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第周先生在鱼山路5号

作者:金松来源:《中国海洋大学报》观海听涛发布时间:2024-11-25

2020年5月,海洋生命学院建置90周年之际,童第周先生铜像在青岛鱼山路5号——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揭幕,此举旨在“铭记历史、致敬先驱、激励后学、以启未来”。铜像放置于科学馆供师生瞻仰,这是童第周先生在学校工作时期从事教学和科研的主要场所。1934年至1956年间,他两度在学校工作,先后任系主任和副校长。

首度入校受聘生物系教授

1934年,童第周获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8月,经生物学家蔡堡教授推荐,他接受赵太侔校长聘书,来校任生物系教授。后来,他的夫人叶毓芬先生也来到学校生物系任教。两人在科研上联合攻关、生活中相濡以沫,被誉为中国生物学界的“居里夫妇”。

  20世纪30年代,童第周夫妇等在学校科学馆前留影。右起依次为:林绍文、童第周、叶毓芬、李良庆、王家楫、曾呈奎、饶钦止

在生物系,童第周致力学术研究。1935至1936学年,他和助手完成“On the Time of Determination of the Dorso-ventral Axis of the Pronephros in Discoglossus” 和“On the Cause of Twinning and Abnormal Development in Frogs” 两项科学研究,并着手“Experimen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sonephrus of Rananegromaculata”等4项研究。

1936年11月,生物系海产生物研究室成立。囿于经费,学校每年只拨给日常经费2000元。为节省经费和人手,童第周与系里教师一道兼任研究人员,并承担了海产动物实验胚胎研究工作。至1937年3月,他与叶毓芬合作完成《双头青蛙之研究》发表于《中国实验生物学杂志》第一卷第二号,该研究进一步证明了卢克斯及布拉舍氏理论的谬误,因为青蛙的两头取决于卵子本身,非决定于受精时精虫的穿入。他和叶毓芬还合作完成了《青蛙肾脏之移植》的研究。

童第周的文昌鱼研究也是肇始于第一次在校任教期间。1935年,他在青岛海滨寻找、研究海鞘过程中意外发现了文昌鱼,成为继私立厦门大学美籍教授赖特(S. F. Light)在厦门海滨发现文昌鱼之后,第二位在中国沿海发现文昌鱼的学者。

潜心科研同时,童第周致力教书育人,培养出庄孝僡、尹左芬、李嘉泳、张致一等学术界的翘楚。其中,尹左芬后来任学校水产系主任,为我国水产教育事业作出开拓性贡献;李嘉泳成为童第周在校任教期间的科研助手,后来任学校海洋生物系主任,为我国无脊椎动物胚胎学作出奠基性贡献。

1938年春,学校奉教育部令“暂行停办”。童第周离校后先是在国立编译馆任翻译,继而在中央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任教,一直到1946年。这期间,他被迫放弃对海洋动物的研究,代之以各地都可以得到的青蛙、蟾蜍等两栖类和金鱼做材料,主要完成两方面研究工作,一是无尾两栖类青蛙、蟾蜍胚胎的纤毛运动和极性的形成,二是金鱼卵子器官形成物质的定位。

再度入校担任学校副校长

1946年,学校在青岛复校。8月,童第周应赵太侔校长邀请,再度回到学校,负责筹建动物系并兼任系主任。对于童第周再次回校任教,童时中说,“父亲抗战前就在学校工作,对赵太侔校长印象不错,认为他比较重视学术”。

1947年4月,童第周受聘兼任学校海洋研究所所长。1948年2月,他获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支持,赴耶鲁大学研究,为期一年;同年3月,他当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生物组)。

1949年10月26日,童第周与曾呈奎联名致信陶孟和、竺可桢等,建议成立综合性海洋科研机构,获得批准。翌年5月,学校校务委员会常委会研究中国科学院办公厅商调童第周、曾呈奎两教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事宜,决定童第周留学校,兼顾中国科学院;曾呈奎去中国科学院,兼顾学校。8月1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成立,童第周任主任。

