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社科半月谈 | 2022年第18期

发布者:徐晓琨发布时间:2023-03-13浏览次数:10

新闻

01

     近日,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委员会公布了青岛市第三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中国海洋大学共34项成果获批青岛市第三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包括一等奖7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2项及新秀奖4项。青岛市第三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工作会议于20221116-17日举行,经专家评审共评出168项获奖成果,其中一等奖20项、二等奖56项、三等奖72项,新秀奖20项。

(文科处)

02

         1118日,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治理与中国研究团队工作会议在海洋发展研究院会议室召开。会议由团队负责人金永明教授主持。来自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多位团队成员与会。本次会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2022年以来的团队工作内容进行回顾与总结,对2023年的团队工作计划与其他事项进行商讨与部署。金永明教授指出,团队的工作需要团队成员精心合作,此次会议既是小结,也是部署。随后,王刚教授、杨振姣教授、宋宁而副教授、郭新昌副教授、李大陆副教授等多位团队成员围绕“工作回顾与未来展望”这一主题进行工作总结与意见交流。会议第二阶段是对《海洋政治概论》教材内容的完善工作进行交流商讨。会议最后,金永明教授作总结发言。他指出,2022年的团队工作基本完成,未来团队的建设仍需全体成员的持续努力。

(海洋治理与中国研究团队)

03

          111819日,中国海洋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十周年庆暨首届国土空间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崂山校区举办。本次会议由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主办,来自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和学生与会。会上,副校长范其伟与学院党委书记庄岩共同为“国土空间治理研究所”揭牌。研讨会开幕式由学院院长王琪教授主持。著名公共管理专家、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娄成武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欧名豪教授分别致辞。开幕式上同时举办了中国海洋大学与山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心共建协议线上签约仪式。会议研讨内容分为学科发展圆桌会和“国土空间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两个部分。学术研讨会分为四个场次,多位学者围绕“国土空间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开展报告,汇聚了领域内最新研究进展。会议闭幕式由学院副院长王刚教授主持。土地资源管理现任学科带头人、国土空间治理研究所所长杨洋教授致闭幕词。

(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

04

          1119日,山东社科论坛——“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于线上举行,本次会议由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学校党委常务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静,山东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杨宗杰出席会议并分别致辞。来自省内外10余所高校、党校、科研院所的65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在主旨演讲阶段,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张海文,山东大学生态环境损害鉴定研究院院长高振会,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韩立民,《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中澳海岸带管理研究中心中方主任金永明,浙江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贝静红分别以“强化国际涉海人才培养,助力海洋强国建设”“环境法医学的发展及应用”“大食物观视域下我国蓝色粮仓建设策略”“新时代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体系”“涉海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与方法”为题作报告。在分组研讨阶段,36位学者分成4组,围绕海洋经济等多个议题进行发言,并由学者对其进行点评。本次研讨会对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

(马克思主义学院)

05

          1120日,青岛市社科联2022年度重点学术活动“青岛社科论坛”之“青岛历史文化整理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青岛古典文学研究会2022年年会”于线上举办。本次会议由青岛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由青岛古典文学研究会、中国海洋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团队、传记与小说研究团队共同承办。来自多所高校的60余位学者和青岛文化爱好者与会。开幕式由青岛古典文学研究会秘书长宫泉久教授主持,青岛市社科联副主席、市社科院副院长王春元先生,青岛古典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郭东明先生,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文系主任熊明教授分别致辞。之后,会议进入分组讨论阶段,三个分会场采用学者发言、与谈人点评的形式,分别围绕“青岛文学”“青岛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古代文学”三个主题进行学术研讨。讨论结束后,张欣、于成宝、魏学宝三位老师对分会场的讨论情况作总结发言。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团队负责人刘怀荣教授作会议总结。最后,青岛古典文学研究会会员们民主选举产生第四届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和常务理事。刘怀荣教授当选为第四届青岛古典文学研究会会长。

(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团队) 

