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助航】徐继尚:让学生乐学会学学会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3-26浏览次数:1487



  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教师徐继尚参加2014年秋季学期教学评估的课程是“地球科学概论”,这门课是地球科学教学体系中的先导性课程,授课对象为本院大一学生。“授课班级中52%的学生是被调剂到这个专业的,44%的学生对本专业无任何概念,也无兴趣可言。”徐继尚坦言,他感到这门课的教学使命不仅要让学生学好这门课,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专业兴趣,让学生乐学、会学、学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探索知识,掌握知识自动力。徐继尚在课堂上善于吊起学生的“胃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在第一堂课上,徐继尚就向学生介绍了地球科学的研究意义,使学生认识到资源、环境、自然灾害等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地球科学。“上天容易入地难”,目前主要依靠地球物理的手段获得地球的信息,这正是同学们所学习的地信专业的研究内容。在每节课的学习中,他都特意通过相关自然现象、科学问题与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等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全课程的兴趣培养让80%的学生对地球科学产生了学习兴趣。

  “思考是智慧的钥匙,是认知的催化剂。”在教学过程中,徐继尚非常注重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一般会以与本堂课相关的自然现象或野外照片为引子,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的成因,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授课过程中也逐步设问,带领同学逐步思考,深入浅出地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岩浆作用与岩浆岩石的内容时,徐继尚让同学们对我校崂山校区五子顶的岩石是怎么形成的作大胆推测,同学们见仁见智,讨论相当热烈。在听取了同学们的看法后,徐继尚在肯定了其中合理成分后,会告诉学生这类岩石为岩浆岩,然后自然而然引出这节课的内容。在课堂上展示的大量岩浆图片中,学生看到岩浆喷发时的壮观景象;徐继尚会进一步让学生思考这些岩浆是怎么形成的,是如何侵入和喷出地表的……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理论课结束之后,他会安排室内实验和野外地质实习,带领学生进行五子顶与浮山地质考察,既巩固了课堂知识,又训练了实践技能。

  地球科学概论涉及内容广泛,高效利用课堂时间是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为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徐继尚做了很多努力。他精心准备了教学课件,在介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等文字信息的基础上,配有大量模型、照片等图片信息,部分自己在野外拍摄的照片让学生感觉亲临野外现场,再加上适当的动画效果,课堂教学就“活”了起来。他还尽量做到教学过程中的语言生活气息浓厚。例如,在讲授岩石变形时,他用饺子皮类比塑性变形,用煎饼比拟脆性变形;在学习变质程度时,用苹果烂掉一半比拟变余结构;在讲述构造运动时,以两个人的碰撞,比拟岩石圈板块碰撞。

  徐继尚认为,学会知识固然重要,但让同学们掌握学习方法更为重要,“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就是这个道理。每节课他都安排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的题目,一般都会点出2个以上与本堂课内容紧密相关的调研题目,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开展调查研究,并择期召开研讨会,让学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向同学们展示。其中有4名学生在他的指导下联合申请了一项SRDP项目,这对入学不到3个月的大一学生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

  “现代化的教学,不能局限于教室里,还可以利用方便、快捷的网络空间。”徐继尚为本门课建立了QQ讨论群,学生随时可以提出问题,教师及时予以解答;在网上提供丰富的课外读物,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他还聘请了4位高年级的优秀学生作为助教,不仅可以为学生解答本门课程的疑问,更是以学长学姐的身份贴近学生生活,对学生的学业、生活和社团活动等多方面予以帮助,受到学生的热情欢迎。

  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为了及时掌握教学效果,做好“售后服务”,徐继尚每堂课均会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知识,有时安排随堂测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课下作业、实验报告、调研报告等作业形式,及时了解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程度;课下经常通过QQ、面谈等形式与学生交流,询问学习效果;每三到四周安排一次测验,这种测验不仅可以检验同学们的学习效果、督促学生及时复习,而且可以及时发现教学薄弱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发放调查问卷,让学生敞开心扉,反馈每一章的教学效果,并对授课方式、内容安排等方面提出意见或建议,为进一步改善教学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凭借对教学的热爱和坚持不懈的探索,徐继尚的地球科学概论课程得到了教学评估专家的认可和学生的喜爱,在去年秋季学期的教学评估中,这门课程获得优秀。(金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