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建设 | 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团队:讲座“八至十六世纪日本对儒教的接受”成功举办

发布者:徐晓琨发布时间:2022-07-01浏览次数:54

2022年6月28日下午,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学术院教授、早稻田大学综合研究机构日本古典籍研究所所长河野贵美子受邀在线上作题为“八至十六世纪日本对儒教的接受”的学术讲座。该讲座是“中国古典文学及其海外传播”项目组系列讲座的第二期,由中国海洋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文科处、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主办,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团队和中国古典文学及其海外传播”项目组共同承办。本次讲座由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团队负责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刘怀荣教授主持,以线上形式在腾讯会议进行。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及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的百余名师生参加本次讲座。

讲座围绕八至十六世纪日本对儒教的接受情况展开,内容由“秩序和规范——‘礼’的理念”“仪式和祭祀活动”“儒教典籍的接受学习情况”“儒教与佛教、神道的关系”等四个部分组成。

   讲座伊始,河野教授根据《古事记》《日本书纪》《养老令》《怀风藻》等文献中对儒家经典的记载,着重阐述了八至十六世纪,日本对儒家思想中“礼”观念的接受和运用。接着河野教授又通过《续日本纪》《养老令》、对策等文献中对“郊祀”“宗庙禘祫”“释奠”等礼仪的记载,阐述了这一时期日本在仪式和祭祀活动中对儒教接受的表现。第三部分“儒教典籍的接受学习情况”是本次讲座的重点,通过对“传播到日本的经学注释书”“宇多天皇《周易抄》”“博士家的‘点本’”“儒教典籍的‘日语’化”等四方面内容的讲解,河野教授充分论述了八至十六世纪,日本学者是如何学习儒教经典并将其本土化的。之后,河野教授又从“儒佛兼修”“禅僧的往来和宋学的传播”“神儒佛一致的思想”等三个问题切入,详细阐述了儒教与佛教、神道之间的关系。最后,河野教授表达了对当今域外汉籍研究的一些看法,并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和中国学界进行交流。

在学术交流环节,有学生提出了“仁的思想在日本的接受情况”“经书范围在日本的演变情况”等问题,河野教授都详细地进行了解答。最后,刘怀荣教授对河野教授精彩的讲座做了高度评价。他认为,河野教授的讲座时间跨度非常大,但却能以大量扎实的证据来证明相关观点,其踏实谨严的学风,值得我们学习。河野教授不仅从官方的视角出发,分析了作为“秩序和规范”的“礼”与仪式和祭祀活动中所体现的儒教,还以源为宪《世俗谚文》为例,从语词使用的角度对儒教在民间的传播也做了细致的探讨。“儒教典籍的接受学习情况”则更多地从学者的角度展开,“儒教与佛教、神道的关系”所阐述的“神儒佛一致”的思想,则与中国“三教合一”相似而有日本文化的特点。刘怀荣教授还指出,近几十年来,域外汉籍所提供的新材料,与甲骨卜辞、敦煌遗书、简帛文献等新材料相比,无论在地域范围,还是材料总量上,都给我们带来了更独特的惊喜。因此,对河野教授提出的东亚人文学研究的愿景和以此为基础开拓新的学术领域、建立新的学术体系的想法,以及进行跨国合作的学术设想,深表赞同。最后,刘怀荣教授说,河野教授精彩的学术演讲,让自己和与会师生受益良多。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有多位老师是在日本完成的博士学业,希望日后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向河野教授学习,并与日本汉学家交流。

(供稿: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团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