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建设丨传记与小说研究团队:“会文”学术沙龙“清末民初教科书中的传记选篇”举办

发布者:徐晓琨发布时间:2023-04-29浏览次数:10

426日下午,中国海洋大学传记与小说研究团队会文学术沙龙第19清末民初教科书中的传记选篇成功举办。本期沙龙由团队薛海燕教授主讲,传记与小说团队全体成员及来自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的多位同学参加沙龙。

沙龙伊始,薛海燕教授指出,民初教科书中的传记选篇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最近几年成为学术界热议的话题,并出现了许多研究成果。沙龙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围绕着以往学术界的研究展开,包括对经典编订者的研究(诸如林纾、胡适、顾颉刚、谢无量等人)、关于书社的研究(如清末的商务印书馆和民初的中华书局)、教育史考察(19041922年学制改革)、接受史研究、特色教材(女子教材的性别研究与女性传记选篇研究)及传记中所包含的历史印象和文化认同的研究等;第二部分讨论了在民国教材的传记选择中发掘出的一些具有价值的议题,包括正规教材与民间教材的关系、末造衰朝之文论对传记选篇的影响、传记阐释的强化、长评和短评中引评等点评方式的出现、翻译文学的介入导致传记选篇的变化等。其中,薛海燕教授多次强调若要深入思考民国教材中传记选篇的情况,需将教育学和文学史结合去考量,从本体论和方法论的角度去探索其中的问题。譬如传记在基础教育之中的独特价值在何处?在教学实践中这些选编的传记是如何对教育方面产生影响的?最后薛海燕教授展示了搜集到的民国中小学教材中收录的传记清单,条目详细、版目清晰、规模宏大,为上述研究提供了扎实的文献基础。

随后,现场师生与主讲人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交流。黄湘金教授肯定了薛海燕教授在文献收集中的努力,并且指出中小学的教材与高校教材的不同,在研究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这类差异。刘秀玉教授从薛海燕教授所讲的传记本体论出发,提出了将作家传记单独作为一种文类进行研究的思考,并结合柏拉图的《理想国》对选篇原则进行思考和定义。团队负责人熊明教授认为本次讲座极具综合性,对既往研究的总结到位,议题也十分具有研究价值。柳卓霞老师指出,民国教材传记选篇情况不仅要考虑到传记本身的经典性和文学性,更要考虑到其教育意义,并结合诸多实例作证上述观点。参与互动的同学提出了民国教材中的传记是否有后世编订者根据现实需求进行删减或虚构的问题等。

薛海燕教授对现场提出的观点和问题一一进行了回应与解答,与会师生们也纷纷分享了各自的学习经验体会,讲座在热烈融洽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供稿:传记与小说研究团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