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续航】行远讲座第十三讲:贺克斌院士谈我国中长期空气质量改善与科技支撑

发布者:张亚健发布时间:2018-06-11浏览次数:10

  

6月7日下午,由行远书院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共同举办的行远讲座第十三讲在图书馆第二会议室举行。讲座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教授为海大师生带来题为“我国中长期空气质量改善与科技支撑”的讲座。校长于志刚主持讲座。

  

讲座伊始,贺克斌院士就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空气质量问题寻根溯源。他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主要体现为快速城市化、快速工业化和快速机动化,这三个方面虽然是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但却暴露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仍然较为粗放的问题:长期持续偏重化工业的产业结构、偏化石燃料的能源结构、偏公路运输的交通结构都带来了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快速攀升,烟尘、SO2NO2、酸雨等因此成为我国四大主要空气污染问题。

  

针对上述空气污染问题,贺克斌院士随后介绍了我国为此采取的十大治理措施。其中,贺克斌院士将“建立责任分配与实施机制”概括为“信息公开、月度排名、领导约谈”十二字方针,并详述了这一特别举措的实施情况。他还谈到,十项举措大力推进后,全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明显,城市二氧化硫浓度超标问题基本解决,酸雨污染治理基本成功,三大城市群区域PM2.5浓度显著下降。与此同时,大气污染治理仍然面对着全国有机物排放量还未下降、部分地区臭氧含量开始上升、城市达标率仍然较低等现实挑战。

  

“内因看排放,外因看气象”,贺克斌院士在分析我国空气质量问题的主控因素时概括道。他认为要在未来中长期持续改善空气质量,需实行差异化、精细化、动态化的治理,并进一步发展源头减排和区域调控等控制技术。随后,贺克斌院士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区域空气质量调控核心技术体系,并以京津冀为例,就大气污染来源分析以及治理方案的制定、重大事件应对与快速评估等方面作了案例分析。

  

讲座最后,行远书院院长钱致榕教授主持了问答环节,贺克斌院士就同学们关注的如何更好协同京津冀区域空气联合治理、如何应对空气治理过程中形成的产业调整以及如何形成长效协同治理机制等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

通讯员:王玲玲 图:赵琪 路越

与会师生在图书馆前合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