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荟萃

温奉桥:《王蒙十五讲》

发布者:徐晓琨发布时间:2020-11-11浏览次数:439


一、基本内容

本书共十五讲,从宏观论、专题论、微观论三个层面,运用多学科交叉方法,对王蒙进行了多维度系统性研究,拓展了王蒙研究的学术视域和思维空间。宏观论主要讨论了王蒙的文学史价值、文艺思想、文化思想等内容;专题论主要讨论了王蒙与道家文化、王蒙与“红学”、王蒙与新疆、王蒙与《人民文学》、王蒙与苏俄文学、王蒙的精神特质等内容;微观论即个案分析部分,主要对中篇小说《蝴蝶》、长篇小说《闷与狂》《这边风景》等进行深入的文本细读。


二、目录

第一讲:王蒙: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个“拐点”

一 鲁迅:20世纪中国文学的最初选择

二 赵树理:“本土化”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新欲求

三 王蒙:“拐点”抑或一个新的文学时代

第二讲:“后革命诗学”:王蒙文艺思想“关键词”

一“创作是一种燃烧”

二 文学的悖论

三 为“玩文学”一辩

第三讲:蝴蝶 ·桥梁 ·界碑:1980年代的王蒙

一“蝴蝶”的快乐

二“桥梁”的意义

三“界碑”的尴尬

第四讲:童年与精神自我:“自传”视野中的王蒙

一 “自我”的形成

二 “相信的一代”

三 “经验塑造着不同的人”

第五讲:多元与共生:王蒙文化思想散论

一 “不平衡”理论与“文化大国”战略的提出

二 多元、和谐的文化生态观

三 世俗、民间的文化价值观

第六讲:王蒙与道家文化

一 无为之为:道家文化与王蒙的人生态度

二 无用之用:道家文化与王蒙文艺思想

三 无法之法:道家文化与王蒙的文学创作

第七讲:王蒙与苏俄文学

一 “永存的桃源”

二 “明朗高亮”:苏俄文学与王蒙文学精神的塑就

三 “写出丰富性”:苏俄文学与王蒙的文学创作

第八讲:“王氏红学”:王蒙与《红楼梦》

一 王蒙“活说”《红楼梦》

二 “伟大的混沌”与“贯通先生”

三 “经验的交流”:王蒙对话曹雪芹

第九讲:王蒙与《人民文学》

一 一个颇具象征意义的“事件”

二 1985:王蒙与《人民文学》

三 “未竟的事业”:王蒙对《人民文学》的“改造”

第十讲:王蒙与新疆

一 “换心的手术”

二 “塔玛霞儿”:新疆对王蒙思想的影响

三 王蒙小说的“新疆美学”

第十一讲:王蒙与中国当代旧体诗

一 旧体诗:异类的文体?

二 气、情、趣:王蒙旧体诗三维

三 不拘一格与以“我”为主

第十二讲:王蒙的精神个性与小说创作之关系

一 童年记忆与精神个性的形成

二 一个人的“舞蹈”:王蒙精神自我与文本呈现方式

三 分裂的“自我”:王蒙小说创作的另一视角

第十三讲:《蝴蝶》三读

一 一个多重的文本

二 何为“蝴蝶”?

三 “光明的尾巴”与“寻找的悲歌”

第十四讲:《闷与狂》与“狂欢美学”

一 “狂欢美学”:一次生命的“乱码”

二 一代知识分子的“受想行识”

三  癫狂与隐晦的“双拼图”

第十五讲:《这边风景》:时代的文学记忆

一 《这边风景》的“身世”

二 伊犁的“清明上河图”

三 “戴着镣铐跳舞”

四 《这边风景》与跨文化写作

参考文献

后 记


三、主要观点

该书认为,王蒙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面镜子,是共和国文学的集大成者,其文艺思想和文学创作都具有重要的镜像功能;同时,王蒙又是一个复杂的存在,其思想和创作的丰富性、开放性,之于20世纪中国文学史、文化史、思想史都具有重要意义;王蒙既是一个杰出的文化学者,也是一个文化使者和文化官员,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果实,也是杰出代表,其对老庄孔孟、《红楼梦》等的研究,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个体性特征;王蒙的独特精神个性、文学气质与小说创作之间存在一定“分裂”关系,造成了其小说文本的张力和复杂性特点。


四、学术价值和创新之处

《王蒙十五讲》主要学术价值和创新价值在于:(1)突破了以往王蒙研究方法单一化、视野零散化的局限,注重精神史视野与具体个案相结合,理论阐释与文本细读相结合,文学外部研究与文本内部研究相融通,揭示一个全面立体的王蒙。(2)首次对王蒙与中国当代小说的内在关系进行全面、系统研究,拓展了王蒙小说的研究视域和创新空间。(3)运用现代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对王蒙经典小说文本进行重新阐释,阐发其新的美学意蕴,从语言、结构、文体、主题等层面进行新的研究,提出一系列新的学术观点。

著名学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郜元宝认为:“本书分十五讲,分别论述了王蒙与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和文学的关系,并具体讨论了王蒙与老庄、苏俄文学、红学、《人民文学》杂志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选取王蒙自律以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作为个案进行深度解读。作者不仅讲王蒙,也从王蒙论到整个‘后革命时代’中国思想文化和文学,不仅令人信服地论述了王蒙的重要性和他的创作特色,也由此深入描画了80年代至今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内在发展脉络,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王蒙研究著作。”

著名学者、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方政认为:“作者对王蒙的文学实践(创作、思想、研究等)置放于传统文化(道家思想)与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文学史的宏伟背景下进行剖析与论述,认真梳理和研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既有所继承和借鉴,更有所创新,是王蒙研究的新收获。”


五、作者简介


温奉桥,男,文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师范大学国家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国海洋大学王蒙文学研究所所长,王蒙研究全国联席会议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青岛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出版《王蒙文艺思想论稿》《王蒙十五讲》《多维视野中的王蒙》《20世纪中国文学新视野》《现代性视野中的20世纪中国文学》等学术著作20余部,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当代作家评论》《小说评论》《文史哲》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等10余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青岛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各类学术奖励10余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