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建设 丨 传记与小说研究团队:​“汉唐文学研究的面向与进路”学术沙龙成功举办

发布者:徐晓琨发布时间:2023-10-26浏览次数:10

1021日晚,中国海洋大学传记与小说研究团队“会文”学术沙龙第23期“汉唐文学研究的面向与进路”成功举办,本期沙龙由安徽师范大学吴振华教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田恩铭教授和传记与小说研究团队负责人熊明教授主讲,来自各个学校的硕博士研究生、青年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谈。


在沙龙中,与会专家就“如何走向学术道路”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用自己的亲身体验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建议。

会议伊始,吴振华教授以《那年长安》为案例,详细分享了他的创作经历和心得。吴老师首先解释了为什么选择《那年长安》作为创作主题,并强调了这本书对于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在谈及如何创作《那年长安》时,吴老师介绍了成书过程中自己投入的大量时间和精力。此书通过深入浅出的文字,将唐诗的韵味和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令读者能够领略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同时,他强调在创作过程中要时刻为读者着想,兼顾学术性和文化品味,并始终坚持文化自信和传播正能量。吴老师还介绍了《那年长安》的出版过程,并分享了出版后所获得的好评和荣誉。他提到,这本书的出版不仅为他带来了学术界的认可,同时也为传播中华文化做出了贡献。在发言的最后,吴老师鼓励研究生们在学术创作中要注重论文的纲目清晰、有自己的观点和坚持下去的决心。他强调,只有拥有一颗强大而坚定的心脏,才能在面对困难时为自己争一口气。

田恩铭教授也选择了《那年长安》作为自己发言的主题,从自己研究生期间的读书治学经历出发,对现场师生给予了宝贵的教诲。他认为年轻人在学术道路上要学会先吸收后质疑,通过广泛阅读和吸收他人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术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要下“书皮子功夫”。他强调研究生要培养自己的学术能力,不仅要具备深刻的学术涵养,更要学会将不同的材料联系起来,善于进行文体联系。通过广泛阅读和深入思考,可以更好地把握学术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为自己的学术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田老师总结了自己的发言,他指出做学术研究要具备“三支笔”:纯粹的学术研究、普及性的写作以及学术创作。这三支笔在经过一定的时间经验积累之后就会融汇联系在一起。

熊明老师对两位老师的发言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他们的发言具有深刻的学术厚度、思想深度与人生韧度。他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分享了对治学和人生的感悟。他指出在治学研究中,发自内心的热爱非常重要。学术研究需要我们具备一种超凡脱俗的心态,能够静下心来专注于学术研究,通过学习和思考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和境界。但同时,我们也需要和光同尘,融入大众。

最后,现场师生与主讲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同学们积极分享了各自的学习经验体会,老师们也进行了一一回答与点评。本次活动氛围融洽,学术气息浓厚,也让参与师生收获满满。传记与小说研究团队将继续营造更加浓厚的学术氛围,不断提升团队科研创新能力,助力汉唐文学研究迈上新台阶。

 

供稿:传记与小说研究团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