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极地与深远海问题研究团队:第2期“中国海大国际法学术沙龙”成功举办 - 中国海洋大学

团队建设 | 极地与深远海问题研究团队:第2期“中国海大国际法学术沙龙”成功举办

发布者:徐晓琨发布时间:2020-04-22浏览次数:513

2020420日下午,“中国海大国际法学术沙龙”利用线上会议平台举办,极地与深远海问题研究团队成员刘芳明副研究员做了“‘安全化’建构与美国北极战略演变”的主题报告。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大学极地研究中心的全体师生,以及国内80多名从事极地研究的学者、研究生参加沙龙。沙龙由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董跃主持。

   

在报告中,刘副研究员运用哥本哈根学派的“安全化”工具,以系统的观念和宏观的视角,探讨了奥巴马和特朗普两届政府对北极问题的安全化建构,以及美国北极战略变化的动因和影响。报告分为研究背景和分析工具介绍、美国对北极问题的安全化、结论等四个部分。刘副研究员首先从“安全化”分析工具谈起,提出该工具有助于理解安全议题的运行机制(观念—行动—结果),可以促进对美国北极战略走向的认识,也能为其他国家“去安全化”实践提供有益思路。之后,为进一步了解美国北极战略的动态变化,刘副研究员阐述了奥巴马时期和特朗普时期相关行为体,包括政府部门和政治精英、非政府组织、商业公司及媒体等,对北极地区问题的安全化建构。最后从美国在北极的能力、利益、意图、决心、外部环境变化等五方面进行了总结,认为相较于奥巴马政府,特朗普政府提升了北极地区事务在美国国家总体战略组成中的比重,对经济安全的重视程度也有所提高,因对气候变化议题的“去安全化”操作,其投入到环境安全合作方面的资源将有所减少。  

在沙龙讨论环节,《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金永明研究员从安全化理论研究与美国北极战略经验研究之间关系、未来研究走向等方面做了精彩点评。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孙凯教授、法学院白佳玉教授对具体领域的“去安全化”、特朗普政府后续美国北极政策走向、议题的变化对整个北极区域及非北极国家产生的影响等进行了提问;几位来自不同高校的专家学者从美国“安全化”构建过程中与其他北极国家之间的互动及实质性行动等方面提出了问题,主讲人一一进行了回应。 

此次沙龙是中国海大极地研究中心原“国际法学术午餐会”根据疫情调整后的延续,同时也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海大海洋发展研究院支持的重点研究团队学术活动之一,并且兼顾研究生特色课程“海洋与极地法”的在线教学。据悉,该沙龙将在本学期每周一下午持续邀请国内外从事海洋与极地法律问题研究的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报告和讨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