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一线风采

海洋生命学院党委:在蔚蓝大海谱写绚丽的生命乐章

沧桑砺洗,春华秋实。海洋生命学院历经90多年风雨历程,已形成以国家重点学科为中心,以海洋生物学为特色,学科专业布局合理、学位点覆盖全面,涵盖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以及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特色优势显著,科技创新突出,服务社会广泛,正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学校的办学理念,在逐梦蔚蓝、经略海洋的征程上,乘风破浪、砥砺前行。

田辉书记在海洋生命学院慰问寒假留校学生

于志刚校长参加海洋生命学院建置九十周年庆祝活动

学院党委于2021年12月完成换届选举工作,现有党委委员9人,下设15个党支部,其中5个教工党支部,10个学生党支部。现有党员567名,其中教师党员138名,学生党员429名。学院党委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精神,以党建促进中心工作,把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不断强化政治功能,为学院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学院党委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组织力提升为重点,切实提升党建工作质量。根据学院发展需求,实施“对标争先”建设计划,认真对标“五个到位”,推动党支部做到“七个有力”,通过丰富理论学习形式、规范组织制度建设、支持申报学校基层党建创新项目、宣传优秀典型等方式,促进了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建设,环境生态系教工党支部、本科生党支部获批学校第一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本科生第一党支部获批第二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环境生态系教工党支部获推第三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面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现“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全覆盖,生物工程系教工党支部追忆著名海洋生物学家方宗熙教授的作品荣获学校微党课大赛二等奖。

本科生第一党支部获批第二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生物工程系教工党支部作品荣获学校微党课大赛二等奖

成就梦想的沃土,人才成长的摇篮

“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基础厚实、勇于创新”是海洋生命学院始终如一的育人理念。

五年来,学院顺利促成生物科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教育部第三批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生态学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成立学校“强基计划”唯一的班级——生物科学强基班,为学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做出积极探索;海洋生物学、生态学和生物学三个学科实现了从传统的二级学科培养转入到按照一级学科培养的新模式;指导学生参加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竞赛(iGEM),连续5年斩获国际金奖。

学院OUC-China团队连续5年斩获iGEM竞赛国际金奖

统筹推进“三全育人”,学生思政工作理念实现从对事向对人转变。学院党委书记初建松、中国工程院院士包振民分别担任2021级、2020级生物科学(强基计划)班班主任,班子成员联系学生党支部或班级,包院士连续4年讲授“开学第一课”、连续3年讲授“毕业党课”。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实施“一课一案”制度,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重点培育一批“示范课程”,不断强化课堂主阵地育人效果,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门课程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4门课程获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学院党委书记连续3年带队前往崂山北九水开展学生植物生物学实习,班主任、辅导员全程参与学生植物生物学实习、海洋生物学及海洋学实习课程。学院荣获2017-2018年度思政工作优秀奖、2020-2021年度思政工作特色奖,学院共青团3次获评红旗团委、1次获评共青团特色工作奖。学生团队制作的科普漫画被翻译成13种语言,在10个国家19所学校传播。连续8年组织“生命之光”党员实践队,研究生赴南北极开展科考,400多名师生党员和积极分子赴全国各地开展红色教育实践,工作案例入围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案例风采展,2021年组建中国共产党精神寻访团获评国家级重点服务团队,入选全国大学生百强暑期实践团队“优秀实践团队”(全国共30支)。1名辅导员获评第九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1名辅导员获第七届青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个人创新奖。2名辅导员分获山东省辅导员讲党史优秀短视频展示活动一等奖和二等奖,1名辅导员获全省高校辅导员工作优秀案例一等奖。

中国工程院院士包振民讲授“毕业党课”

包振民院士担任“强基班”班主任获《光明日报》头版报道

“中国共产党精神寻访团”获评“全国百强暑期实践团”

学院辅导员团队获奖一览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2017年11月27日,中国工程院公布2017年院士增选结果,贝类遗传学和育种学家、学院时任院长包振民教授当选,实现了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中顶尖人才的突破。学院坚持引育并举,打造优质师资团队,在编教职工规模从2017年的135人发展到目前的199人,学院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万人计划”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教育部青年科学奖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4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人、学校筑峰人才8人、青年英才40人。教师队伍中涌现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模范教师、山东省五四青年奖、中国海洋大学“最美教师”等一批先进典型。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谋划未来,学院将继续坚守教育报国初心,勇担立德树人使命,为国家海洋生命科学事业发展、人类的进步培养栋梁之材,为海洋强国建设和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作出应有的贡献。”海洋生命学院党委书记初建松说。

汇聚向海图强的澎湃动力

创新,始终是中国海大生命人矢志不移的追寻,在探究海洋生命奥秘的道路上他们接续奋斗、屡攀高峰,谱写了代代相传的华美乐章。

十多年来,包振民团队先后培育了“蓬莱红”“海大金贝”“蓬莱红2号”“獐子岛红”“海益丰12”“蓬莱红3号”和“海益丰11”等7个扇贝新品种,彻底扭转了我国扇贝养殖业长期依赖野生苗种的局面。他领衔完成的创新成果“扇贝分子育种技术创建与新品种培育”荣获201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成为该年度水产科学领域唯一的国家技术发明奖。

五年来,海洋生命学院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取得了丰硕成果。主持各级教学研究课题100余项,主编或参编教材和著作30余部;主持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重大项目和课题2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类项目10项、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120余项、其它省部市级科研课题110余项,科研经费不断增加,2018-2021年到校经费超3亿元;科研水平快速提升,Nature、Nature Genetics、Nature Plants、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Nature Micro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Microbiome、PNAS、Nucleic Acids Research等国际著名期刊年均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获得专利授权100余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山东省最高科技奖、其他省部级奖励10余项。2009年学校“植物学与动物学”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行列,2012年“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行列,2013年“环境学与生态学”进入ESI世界前1%行列,2021年“微生物学”进入ESI世界前1%行列,同时,也为学校“材料科学”“农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等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作出重要贡献。

包振民院士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包振民院士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

求是笃行,行必致远。

“面对海洋科技创新这一时代命题,海洋生命学院将着力实施一流国际化师资队伍和创新团队建设工程、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程,以打造基础研究高峰和海洋生物产业高地为抓手,主动作为、攻坚克难,不断续写更精彩的华章。”海洋生命学院院长张玉忠说。

勇攀高峰争创一流

学院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发展道路,“走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以开放的姿态、创新的思维推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交流互鉴、合作共赢。

2019年10月28日,海洋联合研究中心在马来西亚登嘉楼揭牌,它由中国海洋大学和马来西亚登嘉楼大学基于前期合作而共同推动。由此,中国海洋大学与马来西亚登嘉楼大学的合作翻开新的一页,海洋生命学院也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增添了新的研究支点,实现在积极融入和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中发展壮大的夙愿指日可待。

于志刚校长访问马来西亚登嘉楼大学并出席海洋联合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2019年2月,学院联合青岛市有关社会组织向联合国大学申请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心(青岛)”正式获批,成为继安吉、北京、香格里拉、杭州、呼和浩特、昆明和天津之后,我国第8个被联合国大学批准授权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专业区域中心。中心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学院的生态学科优势,联合各类学校、社会组织、海洋和环保等政府部门以及企业,组织开展了系列以保护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活动,在宣传海洋生态保护理念、提升全民海洋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同时,逐渐发展成为学院生态学科服务社会的新窗口。

站在新起点上,海洋生命学院已经踏上新征程,正抢抓“双一流”建设的重大机遇,主动服务海洋强国建设,积极融入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和“一带一路”建设,向着世界一流学科和“百年名院”的目标阔步迈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