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荟萃

成果荟萃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刊发邱焕星撰写的《鲁迅与徐志摩:新知识阶级的后五四分裂》

发布者:徐晓琨发布时间:2021-11-28浏览次数:527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邱焕星教授的论文《鲁迅与徐志摩:新知识阶级的后五四分裂》,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1年第10期发表。该刊属于《中国海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目录(2019年版)》B级期刊。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刊,主管单位是中国作家协会,主办单位是中国现代文学馆,并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合编。《丛刊》创刊于197911月,是全国唯一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专门性学术刊物,代表着本学科领域的最新与最高研究水平。

主要内容

鲁迅与徐志摩本是晨报副镌同人和北大同事,但双方的关系随着泰戈尔访华、《我的失恋》撤稿、争夺报刊阵地、女师大风潮、首都革命等一系列事件,最终陷入了分裂骂战和互造流言的状态。双方的冲突看似都是一些“小事情”和“无聊的东西”,但鲁迅对此的“执滞”,不但反映出他“骂之为战”的思想革命理念,也开启了他“杂文自觉”的新文体革命。而更深层次上,鲁迅与徐志摩的论争实际是新知识阶级后五四分裂的一个表征,双方的文化分歧和派系冲突,从公共领域深入到了私人生活,污名化和革命性交织在一起,最终发展为革命与反革命的政治对立。

本文基本框架如下:

引言 “执滞于小事情”与“无聊的东西”

一、晨报副镌同人与泰戈尔访华批评

二、争夺编辑权与《我的失恋》撤稿

三、创办新阵地与反对徐志摩投稿

四、接编晨副与互相揭发“抄袭”

五、攻周专号与互相制造“流言”

六、“教授骂街”:思想革命、杂文自觉与阶级分裂

成果价值

1.学术价值

首先是走出了既往在私人意气之争中探究鲁迅与徐志摩的方式,从思想史尤其是后五四知识阶级分裂的角度,来考察二人论争的来龙去脉,指出了双方的私怨背后实则是公仇;

其次是既往研究普遍轻视知识分子论战中的流言琐事,视为无聊之争,本文则指出小事不小,反而关涉到思想革命、文体革命和阶级革命,其污名化的背后有着革命性的重要面向。

2.方法价值

本文采用了文学社会学的方法,深入到文本和事件背后的历史变迁,来呈现知识分子私人论战的社会意义,由此打通了公共空间和私人领域,兼容了思想史和社会史,以及文本内外,从而走出了既往研究总是在私人意气之争中探究的套路。

3.社会价值

鲁迅与徐志摩都是现代文化史上的名人,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力,但他们长期以来都被各种传媒的道听途说言论所扭曲变形,甚至成为了娱乐八卦谈资,因而本文既试图在史料事实层面进行历史真相还原,也试图跃出私人论战进入社会领域,探究他们背后更大的现代历史变迁意义,最终指出鲁迅与徐志摩的论争,实际是新知识阶级后五四分裂的一个表征。

作者简介

邱焕星,男,1973年生,文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繁荣工程”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鲁迅研究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社科项目多项,曾获第六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优秀论文奖。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