李浩副教授进行了评议,李老师认为这种以小见大的行文写法具有不错的操作性,但仍有改进空间,相关论述应当更加接近历史语境。中国海洋大学硕士生张金平以《<芮良夫毖>文体新论——兼论“诵”与“歌”两种音乐形式》为题,安徽师范大学何家兴教授进行了评议,何老师认为文章选题比较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应该继续关注一些音韵学的知识,选用出土文献应该关注最新成果。聊城大学硕士生孙洪洋以《清华简<系年>“同生”再议》为题,南开大学丁涵副教授进行了评议,丁老师认为论文能从庞杂的文献中选取一个切入点以小见大,但需要注意一些逻辑问题,比如“同姓”与“同生”并不是排斥关系。聊城大学硕士生高舒琪以《论<左传>“邲之战”人物形象的对称艺术》为题,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吴博群朗读了中国海洋大学孙玲玲老师的评议,孙老师认为邲之战的人物对称法可以同其他战役叙事进行对比,以及可以继续论述这种文章写法对后世是否产生影响。

论文交流部分结束之后,是自由讨论环节,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魏学宝副教授主持。魏老师感谢组委会提供了这次平台,李浩、丁涵、何家兴老师也各自谈了自己的感受。韦春喜教授在闭幕式上感谢诸位专家学者和硕博同学的参与,对“儒学、经学与古代文学”山东省青年学者论坛的未来发展给予了殷切期望,最后宣布会议闭幕。

这次由中国海洋大学文科处、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主办,山东省高校“儒家文化与文学关系研究”青创团队、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团队承办的“儒学、经学与古代文学”山东省青年学者(代表)论坛,各位专家学者深入研讨学界前沿论题,围绕儒学、经学与古代文学等方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加强了省内外年轻学者的学术交流,展现了中国海洋大学在古代文学与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领域的研究水平,对促进中国语言文学特别古代文学学科发展具有比较大的意义。


供稿: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团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