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一线风采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 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

学校第十次党代会召开以来的这五年,正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发展、壮大的五年。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和上级有关文件要求,不断推动学院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顶层设计,体制机制建设不断强化

学校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把马克思主义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把思政课作为重点课程、把思政课教师队伍作为重点队伍来建设,整体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双一流”建设。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进一步加强马院建设的实施方案,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走进思政课堂听课讲课,定期到学院指导调研,将学院发展、思政课建设、学科建设等摆到重要议事日程,重点研究、合力推进,确保学院建设质量。2018年,学院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入选山东省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校召开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领导小组会议

党委书记田辉参加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

二、推进政治建设,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学院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党委的引领带动作用。坚持党政共同负责制,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学院事业发展各项工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对思政课、网络、学术讲座、论坛等进行常态化规范化监管。持之以恒反对“四风”,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特别是第一种形态。落实“一线规则”,班子成员经常深入思政课堂听课,基本实现学院所有教师听课全覆盖。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有效。建立健全“个人自学、支部互学、专家领学、实践研学、论坛讲学”“五位一体”常态化理论学习体系,年均组织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讲座与研讨等各类学习活动50余场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思政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位教师在校内担任兼职辅导员、班主任。持续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深入实施“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和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严格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近五年发展青年教师党员6人、研究生党员43人,“新朝话”“志道思享会”“启航思政研习会”等支部品牌建设初有成效。

举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联合主题党日活动暨师生宣讲团集体备课会

组织教职工党员赴周恩来同志故居开展实践教学

三、坚持党管人才,教师队伍建设成效突出

学院扎实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建好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加大教师引进力度。学院积极拓展人才引进渠道,多措并举招揽人才,按照师生比1350的要求设定思政课教师岗位编制并足额配齐,近五年新进教师57人,教师队伍的年龄、职称、学历结构不断优化。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逐步构建起师德师风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定期开展师德师风警示教育,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强化教师培训培养。学院建立“教研部+科研团队+名师工作室”师资培养模式,形成老中青梯队建设机制。教研部选聘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为新进教师“一对一”指导,组织召开新进教师培训会,开办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坊,举办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组建教学科研创新团队,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研究专项,定期举行教学研讨和学术沙龙。建设“名师工作室”,各教研部骨干教师积极参与,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名师“传帮带”作用。近五年,学院引进和培养了一批在学科领域、教学领域和服务社会方面的优秀人才,包括“教育部思政课教学能手”1人、“山东学校优秀思政课教师”2人、“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1人,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1人、“青岛市优秀教师”2人、“在青高校十佳思政名师”2人、“海大最美教师”2人等。

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暨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坊

举办青年教师教学比赛

四、深化教学改革,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学院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持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扎实推进教学改革。实施本硕博一体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持续推行“问题导向+学理剖析”专题教学模式,探索“专题导引、实践支撑、特色鲜明”的博士生思政课改革创新,建设“形势与政策”校本课程,开设“四史”通识课,建设思政课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与海洋科考实习相结合,围绕海洋强国、海洋文化等主题在“东方红3”船打造“行走的思政课”,推动“大思政课”建设。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修订完善了教研部管理制度、教学评估制度等7项教学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教学观摩、教学评估、教学大讨论,建立“校-院-教研部”三级课程评估制度,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的备课、听课、评课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学全过程管理。近五年,学院有2门课程入选山东省思政课“金课”和本科“一流”课程;获批国家社科基金思政课专项、教育部思政专项、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大项目、全省思政课教学改革项目等省部级教学研究项目5项;教学成果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学院教师获教育部思政课教学展示二等奖,山东省首届学校思政课教学设计大赛特等奖,山东省思政课教学比赛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教学改革情况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科学报》《大众日报》以及教育部、省教育厅官方网站等多家媒体、平台报道。

校长于志刚在思政课上与学生畅谈职业理想

党委常务副书记张静讲授形势与政策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开展博士生思政课实践教学

五、发挥特色优势,学科建设水平稳步提升

学院坚持“入主流、有特色”的学科发展思路,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梳理研究方向凝练学科特色。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文本研究的基础上,紧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时代性特点,结合国家海洋强国建设需求和学校特色优势,进一步凝练形成9个学科方向,学科内涵不断丰富。积极搭建科研平台。学院坚持以思政课教学为核心的科研导向,坚持重大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研究相结合,依托全国海洋观教育基地、山东省青少年文化研究中心、山东高校统战工作理论研究基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等12个学术研究机构和平台组建科研团队,推进理论研究创新。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学院坚持以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氛围,提高科研水平,举办各类重要学术会议20余场。2021年牵头成立全国涉海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联盟并召开首届思政课教学研讨会。学术活动先后被《中国高校社会科学》、中国社科网、《中国海洋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产生较大社会影响。近五年,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子项目15项,省部级项目40项,其他市厅级项目和服务地方合作项目50余项。出版专著12部,公开发表C刊、C扩和北大核心期刊论文242篇,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奖励5项,其他奖励20多项。

举办全国涉海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联盟成立大会暨首届涉海高校思政课教学研讨会

举办2019年中国高校社会科学前沿论坛——新时代海洋强国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六、坚持立德树人,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夯实理想信念,提升学术能力,助力职业发展”为工作思路,不断提升学院研究生培养质量。扎实开展学生思政教育。开展“海马行动”计划,定期组织党员、团员大学习,在郭永怀纪念馆、《共产党宣言》纪念馆、周浩然文化园、城阳区教育和体育局等建立实践基地,引导学院学生浸入式感悟党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切实加强学生科研训练。开设“海马小讲堂”,常态化组织开展“最美讲述者”宣讲比赛、经典研读、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等活动。充分调动导师积极性,加强对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开题、写作、盲审和答辩等环节管理。不断夯实学生职业能力。组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宣讲团”,设计推出29个宣讲主题,在校内外开展宣讲百余场,覆盖受众7000余人次,宣讲团获评“中国海洋大学第九届研究生年度人物”。近五年,学院共培养研究生67人,学生毕业去向落实率100%,多名学生毕业后继续奋斗在基层党史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岗位上,工作表现获得用人单位认可。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宣讲团成员在校内开展专题宣讲

举办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

七、传播党的理论,社会服务职能充分发挥

学院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宣传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开展党建合作共建。学院党委与青岛市公安局政治部、西海岸融控集团党委、山东德衡律师事务所党委等单位开展党建共建,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阵地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促进共赢。主动参与社会调研和政策咨询。学院鼓励教师围绕重大现实问题、重大理论问题和重大实践经验总结开展调研,20余项调研报告、建议被政府相关部门、单位采纳。广泛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学院有20多位教师入选山东省高校院系党组织书记宣讲团、山东省高校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巡回报告团、山东团省委青年讲师团、青岛市委宣讲团等各级各类宣讲团。师生宣讲团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党史学习教育等主题,每年开展上百场宣讲,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中国海权教育馆入选“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为加强海洋教育、增强青少年海权意识发挥了积极作用。

与青岛市公安局政治部签署党建研究合作协议

中小学生参观中国海权教育馆

下一步,学院党委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不断改革创新、奋发作为、追求卓越,努力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为一流的马克思主义教学基地、研究高地、思想阵地,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