1951年春,童第周出任学校副校长,与华岗校长和陆侃如副校长一起组成学校行政领导班子。对此,华岗曾说过:我是搞社会科学,特别是历史科学的,对自然科学也涉猎不少,但并不深入。一所综合性大学,最适宜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融会贯通,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因此在副校长的配置上,学术上颇有影响、政治上追求进步、师生中享有威望的童第周,成了华岗心目中“一理”的最佳人选。

童第周受华岗的影响是巨大的。华岗理论联系实际,科研服务社会的为学观念激发了童第周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童第周因为搞基础科学的缘故,最初比较注重科学实验新发现和基础理论阐述,追求的是一种较为单纯的学术价值和学术地位。受华岗影响后,他的观念开始发生变化。1951年,童第周在校刊发表了《适应国家需要,开展学术研究》一文,提出“学校的研究工作应尽量与生产部门联系,替他们解决各种具体问题”;1952年在《经过三反运动队的教育,检讨我的思想与工作》一文中,童第周又发自内心地批评了自己“学术至上”的思想。童第周不仅将这种思想贯彻到全校科研工作中去,而且以身作则,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为当时的社会和生产服务。

学校领导层深知,“著名的大学关键是靠有一批学识深厚的著名教授”。这一时期,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放在大力延聘学界名流上。除新中国成立前学校学术队伍的老班底完整保留外,同时也吸引了一大批新的知识分子来校,他们有的是慕名而来,有的是华岗、童第周等多方招揽而来的。其中,方宗熙教授是1953年春应童第周之邀来校任教的。方宗熙来校前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编辑室主任,颇受叶圣陶先生赏识,以至他提出辞职时,叶圣陶“很不情愿地接受了辞呈”。方宗熙后来成为我国海洋生物遗传学和育种学的奠基人,为海洋生物遗传学建立和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在学科建设方面,由于童第周的胚胎学研究国内领先,而且学校较早创建了海洋研究所,在上世纪50年代全国高等院校院系大调整中,他与华岗校长等提出“扬长避短、突出特色”的办学方针,利用近海优势,确定海洋生物学、物理海洋学和动物胚胎学等为重点发展学科,使学校的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日益凸显,逐渐形成“文史见长,加强理科,发展生物,开拓海洋”的办学思路,为学校赢得“生物学科全国最好”“海洋学科远东第一”等美誉。

作为副校长,童第周分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科研。1951年5月,学校创办《文史哲》时,他向华岗校长提出创办覆盖自然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内容的学报的建议,得到支持。不久,他兼任学报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创办了学报(季刊),同年8月学报第一期出版。学报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办最早的高校学报,后来成为全国性综合刊物。在他大力倡导下,自1952年起,学校建立每年校庆要举行学术报告会的制度,掀起科学研究高潮。1952年学术报告会收到62篇论文,1953年有94篇,1954年有120余篇,1955年则有150多篇。1953年全国综合大学会议后,学校围绕“培养科学研究工作和教学的专门人才”的任务和目标,把科学研究列为学校工作重点,并于同年12月25日成立科学研究委员会,童第周任主任委员。

离校仍心系学校建设发展

1956年8月,童第周奉调到中国科学院工作。翌年5月,中科院生物学地学部分为生物学部和地学部后,他任生物学部主任。

尽管离开了鱼山路5号,童第周仍然关心和支持学校的建设发展。“童师虽然后来离开了学校,但在离校后的长时期内仍十分关心学校教育工作。童师一向对海洋学院怀有深厚感情。他每逢春夏间由京回青总是乐于答应要求,为海洋生物系胚胎专业学生开出讲座课。如逢机会他还向院领导提出些有关办学特色和学院发展方向等的建议。”李嘉泳在《童第周教授教育工作的功绩》一文写道。

