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助航】徐莹:启发与引导,让思想发酵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1-24浏览次数:1059

  说起发酵食品,也许很多人第一反应便是酸奶、泡菜和葡萄酒等,可它们是如何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产生的呢?这一问题想必是很多人想知道的。带着同样的疑问与好奇,记者见到了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主讲发酵食品这门课程的教师徐莹。

  徐莹是中国海洋大学第七届本科教学优秀教师,作为一名教龄20年的教师,她主讲的发酵食品课程以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教学方式轻松灵活,学生课堂参与度高为特点,受到学生的广泛喜爱。“这门课学生的出镜率很高,学生非常感兴趣,还有很多其他专业的过来旁听,经常能达到一百多人,坐满了整个教室。”徐莹介绍。课程之所以如此受欢迎,跟徐莹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在徐莹的课堂中,老师不是掌舵者,而只是一个引路人,她通过师生课上网上共同参与的方式,结合发酵食品时事热点、国内外新闻、地方特色,组织学生共同提出问题,深入讨论启发学生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观点。除此之外,徐莹能够很好地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点相结合,比如将生活中天天接触发酵食品的某些特点用理论解释;再比如她会教学生做家庭酸奶,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很多学生在课后实践时不免会遭遇失败,但多尝试几次定会成功,这样最终不仅能喝到可口的酸奶,更在这一过程中增进了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这就是我想要达到的效果。”谈到这,徐莹还为记者讲述了制作酸奶的方法,听得记者也跃跃欲试。

  除了发酵食品外,徐莹还为本科生讲授生物工艺学、生物工艺学实验和发酵工程实验工业微生物研究方法和技术以及生物工艺学等课程。虽然教学责任繁重,但她乐在其中。徐莹本科就读于浙江大学师范类专业,因此对于教学事业有着更深厚的感情和更深刻的理解。她说现如今的大学课堂中,低头族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学生沉迷于自己的书本甚至手机,究其原因,在于老师自己掌控课堂的能力不足。在她看来,决定一门课程的讲授成功与否的标准有二,其一为内容是否丰富充实,是否能启发学生思考,另一则是老师个人驾驭课堂魅力的大小。而在这两方面是徐莹20年教学生涯中始终坚持提升的。为了使自己的授课内容更加充足翔实,徐莹每次上课之前都认真备课修改更新PPT,将近期热点新闻和新的技术成果加入教学内容,保证使学生能了解到最新的思想和方法行业动态。为满足记者好奇心,徐莹特意打开电脑,为记者介绍了PPT中用古典音乐帮助酱油发酵的新闻,并详细解释了其中的原理。“我的学生看到这些新闻也和你一样充满了好奇和求知欲,”徐莹笑着说,“这样的课堂怎么可能还会有低头族呢?”

  当谈到科研时,徐莹认为,教学和科研一方面是相互冲突的,人每天的时间是有限的,而这确定的时间要分配给教学、科研和家庭,三者之间必然会是相互损益的关系。从另一方面说,两者又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她介绍说,她最初的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灵感就是在教学备课过程中得到启发而萌生的,当时她打算为学生介绍酱油制造过程涉及到的酵母菌鲁氏酵母,这是一种重要的酱油酿造菌种。在此过程中徐莹产生了很多疑问,并查阅文献,随即发现了这一菌域有很大的研究价值。由此展开,她后来又申请到好几个该领域与此有关的国家级省部级的项目。

  对于今后的教学工作,徐莹有自己明确的计划,对讲好自己教授的几门课程尤其是对发酵食品课程进行重点建设,采用更加丰富高效的授课方式,引入更多的视频资料展示知识点和动态的生产过程。“现有的视频资料还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过于老旧,学习价值有限,如果能有现阶段代工厂生产的视频资料用于教学,那将会将整个课程质量提高一个大的层次,虽然收集这些视频资料难度很大,但我会努力。”徐莹说。

  在新年伊始,徐莹对学生,对自己提出了新的期许。对于学生,她认为大学生最重要的不仅仅是掌握专业知识,培养综合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培养自己的思维和理解能力,虽然隔行如隔山,但隔行不隔理,拥有科学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才是大学教育的精神本质。“教师其实就是接生婆,他要做的不是将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启发,让他们产生自己的思想。这句话是我一直信奉的真理,也是我始终努力的方向。” (学生记者 戴嘉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