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领航】战“疫”进行时 科研不停步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03-24浏览次数:2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科学技术处认真落实《中国海洋大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好科研工作的若干意见》,科学研判、精准施策,坚持服务标准、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确保疫情防控不放松、科学研究不停步,有效保障了各项重点工作的稳步推进。

强化担当、协同攻关,以科学研究助力疫情防控

积极发挥学校海洋、医药、生物等学科的科研优势,以疫情防控为目标,组织科研攻关。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中设立“新型冠状病毒防治应急科研专项”,支持相关研究。采用“边研究+边立项+边论证”方式,7天内完成了项目申报和评审立项工作,以项目群方式启动项目5项,实行目标牵引、联合组队、协同攻关,目前已发现一种原有药物的潜在抗新冠病毒作用,正在与有关制药企业联合推动临床试验。

联合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组织跨平台、跨学科攻关团队,围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紧迫需求开展科研攻坚,努力解决疫情防控中面临的关键问题。目前,科研团队已确立了7个药物筛选靶点,建成并公开了靶点结构数据共享平台(http://ncovtarget.qnlm.ac),正在进行药理药效研究。

统筹谋划、精准施策,以创新服务保障重点工作

科技处坚持“疫情防控”“科技发展”两手抓、两手硬、两抓好。抢抓“十四五”布局机遇,超前谋划,立足本年度重点工作,科学施策,以设置纸质业务办理缓冲区、电话、微信、邮箱实时在线等方式实现“全天候、无接触”办公,以公众号、腾讯会议、钉钉等线上方式创新服务渠道,提高实效,有效保障了学校科研工作有序开展。

提升申报质量,提高服务实效,全力保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当前正值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的关键节点,科技处线上线下相结合全方位服务科研人员。集中答疑与实时解答相结合,回应科研人员申报疑问,首次举办线上集中答疑会议即吸引全校200余位科研人员同时在线参与、同步交流;为协助科研人员线下高质量填报申报材料,梳理发布了申请书模板、项目申报127条常见问题、科学问题属性参考案例、形式审查60条等材料;为着力突破人才项目,创新组织人才项目预评审工作,统筹组织校内高水平专家对每位人才项目申请人给予精准在线指导。

提前谋划布局,以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四五”重大研发需求征集为契机,紧密结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新要求新部署、服务国家“新基建”战略及学校学科优势,积极动员科研工作者为“十四五”建言献策,凝练了科学问题和重大需求共计42项,涉及资源环境与海洋、农业、生物医药与健康、信息科学、材料、国际合作等多个领域。

持续推进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与基地的建设和改革。采用网络视频会议的形式,多次召开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工作研讨会,对中心主要科学问题、研究目标、大科学项目实施、大成果产出等方面提出了系列规划,全面部署中心制度建设、平台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引育、成果产出等重点工作,切实推动中心平稳有序高效运行。通过网络会议、邮件等方式与各科研基地保持交流畅通,全力保障多个重点实验室综合改革工作有序推进。运用线上方式搭建好相关专家与海南省、三亚市主管部门沟通的桥梁,确保海南省科技计划指南建议和项目申报工作的顺利开展。

分类做好科技成果管理。针对科技奖励组织工作,立足重点任务,统筹谋篇布局,聚焦国家奖、省奖等核心工作,加强与主管部门的联系沟通,有效跟进和掌控重点评审环节及工作动向,为科研人员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专利申请管理,实行先申请后备案,审核、提报,获取专利受理号,实时在线完成;专利资助工作中,采用网络化集中受理,科技处完成打印、盖章、报送的一体化流程,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针对省市项目多而杂、无间断、时间紧、任务重等特点,细处着手、紧抓实效,综合运用邮件、电话、微信、科研管理系统等手段,统筹协调好省市需求与专家资源的衔接,采取特事特办、分类对待,减少接触,高效办公,三月份已签订联合申报协议12项,合同总额超过6000万元。

横向项目坚持线上为主、线下为辅,坚持做到日常服务不间断、办事效率不减慢、审核把关不打折。线上全程审查投标文件、项目合同等材料,线下统一收集材料集中办理文件盖章、合同签订,坚持不见面、力争少到访。审核中国电建、中国华能等单位投标文件17项,与中铁、中海油、海尔、海信等单位签订合作合同19项,涉及经费2000余万元,持续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助力广大企业复工复产。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十四五”规划谋划之年,也是学校实现“基本建成国际知名、特色显著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近期发展目标的冲刺之年,科技处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发扬斗争精神,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以工作实绩为一流大学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