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上丝绸之路”引领中俄北极地区合作 ——第七届中俄北极论坛在青岛举行

发布者:徐晓琨发布时间:2018-09-30浏览次数:329

924日至25日,由中国海洋大学主办,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承办的“世纪先风”学术会议——第七届中俄北极论坛在青岛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是中俄在北极地区的合作。中方参会人员来自中国海洋大学、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同济大学等。来自俄罗斯莫斯科、圣彼得堡、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萨哈(雅库特)共和国的高校、科研院所和政府机构的代表也应邀与会。与会人员就如何在北极开展互利共赢的合作、促进地区发展畅所欲言,普遍认为“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具有很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国际政治系副教授娜杰日达·哈尔拉姆皮耶娃指出,在北极合作方面,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提出要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娜杰日达说:“俄中两国已经表明了在北极地区密切合作的政治意愿,相信双方未来在北极会有更多的务实合作,而且这种合作的潜力很大。”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赵隆指出,中俄在北极地区有着利益的一致性和互补性,在北极的合作正成为双边合作的新的增长点。

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郭培清分析认为,随着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两国在北极地区正在进行密切的合作,因为双方互有需求,而且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对中国来说,发展同俄罗斯在北极的合作有利于加强对北极气候变化的监测并及时采取措施将其可能对人们生产和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促进自身能源来源多元化,找到新的更加便捷的对外贸易运输通道,等等。对于俄罗斯而言,这种合作有利于引进中国的投资和极地开发所需技术装备,加强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及航道开发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使北极逐渐成为拉动俄罗斯社会经济增长的火车头。郭培清教授说:“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为中俄在北极地区的合作起到了引领作用。‘冰上丝绸之路’建成以后,将促进亚欧之间的人员往来、货物流通和资本融通,带动地区发展和繁荣。”

俄罗斯总统直属国民经济和国家行政学院负责俄北方和北极地区行政干部培训项目的教授维拉·斯莫尔奇科娃对记者说,俄罗斯和中国作为好邻居,正在发展平等信任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诸多领域广泛交流、密切协作,包括在北极地区开展多层次合作。俄中领导人每年举行多次会晤,每次都有实业界大公司的负责人随行,两国还经常举行部长级会谈。中国投资者在亚马尔半岛投入了大量资金,液化天然气项目已见成效。此外,中俄两国还有许多关于北极的联合科研项目。她说:“‘冰上丝绸之路’倡议不仅能够给北极地区带来先进技术,还能够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完善俄罗斯北部地区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发展对外经贸,增加民众收入,不断提高其生活品质。”

同济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院长夏立平教授认为,中俄国家元首提出两国要共建“冰上丝绸之路”,这是对两国在北极地区进一步开展合作的宏观的政治引领,在这方面的合作潜力巨大,有着广阔的前景。“冰上丝绸之路”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基于和平、合作、开放、互信的重要经济通道。“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将有助于构筑开放的合作平台并建立可持续的北极命运共同体。下一步关键是要在相关领域开展务实合作,除了国有大中型企业,最好让越来越多的有开拓海外市场能力的有资质的民营企业也加入到“冰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中来。中俄可通过在“冰上丝绸之路”框架内合作发展俄北部的港口,实现互利共赢。

俄罗斯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北极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伊利亚索夫·鲁斯兰说,俄中在北极地区的合作正在取得进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和俄罗斯诺瓦泰克公司等共同开发亚马尔液化气天然气,这是一个互利共赢的合作项目。2013年,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所属“永盛”轮作为中国货轮首次航行在北极东北航道上。截至目前,该公司派出的货轮共执行了23个航次的北极航行任务。

在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孙凯看来,随着中俄在北极地区经济合作的增多,双方更应就北极事务加强文化沟通和民间外交。中国在北极政策白皮书中着重提到了促进中俄在北极的文化交往,举办论坛、夏令营等第二轨道外交将有助于促进中俄在北极的“软”联系,更好地服务双方在经济上的合作。

也有一些与会专家把注意力放在如何保护北极的生态环境方面。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教授白佳玉认为,航船废气的排放影响北极变暖,在巴黎气候变化框架下中俄双方应共同努力,合作减少航船废气排放,以促进北方航道绿色发展。

聊城大学北冰洋研究中心主任曲枫教授曾在阿拉斯加大学访学多年。他以白令海峡为例讲述了北极考古中的热点问题,通过一幅幅珍贵的图片展示了北极文明的特点。他认为,北极文明展示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密切关系,提醒人们在开发北极的同时重视保护北极的自然环境。

 

供稿:人民日报记者 张光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