06

        1122日,《海洋经济蓝皮书:中国海洋经济分析报告(2022)》发布仪式在青岛举行。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石绥祥、副主任崔晓健,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副局长戚永战,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原所长马德毅,校长于志刚、副校长魏志强出席活动。会上,于志刚、马德毅、戚永战、崔晓健以及经济学院院长赵昕分别发言。紧接着,与会嘉宾向青岛市图书馆、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海洋发展研究院赠书。蓝皮书发布会后,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签署了新一轮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将进一步围绕海洋经济研究等领域,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并联合推出英文期刊《Marine Development》(《海洋发展》)。最后,于志刚和石绥祥先后致辞,回顾了双方合作历程和前期取得的成果,期待进一步深化合作。国家海洋信息中心、青岛市海洋发展局、青岛市图书馆、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40余人和驻青媒体代表参加了本次仪式。 

(观海听涛)

07 

    1125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立项名单。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付欣申报的项目“海洋强国战略融入‘大思政课’建设改革与创新研究”获批立项。据悉,经专家评审、社会公示并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批准,本年度共172项项目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其中山东省获批7项。

(文科处)

08

        1126日,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青岛市崂山区蓝海大饭店召开。来自青岛市发改委、青岛大学、青岛农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海洋经济文化研究院、新华(青岛)国际海洋资讯中心、山东海洋经济团体联盟、罗博飞海洋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的30余位专家出席会议。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海洋大学秦宏教授主持。与会专家围绕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展开研讨。青岛大学马波教授作了题为“旅游业的复苏:新姿态,新高度”的报告。青岛市发改委董海处长分享了“青岛市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与对策”的相关内容。罗博飞海洋技术有限公司马秀芬董事长围绕“罗博飞公司服务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践”展开探讨。山东海洋经济文化研究院刘康研究员作了题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汇报。中国海洋大学李电生研究员以“港口转型升级与发展模式探讨”为题作报告。最后,中国海洋大学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与管理研究团队负责人韩立民教授作总结发言。他指出,当下青岛市正蓄力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希望大家今后多交流合作,共同为海洋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与管理研究团队)

讲座

01

         118日,由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院、管理学院、MTA教育中心承办的百川行远名家讲坛系列讲座“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New Research Ideas”举行。会议伊始,管理学院旅游学系副主任、MTA中心副主任刘佳教授隆重介绍了美国普渡大学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的张洙清教授。之后,张洙清教授围绕“跨学科研究”这一主题,从解释什么是跨学科研究、我们是否可以做、如何实施跨学科研究等视角为旅游管理博士生进行系统讲授,他着重强调研究选题确定、创新性问题提出、理论体系建构等问题。在互动环节,张洙清教授与旅游管理博士生针对研究问题匹配合适理论、如何创新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本次讲座为旅游管理博士研究生提供了国际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对提升博士生培养质量和增强学校旅游学科的国际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管理学院)

02

        1111日,中国海洋大学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团队“蠡海”学术沙龙第14期“世外奇思——超世俗神秘时空”于线上举办。本次沙龙由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孙瑾老师主持。沙龙主要围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超世俗世界展开。孙瑾老师首先介绍了中国早期的地理书《山海经》的结构和成书背景,点出《山海经》与超世俗时空之间的关系,提出神话世界及故事形成基于古人对自然的认识和对历史事件的再建构叙事的观点。然后,孙瑾老师选取《山海经》中的“西次三经”,开展了与昆仑山世界有关的讲解。本次沙龙促进了同学们从新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超世俗世界进行审视和思考。

(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团队) 

03

         1113日,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字学学科“语言文字沙龙”第21期“安大简《仲尼曰》研读(二)”顺利举行。学院汉语言文字学教研室陈永生老师、杨瑞芳老师、周硕老师以及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多名研究生参加沙龙。本期沙龙由张新俊副教授主持。本次研读会延续之前安大简《仲尼曰》的内容。在领读环节中,分别由2022级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生关梦婷和2022级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生王涵对安大简《仲尼曰》的第7-9支简以及第10-16支简进行导读。之后,张新俊老师对每一条竹简中应当注意的字以及相关研究进行了细致讲解。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04

