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一线风采

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党旗领航启新程 奋楫扬帆谱新篇

2018年9月,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成立,由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学院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立足新起点,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和学院发展新目标,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带领全院师生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奋力开创学院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交出了一份有高度、有温度、有气度的答卷。

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成立揭牌

一、高站位加强党的建设,党建引领实现新跨越

学院党委齐心协力、担当作为,以为学院起好步、开好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担当,推动党建工作各项任务落实处、见实效,为学院快速有序发展持续提供政治保障。

强化科学理论武装,把牢思想“定盘星”。把带头做到“两个维护”作为首要任务,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举办党委中心组学习32次,不断增强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定力和政治能力。创新开展党员理论学习教育,组织开展“中国梦·党员行”党性实践教育活动38期,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入行。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依托“时代先声”理论宣讲团,开展宣讲22场,以“重温党史·致敬百年”为主题,师生共同完成36期“党史小故事”专题微党课,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行动上。教育部党史学习教育巡回指导组参加并指导政治学系教工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并给予高度评价。

学院庆祝建党99周年暨“七一”表彰大会

学院师生共同录制“党史小故事”微党课学院师生党史小故事

教育部党史学习教育巡回指导组参加并指导教工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

培育创建样板支部,筑好示范“推进器”。落实党支部“六个规范提升”要求,基层党建基础进一步夯实。坚持对标先进,将“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及样板支部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着力培育示范群体和先进典型。抓实联建共建,实施“一个教工支部联系一个学生支部”、师生党支部“一支部一品牌”、“一支部一立项”的“三个一”活动,品牌建设取得实效。行政管理系教工党支部主题党日案例入选山东省委教育工委主题党日案例集。政治学系教工党支部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和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被评为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

政治学系教工党支部获评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

政治学系教工党支部获批教育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

政治学系教工党支部获批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深化制度与文化建设,把稳政治“方向盘”。全面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不断健全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学院党委会议议事规则》《学院党政联席会会议议事制度》,召开党政联席会121次。抓好统筹协调,实现党建与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有机融合、相融相促,各级组织政治功能不断增强。开展“制度建设年”,先后修订完善课堂督导、人才引进、出国人员管理等制度23项,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以校内政治巡察为契机,班子成员发挥“头雁效应”,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一岗双责”意识不断增强。抓住建院伊始契机,打造“笃行为公 明政致远”的院训文化和“寻政治文明发展之义 求公共事务治理之道”的治学理念,建设学院形象标识系统和文化墙,以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凝心聚力。

学院党委1个项目获山东省高校院系党组织书记抓党建突破项目优秀成果,1个成果获评青岛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集体创新奖。

二、高质量推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取得新成效

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治国理政和社会管理人才为己任,深耕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促进人才培养不断取得新成效。

多措并举提升质量,专业建设取得新突破。实施本科生“六个一”工程,研究生“五优”计划,抓课堂、抓团队、抓平台,制定《青年教师导师制》等十余项教学管理制度,召开“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研讨会”,首创并举办中国研究生“公共治理前沿论坛”、极地与海洋研究生论坛,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门听课”的做法被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三个专业实现“一流专业”100%全覆盖:行政管理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获批山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处于全国公共管理学院前列。高层次教学研究项目和成果奖实现新突破:教育部首批新文科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省级教学项目11项,“课程思政”示范课5项。学院教师作为负责人或核心成员,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实现新突破。

“推门听课”的做法被《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

山东省教学成果奖

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提升。强化党建带动,实施“党旗领航”计划,主要领导进班团,师生结对共建,统筹党班团一体化,党建育人实效不断凸显。强化文化浸润,实施“知行国管”计划,深挖学科育人内涵,组织“寻访西部基层校友”活动,讲好成才故事,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强化机制促动,实施“卓越领航”计划,全面施行本科生学业导师制,成立学院案例中心,强化师生互动,一体化推进案例教学、科研、竞赛。用心用情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实施“同心筑梦”计划,在新疆、西藏开拓建立4个实习实训基地,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筑牢,学业和发展质量不断提升。MPA教育连续四年招生年均超过240人,为山东省乃至全国各级党政机关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校长于志刚参加2020级政治学研究生班级活动

近年来,国管学子在高层次赛事中获奖共计19项,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一等奖、“挑战杯”省级特等奖均实现新突破。本科生升学率连续三年位居文科学院第一,近1/4就业毕业生投身西部和基层就业。2014届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阿依帕尔•艾斯卡尔荣获202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其扎根基层的先进事迹被人民日报等媒体广泛报道。共有86人次获评山东省优秀学生、山东省优秀毕业生、青岛市百名优秀大学生、优秀学生标兵,4个集体获优秀班集体标兵等荣誉称号。