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在学校水产系归建和领导管理体制由国家海洋局转归教育部这两件大事上,童第周给予积极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1年2月,根据山东省高等学校布局和专业调整方案,学校水产系并入烟台水产学校。“文革”后,校内外许多学者多次向有关部门、领导申诉理由,请求恢复学校的水产系建制。其中,尹左芬副教授多次向童第周求助。童第周应请求给教育部及有关主管单位写信,从学术角度肯定水产系在学界的地位,阐述水产系归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977年11月,山东省革委会下发通知,同意水产系归建。获悉消息后,同年12月,童第周致信尹左芬:“祝贺你们水产系复校了,你们多年来的辛苦斗争总算达到了目的,同事们一定很高兴,现在的问题是要埋头苦干了,教育和科研必须双方并进,革命加拼命的精神要比原分校前加倍才好,必须把十年来的损失迅速夺回来,并多快好省地来实现科学现代化……”

1965年,学校由高教部直属领导改为高教部与国家海洋局双重领导、以国家海洋局管理为主。为了更有利于学校建设和发展,多年来,尤其是“文革”后,学校干部教师一直呼吁领导管理体制由国家海洋局转归教育部,并为之积极奔走。1978年2月,国务院转发教育部《关于恢复和办好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报告》,其中提到学校及相关高校的归属:“这些问题……不宜仓促处理。目前以维持现状暂不调整为好。”

这让学校主要领导心急如焚。1978年5月5日,学校党的核心领导小组组长、革委会主任张国中致信童第周,详细说明学校归属问题的来龙去脉和划归教育部领导的必要性,希望得到他的“指教和帮助”。童第周其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兼任中科院副院长一职。

不久,赴京公干的张国中又专门拜会童第周。会谈中,童第周支了一个“大招”,让学校重归教育部直属一事有了重大转机。陪同张国中一起拜访童第周的李庆臻(曾与张国中在山东大学共事,时任山东大学党办主任)在《我和张国中书记》一文中记述了这次会面:

“那一年,国中书记正在北京,与有关方面联系,想把山东海洋学院的管理权由海洋局转向教育部。我去看他,他谈及此事……觉得可以考虑找童第周院长帮忙。于是我便陪国中书记去找童老。……童老建议,先发动海洋学院的老教授方宗熙、赫崇本,联名上书中央领导,谈明情况,说明理由。然后,他再拿着联名书信去找副总理。由其决定,可能更好。国中书记立即给海洋学院打电话,让海洋学院知名教授联名上书。”

7月22日,学校62名干部和教师联名上书国务院领导,恳切希望能早日批准学校领导管理体制转归教育部,“以利于学校各项工作加快步伐,为实现我国新时期下的总任务,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作出应有的贡献”。这封信被童第周转交到国务院领导手中,受到重视,学校得以重归教育部直属。

“70年代学院在建制归属上发生了问题,童师非常关心此事并积极协助解决,终于使学院得到新的发展机遇。从客观上讲,此举也为学院日后扩建为海洋大学理顺了道路。”李嘉泳在上述文章中写道。

文章作者:金松

文章来源:第2271期《中国海洋大学报》(2024年11月14日)

编辑:李华昌

责任编辑:李华昌

开栏词

八关山下,汇泉湾畔,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宏材,应国家需要”为创校宗旨的中国海洋大学已走过90多个的春夏秋冬,即将于2024年10月25日迎来她的百岁华诞!

经百年沧桑砺洗,学校积淀了丰富而厚重的校史资源,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师生校友津津乐道的话题。

为了系统梳理和生动展示校史资源,方便师生校友查阅了解相关内容,在距百年校庆千日之际,特创办【八关山下】专栏,下设“史海钩沉”“信息动态”“红色印记”“校史漫话”四个栏目,分别展示深度挖掘校史资源的专题作品、校史工作及相关文化活动信息、反映学校与党和国家历史紧密相关的作品,以及师生校友创作的校史随笔散文等文化作品。

欢迎广大师生、校友踊跃投稿,并对专栏建设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联系邮箱:news@ouc.edu.cn,邮件主题请标注“校史”二字。

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2022年1月29日

最新发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