        1116日至27日,由研究生院和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的“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路径与方法”系列讲座顺利举办。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黄友义,四川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宋协毅,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李丽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王建国,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院长陈科芳教授,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德文版主编、一级翻译任斌担任主讲,参加讲座人数累计近2000人次。在系列讲座上,黄友义副会长围绕“三进”与翻译人才培养展开阐述,指出“三进”意味着外语和翻译教育的转型,而翻译专业教育要回应国家需求。宋协毅教授就如何培养讲好中国故事的翻译人才展开分享。李丽秋教授共享了时政文本韩译的策略与技巧。王建国教授就翻译(学位)论文选题展开探讨。陈科芳教授从传播学构成要素切入,剖析了外宣翻译中存在的六类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任斌针对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提出打破常规,在翻译中进行适度“创造”的观点。该系列讲座围绕翻译专业教育的路径与方法展开探讨,必将助推学院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

(外国语学院)

05

         1117日,辽东学院雷会生教授应邀做客“百川讲坛”,作题为“中国与东北亚关系研究”的讲座。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郭培清教授、宋宁而副教授、董利民老师及多位硕博士研究生共同参会,讲座由郭培清教授主持。讲座伊始,雷会生教授强调了东北亚区域合作之于中国的重要性,并就“一带一路”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现状进行详细介绍。随后,雷会生教授分析了当前东北亚区域合作所面临的困境,并指出影响东北亚区域合作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雷会生教授提出东北亚区域合作前景美好,但过程将艰难漫长。在交流环节,雷会生教授与宋宁而老师等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讨论。最后,郭培清教授作总结发言,他对雷会生教授表示感谢,并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能在学校一起展开面对面的交流。 

(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

06

          1117日,四川外国语大学姜淑芹教授受儿童文学研究团队邀请作题为“奇幻小说与物叙事”的讲座。讲座由团队成员徐德荣教授主持,何卫青老师、程诺老师、王凯老师以及袁荃老师等儿童文学研究团队成员共同参与。讲座伊始,姜淑芹教授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理论以及文化研究理论,向观众阐述了“物”的演变。继而,姜淑芹教授从本体的物、生命的物和物的主体性等方面介绍了物质文化研究的核心论点。之后,姜淑芹教授以世界著名奇幻小说《哈利·波特》为例,通过分析人物与魔法杖和分院帽等物的互动作用,呈现了物的能动性和本体力量。最后,姜淑芹教授从人类发展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奇幻小说中物叙事的深远意义。讲座最后,姜淑芹教授与在场听众积极互动,她的分享给听众带来了重要启发。  

(儿童文学研究团队)

07

         1117日,由中国海洋大学文科处、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主办,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团队、山东省高校“儒家文化与文学关系研究”青年创新团队承办的“蠡海”学术沙龙第15期“古代政治文化制度与文学”在文新楼322室举办。本次沙龙由团队成员韦春喜教授、鞠岩副教授分别主讲,近30余位老师及硕士、博士研究生参与讨论。讲座伊始,韦春喜教授以“古代政治制度与文学——以秦汉时期为时限”为题,从文书行政制度与秦汉公牍文体体系的形成,对策制度与作家创作,“共天下”的政治机制、任子制度与藩国文学集团,赋选与大赋文本特征、结构四部分展开讲述。之后,鞠岩副教授以“唐代词臣与文学”为题,举例讲述唐代词臣的政治地位与文学声望在唐代政治制度影响下的变化,以及唐代词臣与科举、与制诰文,词臣诗文创作之个案研究等内容。讲座最后,同学们就西周与汉代封建制异同对文学的影响等问题与两位老师进行互动交流并展开讨论。

(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团队)

08

         1117日,鱼山艺术讲堂第三讲“古筝演奏之美——暨教学成果讲座音乐会”在艺术系音乐厅举办。本场讲座音乐会由艺术系刘琳副教授以讲解的方式对所演奏的作品进行分析和导聆。在这场讲座音乐会上,郑嘉雯同学和张童同学古筝与鼓合奏的《夜深沉》、董艺洋同学的浙江筝曲《高山流水》、王艺炜同学演奏的《浪淘沙》、熊春雪同学与潘勇老师的古筝协奏曲《海之波澜》、王佳欣同学演奏的《四段锦》、周旭冉同学演奏与潘勇老师伴奏的《陆游与唐婉》、韩一梦同学演奏的《将军令》,以及全体人员共同演奏的古筝重奏曲《黄河》依次呈现。通过本次讲座音乐会,师生们欣赏到了乐曲风格之多样所蕴含的古筝演奏艺术之美。

