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大人助力“海味”世园会 201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自4月25日开幕以来,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共同品尝这道造型各异、花色繁多的园艺“大餐”。其中,由中国海洋大学专家教授团队精心打造的海洋植物展区,更是以其浓郁的“海味”,让游客“大饱口福”,成为本届世园会的一大亮点。 游客们被海洋植物馆丰富多彩的藻类展示深深吸引 酝酿:中国海洋大学勇挑重担 2014青岛世园会是继2008年奥帆赛后青岛市承办的又一大型国际性盛会,也是世园会首次在中国沿海城市召开。为了充分展示青岛的海洋文化和科技优势,唤起民众珍惜海洋、保护环境的意识,培植形成青岛世园会的特色,并提升青岛的国际形象,青岛世园会执委会决定在原有布局的基础上,增设“海洋植物展区”。 2011年秋季,世园会执委会设立了“海洋植物展区”建设专项,投入经费达4900万元,并邀请在海洋植物研究领域具领先优势的中国海洋大学参加项目的策划工作。中国海洋大学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在海洋植物的多个学科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现了飞跃性的发展。以管华诗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老、中、青年科研工作者在海洋植物的分类、生理、生态、增养殖、遗传育种、加工利用和药物研发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具有雄厚的科研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2012年11月,双方共同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中国海洋大学根据世园会执委会的要求,成立了以学校有关领导为组长,以管华诗院士等资深专家为顾问,由水产学院宫庆礼教授等10多名海洋植物科研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在管华诗院士的指导下,工作小组提出了海洋植物分区展示的提案,包括滨海湿地植物、海洋微细藻类、海洋大型藻类、盐生高等植物等种类的展示,并最终确定了集观赏性、季节性、科学性、趣味性等于一体的“海底森林”展示概念,即重点展示海洋当中形成海底森林的大型藻类,并通过水族馆与虚拟展陈相结合的形式展出。 游客们观赏巨藻 耕耘:宫庆礼教授团队全力以赴 尽管海底森林在自然海域分布广泛,但在室内建造海底森林的实例并不多见,于山地环境建造室内海洋植物活体展馆在世界上更是首创。为了学习屈指可数的海洋植物馆的建设和运营经验,中国海洋大学宫庆礼教授不远万里两次奔赴美国和加拿大的水族馆进行实地考察,仔细研究馆体的设计,虚心求教运营方式,亲身体验展出效果,认真分析优劣利弊,将先进经验融入到了青岛世园会海洋植物展区的设计和建设中,开创了世界园艺博览会史上海洋植物展览的先河。 为了保证海洋植物展区的海水来源,宫庆礼教授一方面在青岛附近海域寻找合适的采水点,一方面指导团队成员通过反复实验确定有利于海藻生存和生长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换水频率和换水量等技术参数,从而及时、高效地解决了水源难题。 为了更好地展示形态各异、多姿多彩的大型海藻,宫庆礼教授团队的成员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结合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选取了在进化程度、藻体颜色和形态、生活环境、物种来源和增殖手段等方面具典型代表性的藻类25种。为了找藻,团队成员的足迹遍及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地区。除此之外,还远赴新西兰和日本,分别引进了世界第一大藻——巨藻和海底之树——二轮爱氏藻。该团队在实验室建立了采苗和育苗的设施和技术,用于一些非养殖种类的培育;在大连、烟台、青岛和福建建立了4个不同海况条件的海藻暂养区,将各地采集、调配的活体展示材料暂养在这些海域,确保世园会展览的供给需要。另外,该项目还获得了学校以及水产学院领导和师生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为项目配套了80平方米的实验室用于建设大型海藻种质库,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为了提升展示效果,体现海洋植物与海洋动物息息相关的关系,宫庆礼教授特意向国内外同行征集、采购了多种名贵海洋动物,其中包括珊瑚25种、海葵3种、海蟹1种、海胆2种、海龟1种、各种贝类6种,以及各种名贵鱼类10余种,其中包括宫庆礼教授历时9年亲自培育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种类之一,被称为“水中活化石”的中华鲟。 海洋植物展区的运营需要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技术员工,而养殖组和水化组员工大多没有同类工作经验。该团队的李景玉老师、王巧晗老师和刘岩老师就通过集中授课、手把手教授和随问随答等方式培训员工,为海洋植物展区运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中华鲟与海藻相映成趣 收获:青岛世园会的一大亮点 通过中国海大专家教授团队和场馆建设者们的共同努力,海洋植物展区在青岛世园会惊艳登场,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并获得广泛好评。 海洋植物展区首次构建了在室内封闭式水循环系统中培养和展示活体海洋植物的技术体系,此次展示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水族植物学的一大进步。宫庆礼教授团队积极指导研究生参与海洋植物展区的筹建和管理工作,通过现场实践来印证从课堂和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并形成了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实现了“建馆育人”的成效。 占地1000余平方米的海洋植物展区分为下行坡道、巨藻缸、隧道缸和上行坡道四个功能区,分别模拟潮间生境、海底森林、沧海桑田和珊瑚世界等生态环境,既充分利用了高低不平的地势和有限的空间,又结合了海洋由浅入深的环境特色,为海洋植物展区的后续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坚固安全的水族缸是展区的保障,控温、控光,并能进行水处理的封闭式海水循环系统是展区的命脉,而优美逼真的造景是展区的亮点。展区各种缸体的总体积达2000立方米,其中,巨藻缸的亚克力板长8米,宽8米,厚40厘米,为国内最大、最厚的亚克力板材。 海洋植物展区展出的海藻种类从低等到高等,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潮间带到潮下带,从固有到外来,从养殖到野生,涵盖面非常广。尤其是从国外引进的巨藻,在适宜条件下平均可达到70米至100余米长,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一种海藻。展区展出的海洋动物有珊瑚、海葵、海蟹、海胆、海龟、各种贝类,以及各种名贵鱼类。海洋植物展区采取实物展示与虚拟展陈相结合的表现形式,通过灯光、音乐、文字和视频等手段突出海洋动植物的观赏性、季节性、科学性和趣味性,更贴近了本届世园会的“让生活走进自然”的主题,让参观者流连忘返。 参观海洋植物展区的各级领导及游客对展区予以了高度评价。青岛市副市长王建祥称,海洋特色是本届世园会着力打造的亮点之一,对普及海洋科学知识,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青岛李沧区区委书记、世园会执委会秘书长李奉利说,海洋植物展区是本届世园会的一大亮点,开创了世界园艺博览会史上海洋植物展览的先河。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吴德星说,在山地环境下建造室内海洋植物活体展馆在世界上是首创,建设难度大,中国海洋大学发挥自身优势为展区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来自临沂的徐女士带着孩子一起参观了海洋植物展区,奇形怪状的各种藻类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来自滨州学院的王同学对海洋动、植物搭配展示的形式给予了赞赏。 中国海洋大学志愿者服务2014青岛世园会 展望:中国海大人任重而道远 海洋植物展区的常规运营工作将在10月25日世园会闭幕后结束。10月,中国海洋大学将结合学校90周年校庆活动,与青岛世园会执委会共同举办以“让生活走进自然”为主题的第三届“科学·人文·未来”论坛、“海藻科技论坛”等学术文化活动。世园会闭幕后,经过2个月左右的交接期,海洋植物展区将正式交由青岛世园会集团接管。届时,海洋植物展区将作为中国海洋大学大型海藻种质资源库继续为我国的海洋科学研究效力。 文字:李景玉 李华昌 图片:李华昌 中国海洋大学领导到海洋植物馆考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