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刘惠荣教授参加北极黄河站2013年第四批科学考察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8-21浏览次数:1452


2013731,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有关领导在北京为参加北极黄河站2013年第4批科学考察的全体队员举行送行仪式。与以往参加北极科考有所不同的是,本次科考队员中有两位极地和海洋战略研究者,我校刘惠荣教授荣膺其列,另一位是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国际海洋法法庭大法官高之国。

     刘惠荣教授此次赴北极科考项目是其主持的相关极地战略研究项目。作为项目参与方,入选中国2013年第四批北极考察队,自20137312013812,进行为期13天的北极黄河站考察。这是我校首位社会科学研究者参加极地科学考察,开辟了我校极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赴中国极地科考站进行实证研究的先河。

 相关简介:

    我国极地科学考察起步于80年代初期。自1984年我国首次组队开展南极科学考察并成功建立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南纬62°13',西经58°58')后,于1989年、2009年在东南极大陆建成第二个常年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中山站(南纬69°22',东经76°23'),于2009年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建成昆仑站。2004728,中国北极首个科考站――黄河站在北纬7855分的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北极科考基地――新奥尔松落成。

     从二三百年前起,地处北纬7855分,被巴伦支海、格陵兰海和北冰洋包围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就是北极地理大发现的重镇。群岛上的新奥尔松,更是人类进军北极点的出发地之一。16纪,荷兰探险家发现了这里;之后,无数北极探险家都曾踏足这里;进入20世纪后半期,新奥尔松更是成为科学考察的重镇之一。挪威、英国、法国等国先后在这里建立了常年科学考察站。我国在20世纪20年代签署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为我国在群岛建站创造了可能,根据条约规定,签约国均有权在群岛上进行考察和开发活动。斯瓦尔巴德群岛是世界上保持原生自然的最后几个岛屿之一,新奥尔松由大峡湾、冰川、冰碛岩、冰川河流、山和一个典型的苔原生态系统所包围,其地形地貌、地层系统、生态环境的复杂多样性,为海洋、大气、冰川与海冰、生物生态、地质、大地测量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天然的场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