(基础教学中心艺术系)

09

        1120日,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日新”学术系列讲座第九讲“新媒体时代影视艺术的审美转变”于线上举办。本期讲座由学院柴焰教授主讲,吸引了校内外140余名师生共同参与。讲座伊始,柴焰教授提出,新媒体时代的影视艺术一定是艺术优先,但技术能够帮助影视艺术的发展,带来影视艺术中的审美转变。随后,柴焰教授从审美表现的场景化、审美体验的深度沉浸感、审美传播的跨媒介融合、审美关系的交互性四个维度对新媒体时代影视艺术的审美转变进行阐释。最后,柴焰教授总结了新媒体时代影视技术的发展和前景,引导同学们关注影视技术的新变革,释放自身审美能动性。会后,针对大家提出的交互电影与游戏的区别和联系等问题,柴焰教授做出解答,并鼓励大家多多关注影视艺术的审美转变。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10

         1122日,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郦帅副教授应邀作题为“评分方式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用能力测试结果及评分过程的影响”的讲座。本场讲座由二语习得跨学科研究团队成员陈颖博士主持,吸引了120余人在线聆听。讲座伊始,郦帅副教授解释了第二语言语用测试、分立式评分、整体评分等核心概念。随后,郦帅副教授展示了其团队最近开展的实证研究。该研究采用混合研究设计考察了整体评分和分立式评分对汉语二语语用能力测试结果及评分过程的影响。在问答环节,郦帅副教授就师生提问进行解答。最后,陈颖博士和团队负责人杨连瑞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本次学术沙龙对未来的二语语用能力发展与测试研究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二语习得跨学科研究团队)

11

        1122日,美国爱荷达州立大学英语和哲学系主任Brent Wolter教授作题为“跨语言影响下二语多词表达习得研究”的线上讲座。讲座由二语习得跨学科研究团队成员陈士法教授主持,近百名师生共同聆听。Wolter教授从三个方面介绍了Multi-Word Expressions(多字词表达,下文简称MWEs)的相关研究。首先,Wolter教授明确了MWEs的概念,并指出界定MWEs的三种方法。接着,Wolter教授谈到MWEs两个维度的特性会影响其在二语中的习得。之后,Wolter教授系统梳理了一语对三种MWEs的影响,即搭配、短语动词以及习语。最后,Wolter教授指出MWEs今后研究的方向。在问答环节,Wolter教授就与会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本次讲座开阔了与会师生的研究视野,有助于推进MWEs研究的深化和拓展。 

(二语习得跨学科研究团队)

12

        1124日,由管理学院会计系和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学术讲座第四期在管理学院南3-1开讲。管理学院、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副教授、资本效率与财务风险分析研究团队成员马新啸博士作了题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理论基础、实践现状和研究展望”的报告。讲座上,马新啸副教授介绍了新时代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状况,并从多个方面得出新时代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前进目标和实践形式均对传统国企混改实现了对立统一超越的结论。随后,他又从刻画、研究广义的混合所有制如何影响企业行为,对国企混改的前端影响因素深入研究和对混合所有制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难题进行细致研究三个维度提出了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研究展望。讲座最后,现场师生针对讲座内容展开讨论。  

(管理学院)

13

         1124日,鱼山艺术讲堂第四讲“和诗以歌——中国诗词歌曲赏析”在艺术系音乐厅举办。本次讲座音乐会除现场展示外,同时面向社会进行网络直播。讲座音乐会伊始,艺术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副系主任贾巍副教授对鱼山艺术讲堂系列活动、主讲人傅晓杉老师和讲座音乐会内容进行介绍。本次讲座音乐会采用诗词鉴赏与现场表演结合的方式,傅晓杉老师以诗乐起源为起点,先向同学们介绍了诗乐关系的主要模式与历史变迁,并根据诗乐结合的不同方式,将诗词音乐进行分类。接下来,傅晓杉老师选取诗词古曲、古诗词艺术歌曲、影视诗词歌曲、化词入乐歌曲、意象入乐歌曲中的经典作品进行诗词鉴赏与音乐详解,并由音乐表演专业学生、《音乐与中国古典诗词》和《精品赏析与演唱技能》课程学生进行现场演唱。最后,傅晓杉老师分享了诗词与音乐交融带来的一些启发。

