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团队:“蠡海”学术沙龙2023年第5期“魏晋南北朝教育沾溉下的文体形态”举办 - 中国海洋大学

团队建设 | 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团队:“蠡海”学术沙龙2023年第5期“魏晋南北朝教育沾溉下的文体形态”举办

发布者:徐晓琨发布时间:2023-09-18浏览次数:10

915日下午,中国海洋大学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团队“蠡海”学术沙龙2023年第5期“魏晋南北朝教育沾溉下的文体形态”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321教室成功举办。本次沙龙由2023级古代文学博士生贾祎航主讲,团队韦春喜教授、李傲寒老师评议。团队负责人刘怀荣教授以及多位硕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贾祎航首先介绍自己论文的基本思路。论文以教育与文学的关系为视角,探究魏晋南北朝士庶教育对文体形态的影响,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士庶文人成才路径,先说明士庶概念的划分原则,再根据具体事例得出观点:士庶文人接受的教育方式有所不同。第二部分阐释士庶文人知识结构与文体选择的相关性。士庶文人的受教育方式可能会影响其知识结构。贾祎航又结合文体对作家主体的内在要求,认为受规范教育的士族文人,更易于写作规范性较强的政论文,而庶族文人因其知识结构的博杂,在文学创作中更显灵动。第三部分梳理魏晋南北朝士庶文人作品,通过大量数据分析,从数量和质量两个角度进一步得出士族文人更擅长宫廷实用类文体写作,庶族文人则更擅长文学类文体写作的结论。

随后,贾祎航提出自己论文写作中的困惑:第一,如何把握教育对士庶文人的文体选择的影响尺度?譬如,士族为官更为便利,接触宫廷实用类文体写作的可能性更大;第二,士庶文人用典是一个大命题,只选取谢瞻和鲍照来论证士庶文人知识结构的差异,说服力不够;第三,士庶文人分类及统计仍须自证。

在评议过程中,韦春喜老师指出了论文存在的一些问题:士族、庶族、师法、自我教育等概念表述不清楚;表格的文类划分不太合理;文章论证不严谨、不深入,“士庶文人知识结构与文体选择的相关性”这一章节具体例证太少,缺少玄学、佛学典籍影响文人知识结构的关照。李傲寒老师建议文章从小切口入手进行研究,可以尝试分析士庶文人围绕某一事件写作用典有什么不同,并推荐了相关著作和论文。同时,他也提出了概念辨析、书籍版本、数据统计、参考文献排列等论文细节问题。接着,现场同学逐一表达自己的感悟、疑问和意见,与贾祎航进行互动交流。

最后,刘怀荣老师对本次沙龙的内容和大家的发言进行了全面总结,强调论文选题要有问题意识,该题目可以在钱穆、刘师培等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他指出,从教育角度出发,普通人如何获得书籍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从文学作品反观教育情况,某一具体朝代、事件、家族、地域以及当时齐名的作家,可能更具有比较和研究的价值。

本次沙龙采用学生主讲、师生评议的形式,在场师生对于论文的选题、具体写作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通过倾听老师们的发言,同学们收获了论文写作的切实建议,能够规避一些共性问题。


供稿: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团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