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6日,由中国海洋大学“极地与深远海问题研究团队”发起,研究生院主办,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共同承办的“极地与海洋研究生论坛”(2024)顺利举办。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同济大学、外交学院、暨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厦门大学、大连海洋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0余名硕博士研究生同学参加本届论坛,共同探讨极地与海洋研究领域的前沿议题。论坛立足中国海洋大学的极地与海洋研究特色,充分发挥国际关系与国际法的学科融合优势,点评专家均为长期致力于极地与海洋研究的学者。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郭培清教授主持,研究生院副院长陈奕彤副教授和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吴宾教授分别致欢迎辞。陈奕彤副院长对中国海洋大学与“极地与海洋研究生论坛”项目进行了介绍,指出极地与海洋研究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重点领域。吴宾副院长向参会者介绍了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及其发展历程,并希望论坛成为年轻学者交流思想、合作创新的平台。
研究生院陈奕彤副院长、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吴宾副院长致辞
本届论坛分为多个专题报告,同学们就各自的论文进行汇报后再由专家进行点评。首场研讨由宋宁而教授主持,武汉大学陆雨彤同学首先分析了中俄在北极能源投资中的法律风险与制度应对;随后,中国人民大学刘颖哲同学探讨了中国在北极治理中的角色与身份建设;最后,中国海洋大学王苒同学深入分析了俄罗斯“转向东方”战略背景下中俄北方航道的合作前景。报告与点评激发了与会者对中俄合作机遇与挑战的广泛兴趣。董跃教授进行了仔细点评,并从选题设计和研究问题的深度以及方法的应用等多方面提出了建议,帮助同学们拓展研究视角,提升论文的整体质量。
第二场研讨由董跃教授主持。大连海洋大学鲁秋然同学详细分析了日本第四期海洋基本计划对中国的潜在影响;北京外国语大学陆遥同学从角色理论的角度,探讨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北极治理机制的局限性。宋宁而教授进行点评并表示,参会同学的报告针对极地的相关政策和最新态势进行了深度探讨,问题意识很强。
第三场研讨由陈奕彤副教授主持。同济大学郭静同学分析了欧盟北极政策转变及其动因;外交学院杜晓杰同学探讨了加拿大北极战略的矛盾性;暨南大学杜君如同学从对冲战略视角解析了新加坡的北极政策。郭培清教授点评指出,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对北极问题进行深刻剖析,使讨论更加丰富多元,并从选题的创新性以及方法论的适切性等方面进行了指导。
第四场研讨由郭培清教授主持。厦门大学王若霖同学和中国政法大学李欣桐同学分别就“国际海洋法法庭咨询意见的价值分析与实践启示”和“区域开发活动中的‘适当顾及’义务”展开讨论。陈奕彤副教授提出了针对性的修改建议,帮助同学们完善论文、提升学术水平。
论坛汇报同学
论坛闭幕式由郭培清教授主持。郭老师对汇报情况进行了总结,表示论坛聚焦了极地与海洋领域的前沿研究议题,既具有时政性,又兼顾学术深度。本届“极地与海洋研究生论坛”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和三等奖6名。
郭培清教授为一等奖获奖同学颁奖
董跃教授为二等奖获奖同学颁奖
宋宁而教授为三等奖获奖同学颁奖
“极地与海洋研究生论坛”是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品牌项目,在推动极地与海洋领域的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论坛参会者不仅在学术上得到启发,也在跨学科交流中拓展了视野,深化了对极地与海洋研究前沿议题的理解。
论坛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海洋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给予全校师生重要回信中“努力培养更多胸怀蓝色梦想、堪当时代重任的优秀海洋人才,为建设教育强国、海洋强国作出更大贡献”精神,同时也促进了国际关系、国际法与极地研究的有机融合,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我国极地与海洋研究,为推动中国极地与海洋研究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附:获奖名单
获奖名单 | ||
姓名 | 单位 | 奖项 |
杜晓杰 | 外交学院 | 一等奖 |
王若霖 | 厦门大学 | 二等奖 |
陆遥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二等奖 |
李欣桐 | 中国政法大学 | 二等奖 |
郭静 | 同济大学 | 三等奖 |
王苒 | 中国海洋大学 | 三等奖 |
刘颖哲 | 中国人民大学 | 三等奖 |
陆雨彤 | 武汉大学 | 三等奖 |
杜君如 | 暨南大学 | 三等奖 |
鲁秋然 | 大连海洋大学 | 三等奖 |
(供稿人:孙雪娇、姜璐璐)
学院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238号 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
邮政编码:266100
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 ©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公众号
学院地址: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238号 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