(基础教学中心艺术系)

14

         1124日,学校“美育在海大·2022系列活动——喜庆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主题美育活动的首场音乐会在管理学院学术报告厅召开。用音乐上党课,用艺术讲党史。在学校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本场音乐会以“听琵琶讲那过去的故事”为主题,艺术系宁燕副教授讲述与演奏相结合为现场师生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琵琶经典曲目。一小时的美育之旅,现场师生透过琵琶“珠落玉盘”之声,拨开历史尘烟,跟随《霸王卸甲》重温了中国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楚汉之争,跟随《映山红》《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游击队歌》《唱支山歌给党听》感悟着中国共产党一路披荆斩棘的艰苦战斗,在音乐中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之深厚,感受到中国革命的波澜壮阔和艰辛曲折。

(基础教学中心艺术系)

15

        1125日,韩国学中央研究院·韩国学学院赵隆熙教授应邀作题为“英祖御制中《诗经》品读的作用和意义”的线上讲座。该讲座是“中国古典文学及其海外传播”项目组系列讲座的第六期,由中国海洋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文科处、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主办,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团队和“中国古典文学及其海外传播”项目组共同承办。讲座围绕韩国学中央研究院所藏英祖(朝鲜王朝第21任君主)御制的《诗经》展开。赵隆熙教授指出,在韩国学中央研究院收藏的5400余篇英祖御制中,有许多以品读《诗经》作品为主题的记录。在《诗经》的影响下,英祖年老后,多以“忠、孝”,“孝、悌”,“忠、孝、悌”为主题进行创作。且从其创作的作品来看,他的《诗经》品读具有一定的礼教意义以及代替他本人直接参与礼教活动的功能。讲授结束后,与会师生展开讨论,并就一些学术问题进行了交流。

(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团队)

16

         1125日,“海大人文讲坛”暨管理学院百川行远名家讲坛第六期于线上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毛基业教授受邀作题为“案例研究与理论贡献”的报告,吸引了各大高校师生300余人在线聆听。管理学院副院长李志刚教授主持会议。讲座伊始,毛基业教授就案例研究意义及背景提出四问四答。紧接着,毛基业教授对多案例研究和单案例研究两篇范文进行解析,他认为多案例研究要遵循四要素(SDSP),单案例研究则需要遵循三要素(SDC)。之后,毛基业教授又就案例研究的特征和理论贡献提出了“最核心的问题是现象与理论的关系”等观点。最后,毛基业教授针对与会人员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管理学院)

17

          1125日,山东大学文化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红军教授应“海大人文讲坛”之邀作题为“自然何以是美的——两种美学传统的不同解答”的线上讲座。会议由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柴焰教授主持。哲学史上很早就有自然主义与人本主义两条线索,张红军教授从几首诗歌入手,引入关于自然问题的思考,这种思考也衍生出美学史上两种对于“自然何以美”的解释。紧接着,张红军教授介绍了自然在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化语境中的不同含义。他认为,把自然变成一个个风景名胜的过程正是原生态的自然被剪裁、被概念化,从而成为一个个后现代人的文本的过程。之后,张红军教授提出,在思考人文与科技的关系时引入自然这一维度,可以跳出人文与科技二元对立的思维陷阱,使自然作为判定科技与人文合法性的另一个尺度。讲座最后,张红军教授与参会师生就生态美学视角下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人文与科技的反思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18

