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建设丨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团队:“农业文明与中国文化的生成”主题讲座成功举办

发布者:徐晓琨发布时间:2021-05-21浏览次数:386

2021520日下午,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团队系列学术活动——“农业文明与中国文化的生成”讲座,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322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讲座由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团队负责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刘怀荣教授主讲。

 

刘怀荣教授首先从思想和考古两个角度讲述了华夏文明在近代百年的遭遇。他分析了鲁迅、胡适、钱玄同、钱穆等近代学者对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并结合现代考古研究,为同学们介绍了可以进一步佐证“大禹治水”传说及夏王朝存在的新证据。刘怀荣教授还特别指出,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正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正式认可。  

随后,刘怀荣教授讲述了农业文明孕育的宗族制度与宗族伦理。他指出,祖先崇拜、宗族制度、宗族伦理都以农业文明为基础,三足鼎立,关系密切。根据目前考古学的研究,宗族制度最早可追溯至仰韶文化时代,到了商代已经成为商王朝存在的社会支柱,周人则进一步将血缘宗族制度扩展至本族之外的其他宗族,形成了“假血缘关系”(或“泛血缘关系”)。宗族伦理是宗族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中国古代,宗族伦理的核心是孝悌。  

刘怀荣教授还为同学们讲解了儒家学派对上古文明的传承。他认为,儒家学派可以称得上是上古三代文化的嫡派传人。无论是孔子“仁学”将宗族制度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至整个华夏民族,还是孟子把联结尧舜、周公与孔子的“五教”进一步发展为“五伦”,或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者通过整理、传播“六经”完成对“旧传统”的突破,都体现了儒家学派在上古文明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的巨大影响。  

最后,刘怀荣教授借《论语》中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为同学们讲述了“内省”和“修身”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性。他指出,在孔子看来,自省是君子必备的能力,而修身是以孝悌为核心的自觉而主动的行为,同时也是为人为政的基础。修身不仅在当代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中国文化通向未来的桥梁,也是人类文明重要的文化资源。 

  

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本次主题讲座圆满结束。 

撰稿人:陈岩琪 徐智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