第六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一等奖

“挑战杯”大赛获山东省特等奖

三、高标准加强学科建设,科研能力实现新提升

坚持对标国内高水平学科,加快内涵式发展,相关专业海洋特色研究国内持续领先,公共管理、政治学学科的全国知名度稳步提升。

坚持以评促建,学科布局和方向不断优化。着眼国际视野,聚焦公共管理,扎根海洋事务,召开学科发展论证会,整合师资队伍,凝练学科方向。加强公共政策与法律二级学科博士点建设与管理,共同建设“海洋可持续发展”交叉学科博士点。公共管理学科列入省学科精准培育项目,新增公共政策二级学科硕士点。

打造创新团队,科研能力显著增强。搭建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海洋公共管理研究所等学科平台,打造学术创新团队,获批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经略海洋研究基地”。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显著提高,继续保持在海洋政治学、海洋公共管理学的领先地位,学术影响力稳步提升。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5项,新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23项。其中,国家重大专项课题3项,国家社科重点课题3项,教育部、山东省等省部级项目40余项,国家海洋局及地方政府委托涉海课题32项。发表SSCI、CSSCI论文210余篇,其中3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学术专著、教材等20部,出版海洋公共管理丛书、海洋社会蓝皮书11部。

教师发表的高水平论文

四、高要求建设师德师风,师资队伍取得新发展

贯彻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各项制度,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全体教职工自我约束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严格执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营造以德施教、从严治教、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育人楷模不断涌现,1人获得青岛市教学名师,1人获得全国“优秀MPA教师”,1人获得全国“优秀MPA教育工作者”,11人次获“五四青年奖”“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注重以人为本、引育结合,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广泛搜集海外英才信息,主动赴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延揽各类人才。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建立人才激励长效机制,出台《青年教师导师制》等系列制度,为青年教师提供导师指引与成长平台。建院以来引进高层次人才、青年教师27人,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专职教师达到62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27人,具有海外经历教师3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人,繁荣工程教授1人,青年英才15人。国内知名公共管理专家娄成武先生担任名誉院长。

学校党委书记田辉到学院看望名誉院长娄成武先生

学院举办新入职教师座谈会暨师德师风专题教育

学院教师赴孟良崮接受师德专题教育

学院领导赴厦门大学学习交流、延揽人才

学院领导赴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调研

五、高起点服务国家战略,社会服务展现新作为

积极构筑“理论宣讲、战略合作、咨政建言、文化传播、干部培训”五位一体社会服务平台,引导师生聚焦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在政策咨询和智力支持中展现担当作为。

发挥高端智库作用,为全球海洋治理咨政服务。服务海洋强国建设,“经略海洋”研究团队入选山东省重点海洋特色高端智库;倡议成立涉海高校海洋公共管理教育联盟;发起创立全国海洋教育研究联盟;作为首创方提出构建东亚海洋合作理事会制度的战略构想,为东亚海洋合作治理发挥智库作用,提交涉海政策建议40余份。参与北极公海渔业管理制度协商;搭建和推动北极研究交流平台,提交的极地治理政策建议获国家领导人批示。

讲好中国治理故事,提升干部卓越领导力。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助力地方政府“招才引智”,与寿光市、安丘市、招远市、无棣县等市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教授博士工作站。打造“时代先声”理论宣讲团,建设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宣讲高地、传播高地、培训高地,理论宣讲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打造“卓越领导力”宣讲团,为青岛市政府、重庆市人大系统等政府部门举办培训110余场;为新疆麦盖提县提供干部培训7次,共计5100余人次。承担援外培训项目,对外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政府治理故事,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要员进行专题培训,举办专题讲座81场,培训学员3000余人次。

举办非洲国家及非盟组织绩效管理班

为地方政府举办乡村振兴政务服务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

学院与九水街道党工委签订联建共建合作协议

学院与无棣县佘家镇合作共建

六、高坐标促进国际及港澳台交流,国际合作取得新进展

立足中国视角,坚持全球视野,秉承“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国际化战略,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

探索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与美国雪城大学签署“1+1+1”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以及MPA师生短期交流合作框架,与香港教育大学亚洲及政策研究学系签署联合培养公共管理专业双硕士学位协议,与法国格勒诺布尔政治学院签署学生互换交流协议,已派出多批次师生开展学习交流。

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成功举办第一届、第二届“中国海洋大学—雪城大学中美公共事务治理工作坊”,与法国格勒诺布尔政治学院联合举办“中欧视角下的‘一带一路’学术工作坊”。邀请美国雪城大学副校长刘占江教授主讲海外名师讲堂。接待来自昆山杜克大学、法国ILERI国际关系学院等师生来访和交流。组织13名师生赴香港教育大学参加公共政策夏令营活动。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连续合作举办11届中俄北极论坛、两批次共14名同学赴俄罗斯参加国际北极夏令营。学院教授受邀担任俄罗斯萨哈共和国民众福祉与可持续发展首脑委员会委员。

2018年中俄北极论坛

中国海洋大学—雪城大学“公共事务治理工作坊

雪城大学刘占江副校长来校访问

王琪院长到雪城大学访问并洽谈合作

举办中欧关系视角下的“一带一路”学术研讨会

初心凝聚力量,事业催人奋进。学院党委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继续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一流学院,为学校“双一流”建设书写崭新的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