           1125日,由文科处、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主办,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团队、山东省高校“儒家文化与文学关系研究”青年创新团队承办的“蠡海”学术沙龙“清诗中的‘和《秋柳》’现象——兼及《秋柳》诗的阐释与评价”于线上举办。本次沙龙由团队成员贺琴老师主讲,山东大学文学院蓝青老师、烟台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耿锐老师作为与谈人,和来自多所高校的50余位硕士、博士研究生共同参会。贺琴老师以清代康熙年间诗坛领袖王士禛的成名之作《秋柳》四首为中心,探讨了“和《秋柳》”的现象及《秋柳》诗经典化的问题。贺琴老师首先提出康熙时期“和《秋柳》”的共时性与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特点。接着她又总结了乾隆以后“和《秋柳》”类型的分化与功能的扩展。之后,贺琴老师分析了下层官吏、寒士文人“和《秋柳》”中抒情特质的回归。最后,贺琴老师梳理了清人对《秋柳》四首的本事阐释和对《秋柳》的评价。讲授结束后,蓝青老师和耿锐老师分别对“和《秋柳》”的主题进行评议,听众就相关问题与贺琴老师进行了交流。

(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团队)

19

        1126日,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语言与应用语言研究学院Anna Siyanova-Chanturia教授作了题为“Using eye movements in vocabulary research”的线上讲座。讲座吸引了国内外参会者500余名。本次讲座主要分为两大部分。首先,Anna教授围绕“什么是眼动?”这一问题,对眼动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进而介绍了眼动实验中的核心概念。随后,Anna教授区分了阅读过程中的早期与晚期测量指标。基于此,Anna教授从测量指标的多样性、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实验材料呈现的灵活性、阅读过程的自然性等方面总结了眼动实验的优势。最后,Anna教授围绕眼动技术在词汇研究中的应用而展开讲述。在问答环节,Anna教授与参会者积极互动,并解答相关问题。

(二语习得跨学科研究团队)

20

         1126日,美国爱荷达州立大学英语和哲学系主任Brent Wolter教授作了题为“L2 collocational knowledge: Putting the pieces together”的线上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陈士法教授主持,吸引了国内外参会者400余名。讲座伊始,Wolter教授概述了什么是搭配,以及相关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并分析了第二语言搭配学习起来很有挑战性的原因。随后,Wolter教授指出界定搭配的三种方法:基于词频的方法、基于意义的方法和基于存储的方法。接着,Wolter教授介绍了关于第二语言搭配加工和习得的前沿研究,探讨了相关影响因素。最后,Wolter教授指出二语搭配今后研究的新方向。在问答环节,参会师生踊跃提问,Wolter教授就相关问题进行解答。讲座最后,陈士法教授作总结发言,期待今后与Wolter教授进一步深化互动交流。 

(二语习得跨学科研究团队)

21

         1127日,中国海洋大学“探极·问海”第二期学术沙龙在法学院智慧教室以圆桌漫谈的形式举行。沙龙由中国海洋大学极地研究中心、海洋发展研究院极地与深远海问题研究团队主办,主题为“极地与气候领域的国际实践与话语权建构”。圆桌漫谈由法学院陈奕彤副教授主持,邀请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年英才冯玉铭副教授、法学院吴双老师、国际留学生海雯娜(Navina Heyden)作为与谈人。陈奕彤副教授首先介绍了自己在极地与气候领域的国际实践经验,以及对中国话语权建构的思考。接下来,冯玉铭副教授指出地缘政治是国际交往的基础。之后,海雯娜同学表达了自己作为在华留学生,如何客观、中立地在微博、推特等新媒体平台上向全世界介绍中国道路的成就。吴双老师讲到自己对国际话语权建构的理解和思考,对“气候问题与碳政治”进行了介绍。沙龙最后,与会学生就如何增强国家的国际话语权等问题和与谈人进行了探讨。

(极地与深远海问题研究团队)

22

         1128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主任黄洪亮研究员应“海大人文讲坛”之邀,作题为“南极磷虾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管理趋势”的讲座,本次讲座由海洋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韩立民教授主持。讲座上,黄洪亮研究员首先介绍了南极磷虾资源开发的背景,接着介绍了南极磷虾资源概况、南极磷虾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南极磷虾资源(渔业)管理、国家南极磷虾渔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分析了近几年南极磷虾渔业国家发展状况和捕捞结构的变化特点,并指出南极磷虾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瓶颈因素,从多个层面明确南极磷虾资源发展的八大机遇,多角度展望未来发展战略对策。讲座最后,韩立民教授作总结发言,他表示,整个讲座内容资料翔实、阐述清晰,参会师生进一步拓展了学术视野、增长了专业知识。

(海洋发展研究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