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首页  奋进之笔

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视角下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的工作思考

  根据一流大学“奋进之笔”“风采论坛”的要求,立足本职岗位,围绕一流大学建设目标任务,围绕年度重点任务,聚焦学校事业发展和师生关切,交流分享自己的“奋进之笔”。我从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视角,汇报对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以下简称“两办”)工作的思考。

  一、对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理解

  1.治理的概念和背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九大报告进一步从战略高度出发,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是一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宣言书。

  长期以来,我们的话语体系中出现的大多是“管理”二字,管理主要是依赖于权力的自上而下的统治。治理主要是指依靠多元主体的共同治理与权力共享,以共同目标为支持,是一种更加民主的管理模式,意味着协商、合作和共治。

  2.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是教育领域全面深化改革重要组成部分,要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构建科学完善的治理体系。一流大学建设不仅要有一流学科、一流人才,更需要有一流的治理理念和治理模式。完善科学规范的治理体系,形成高水平的治理能力,是深化综合改革的内在要求,更是推进一流大学建设的必由之路。

  高校治理体系是指在党的领导下管理高校的制度体系,包括党的建设、教学科研、师资队伍、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安排;高校治理能力则是指运用制度管理各方面工作的能力。治理体系是制度建设,治理能力是制度执行,两者密切联系,相辅相成。

  学校以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打造一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为目标,明晰“行政与学术”“民主与集中”“学校与学院”“学校与社会”等若干重要办学关系,健全“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社会监督支持”的治理体系。在内部治理中,坚持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构建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治理体系,探索教授治学,坚守学术自由,推进依法治校和民主管理,深化校院两级综合改革;在外部治理方面,建立同政府、社会、企业的新型关系,完善“四方共建”机制,探索有效汇聚各方资源要素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形成多元投入、合力支持的格局,为一流大学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 两办在治理体系中的作用

  两办在学校运转中发挥着承上启下、协调左右的中枢作用,参与全校性、全局性的工作、服务于学校、各部门各学院、师生的业务工作。两办还牵头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和构建社会参与机制两项改革任务。

  二、工作举措

  两办围绕学校总体部署和中心工作,按照打造学校行政文化窗口的目标要求,充分发挥参谋助手和统筹协调作用,在服务学校决策、优化管理服务机制、推进学校规章制度体系建设、服务构建社会参与机制四个方面勇于创新、着力推进,积极促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一)服务学校党政决策

  决策是大学治理中的关键。两办围绕科学、民主、依法决策,高质效决策,当参谋、作助手。

  1. 服务学校决策会议。

  一是推进健全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及其机制,完善决策体系。决策前置环节的成熟度决定着决策的质效。针对前置环节,形成《关于进一步完善学校党政决策体系提升决策质效的报告》,明确议事协调机构的设置、运行及管理原则,梳理100余个议事协调机构,撤销31个,分期分批分类调整机构成员,成立空缺的议事协调机构,健全议事协调机构运行机制。二是加强决策会议审核把关,保障议题的成熟度。对议题的审核把关是服务决策会议的最基本形式。首先是文字关和信息关,纵向对历史情况进行挖掘梳理,横向对比国内外高校的情况。其次是程序关,准确把握是否进行充分协商酝酿,是否进行专业咨询审查、是否经过民主咨询等。三是有力推进决策公开。2018年下半年,学校迈出了信息公开的关键和重要一步。目前是为数不多的既做到决策公开,又公开较多内容的高校。下一步,将推行核心工作会制度;加强决策会的督办,完善“决策-执行-公开(监督)-督办反馈” 闭环。

  2. 提供高质量的有效的信息和数据服务。

  大数据时代为信息和数据的获取提供了便利,但对高质量的信息和数据的获取也带来了挑战。有效的信息和数据是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信息和数据在组织内部的有效流通,是形成组织内部默契、促进协同,提升组织运转能力的关键。

  一是有针对性的调研、收集、筛选,编发《海大信息》《海大简报》《海大情况》《海大参考》等有质量的信息为学校及上级提供决策参考,也促进领导之间、领导与部门/学院之间信息流动。二是每年通过OA和线下流转上级文件3000余份,这为办学治校的提供重要依据和信息。三是开展高等教育基础数据的统计工作,增加数据的纵横对比和分析。做好全国高等教育事业统计、山东省高等教育统计、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山东省高等学校创新调查数据汇总、审核、校对、上报等工作。推进数据的分析、应用和发布,新增编印《高基报表统计公报》和《统计资料汇编》等。

  (二)优化管理服务机制

  1. 推进一次办好。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加强政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推进数据整合、流程优化,提升内部管理服务能力。与学校网信办一起,建设并运行使用OA系统,推进公文无纸化高效流转;与有关职能部门建设网上办事大厅,让信息多跑路,让师生少跑路。着力开展“一次办好”改革实施,梳理重点难点事项的清单、制订改革实施方案。下一步将针对堵点难点问题,采取“一门通、一网通、一表通”等方式,制订解决方案,增强师生获得感。

  2. 推进多部门协同联动。这是组织内部提升运转能力的关键。面对日常的、临时的、突发的工作,需要多部门协调联动,推进机制顺畅运转,对提高管理服务效率具有重要作用。上半年,两办承担了一项双庆工作,并推动成立5个攻坚组。

  (三)推进学校规章制度建设

  着力推进制度体系建设,加快形成以章程为统领,规范统一、分类科学、层次清晰、运行高效的规章制度体系。健全规范性文件制定发布机制,规范规章制度建设的程序和要求,明确起草、审查、决定、公布的程序,强调制度出台要充分调研协商、进行合法性审查,确保制定质量;建立规范性文件常态清理机制,对规范性文件及时修订清理,编制现行有效文件清单,保障制度体系健全有力;推动规范性文件管理信息化和公开化,提高管理效率,方便师生查阅,形成层次合理、简洁明确、协调一致的制度体系。

  (四)服务构建社会参与机制

  1. 服务第四期“四方共建”达成。面临涉及多部委、国家机构改革、省市经济形势变化等不确定因素,两办密切关注国家战略、部委政策、机构人员变动;主动对接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山东省、青岛市11个司局具体部门,克服行政壁垒,衔接通畅;主动争取和创造机会,有效对接、服务高层会面/会谈15次;精心准备各类文稿,针对性总结提炼,形成重要关键材料23份;高度重视每一次咨询报告、座谈、调研、研讨、上报信息等机会持续增强学校影响力。通过以上工作,有力服务“四方共建”协议的签署和经费落实。

  2. 规范做好“外联接待”。坚持高标准、高要求,完善提前制定接待方案、推动多部门协同等接待工作机制。以“构建学校-社会新型关系、完善学校外部治理体系、增强学校汇聚资源能力”为基本认识和工作出发点,以“高效、规范、职业”为要求,将大事化细、小事集成、确保万无一失,通过精准把握上级部门和领导思路要求、加强多部门协同和统筹、建设高效工作范式,形成接待方案制、学校概览等模式和“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