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刘怀山老师相约在一个樱花将开的午后,走进刘老师的办公室,映入眼帘的是整齐的书架,体现出一位工科类科研人员特有的严谨。
我们的交流自然是从刘怀山丰富的个人经历谈起,从本科时期的山东海洋学院到研究生时期的青岛海洋大学再到执教时期的中国海洋大学,刘老师见证了海大重要时期的一步步成长。“显而易见,海大从当年我刚入学时仅有的几个专业,发展到现在有18个院系,规模增加的同时,教学科研环境也越来越来好,各种设施完备,为同学们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硬件设施。”到海大执教之前,刘老师有着丰富的工作经历,负责并参与了多项国家重大科研与工程项目,科研能力也具备相当的竞争力。
而当刘怀山站上三尺讲台时,早年间踏遍祖国石油勘探新区和部分海外区块的经历便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完美的应用实例。“课本上的知识谁都能学,但工科类要掌握的知识最重要的是与实践相结合,把已经掌握的知识灵活运用才是大学课堂应该学的东西。我既然有这些经历,就会将知识点在工程上是如何应用的讲出来,使学生毕业以后不会茫然无措,感觉自己的学习与工作脱节,而是能够把自己所学投入到科研与工程实施中。”作为工科类的学生,我也深深地知道理论知识结合工程实践的重要性,只有了解了这些,大学的专业课才能算是真真正正的学会,只有这样,以后无论是做哪方面的工作都不会手足无措。“百慕大三角之谜”“如何寻找消失的马航”等贴近生活的趣味性话题也都是刘怀山老师课堂上基础知识发散应用的典型例子。另外,他也积极地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带到课堂上,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动向。
谈到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刘怀山明确地提出了三点:一是教书育人,二是科研工作,三是服务社会。“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是重中之重,是首要的本职工作,科研那是副业,只有做好了本职工作才有可能去搞好科研,为国家作贡献。”在刘怀山教书育人的职业生涯中,认真负责一直是他秉持的最基本的理念,近年来未出现任何教学事故。“作为老师,应该以身作则。例如我平时上课都会提前一段时间到教室,我相信同学们看到我这样,平时上课也不会迟到早退。我希望能用我自身的行为来影响我的学生。”
本科生自主选课大大增加学生自主权的同时,也弱化了班级的概念,许多一个班的同学无法在一起上公共基础课。“同班同学不在一起上课,就没有了相互之间的监督,学生就会渐渐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但是只有专业基础打好了,才能发散思维,理论联系实际。”所以刘老师上课经常提问最后一排的同学,促进同学们上课集中精力认真听课的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将大一大二时学习的数学、物理等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结合起来,更好地做到融会贯通。刘怀山也非常注重因材施教。“对知识掌握更好的同学,我会让他接触更多方面的知识,只要他需要,我会力所能及地给他提供各类中外资料。对于基础差一些的同学,就要尽可能地让他把课本上的知识掌握牢固。”另外,为了激发同学们上课的热情,刘老师也经常让学生走向讲台,在翻转课堂的过程中相互促进。
对当前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刘怀山也有自己的见解。“创新创业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实施,每个专业的学生都去创业是不可能的。像搞工程的同学毕业后去卖羊肉串,那不叫创新创业,那是随便一个人都能干的事情。创新,就是在你本专业的基础上去发展,而不是去做那些人人都会做的事情。”
大学生除学好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哪些能力?刘怀山说:“最重要的两点,一个是团队精神,一个是真诚。”现在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学习生活中,特别是工科类,离不开团队合作,一个人只有能够很好地融入一个团队,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光和热。而真诚,则是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底线。除此之外,刘怀山还希望大学生能够利用好身边的资源和平台,努力汲取营养,做好人文素养的积淀。一个大学,培养出的不应该是只懂某个专业的学生,而应该是一个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前提下,能够善于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和资源使自己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的人才。
(学生记者 刘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