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助航】俞凡:授课之师,学生之友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11-30浏览次数:1621

image.png


    俞凡,2012年7月毕业于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获得传播学博士学位,现任文新学院副教授和中国新闻史学会会员。现承担中国新闻史、媒体调查与统计、政治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研究生)和新闻史研究专题(研究生)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新闻史、中华民国史和中国近代关系史。项目、专著、论文和获奖等颇为丰硕。
    初入大学我们就遇到了一位与众不同的专业课老师,用他的话讲就是“你们能想到大学会遇上我这样的老师吗?”在我们的想象力范围内,大学老师可能是这样的,像《来自星星的你》中英俊潇洒、知识渊博的都教授。像《最强大脑》中敏锐机智、成熟稳重的魏坤琳教授……但俞凡老师却是超越了我们想象力的存在,他独特的上课风格吸引着每一位学生,私下被学生亲切地称作“凡帝”。
    从2005年到现在,俞凡已经在海大教书12年半,虽然数学专业(据说高考时和理想学校以几分之差擦肩而过就只能上山大数学系了)出身,但他丰富的知识储备常常让我们叹为观止。上过俞凡的课就会体会到他的课堂的魅力,他总能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使枯燥的基本理论变得活灵活现,当问到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时,他提到有人评价他写文章和讲课的风格完全像两个人,“如果用讲课的风格写文章的话,文章是发不出去的,如果用写文章的风格讲课的话,把人都讲跑了”,正是“凡帝”研究、讲课两种风格的做法,让许许多多同学在新闻传播史课上感受到快乐。
    同学们反映俞凡的教学特点是幽默的,内容丰富多彩的。正是这些特点深深地吸引了大批学生喜爱他的课。置身于他的课堂就仿佛到了相声铺,各种段子层出不穷,却都蕴含着历史的蛛丝马迹。一个个笑点连成片,在学生们的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使得学生们对于知识点的记忆更加容易了一些。俞凡是一个聪明而有智慧的老师,他不强迫你背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发挥了教育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对于《新闻传播史》这门课的实际意义,他的观点是传统的“以史为鉴”的说法显得有些空洞,国内外有那么多人研究历史,把历史捧在一个很高的地位,比如爱因斯坦说过:“一个大学如果只有两个科系的话,那么一个是数学,一个是历史。”牛顿我们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说法就显示了学史的意义,我们能从历史中不断发现规律。同时历史一个更重要的作用所在就是它让学史的人不再那么盲目,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年轻人特别容易脑袋发热干一些空有激情而考虑不足的傻事,学史的人能够更加辩证地看待问题,做事也会更加理智些。“凡帝”说:“没有理想人跟咸鱼没有区别,只有理想人跟泡沫没有区别。”他亲眼看到许多学生满怀理想走上社会,结果却撞得头破血流回来,言语中满是心疼与无奈,“现实不好,我要改变现实,我要反抗,我要改变现实,但改变现实你要一步一步来呀!”学史的好处就在于它让我们认清现实,不那么偏激,告诉我们“抬头看天”的前提是要“脚踏实地”。
    俞凡说他并不指望学生在听了他的这门课就对历史产生多么大的兴趣,因为搞研究会受到太多太多的诱惑,他戏称当老师以来遇到最大的困难是“穷”。在他所研究的领域想要有进展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有朋友劝过他放弃搞研究做些收益更高的行业,他所看到的史学界也是越来越少的人还在坚守,包括他所带过的研究生毕业以后也很少有坚持下去的,毕竟大家都想就业找一份好工作。而俞凡坚持下去,孜孜不倦的理由让人感动和敬佩,他热爱研究甚至晚上做梦梦见的都是研究的问题,不愿意为了经济上的利益而放弃研究,想要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为师12年,最让他感动的是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作为新闻界的“路由器”,他与同学之间形成友好的关系网络,彼此互相帮助带来许多便利。俞凡与学生打成一片的独特方式就是通过微信QQ等网络工具与同学交流,在同学的心目中他既是老师,又像朋友。这种交流方式彰显了“凡帝”的个性。
    俞凡欣赏新生代大学生的个性,但对于某些比较极端的案例表示不能理解,诸如有的学生失恋以后选择跳楼,大学生失恋后与家人失联独自在外地玩儿一个月,等等。他认为大学生在大学里应该多经历些东西,大学中的前三年会是人生中最宝贵的三年。 正值这门课的结业时期,俞凡给出了在学习上的建议:不要在考试之后就扔下这门课了,感兴趣的话,可以在生活中进一步地学习了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