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中俄北极论坛在青岛举办

作者:吕海洋 董利民来源: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观海听涛发布时间:2024-10-30 字号:

本站讯 10月23日至24日,由中国海洋大学主办,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合办的第十三届中俄北极论坛在青岛举行。来自中俄两国的90余位政府部门、涉北极高校、科研院所、学术期刊及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时期下的中俄北极合作。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刘勇,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凌铁军,前俄罗斯北极大使及驻冰岛大使、现北方(北极)联邦大学副校长Anton Vasiliev等出席论坛。

刘勇(左)、凌铁军(中)、Anton Vasiliev先后致辞

刘勇在致辞中阐述了中国海洋大学在推进极地科学研究进程中取得的长足发展。他强调,第十三届中俄北极论坛的举办将有力拓展北极治理研究新视角,碰撞出更多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逐步把论坛打造成为融合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教育合作、产业服务和建言献策的综合性平台。未来,中国海洋大学将继续推动与俄罗斯在北极人文交流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力争形成更多合作成果,为北极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做出“海大贡献”。 

凌铁军在致辞中对中俄北极论坛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论坛多年来在学术和民间层面为推动中俄北极务实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俄两国建交75周年,双边关系愈加成熟稳定之际,两国学者参与第十三届中俄北极论坛,开展交流与合作正当其时。Anton Vasiliev在致辞中表示,当前正值中俄合作的重要契机,我们应当抢抓机遇,进一步加强交流,推动双方合作走深走实。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王琪在致辞中表示,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将持续支持论坛的举办,拓展和深化对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极地的研究与发展。

本届论坛作为学校建校100周年系列重要学术活动之一,以及2024年全球海洋合作发展大会的分论坛之一,以“中俄北极地区合作”为主题,围绕“北极人文交流与合作”“北极航道利用与合作”“北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北极合作与全球治理”“北极科技创新与合作”等专题展开深入讨论。来自中俄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从人文交流、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生态保护、航运安全、科技创新等多个角度,探讨了北极地区的合作前景、战略挑战及学术创新,进一步深化了两国在极地研究中的共识。北方论坛亲善大使、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俄北极论坛中方发起人郭培清,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中俄北极论坛俄方发起人Nadezhda Kharlampeva主持开幕式。

郭培清(左)、Nadezhda Kharlampeva主持开幕式

论坛设置五个专题讨论环节。第一专题以“北极人文交流与合作”为主题,中俄多所高校与科研院所负责人和代表立足各自机构,探讨了中俄北极合作的前景与意义。第二专题围绕“北极航道利用与合作”,与会者从中俄合作和国际局势的角度对北极航道开发进行了多层次分析。第三专题关注“北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与会者就如何保持北极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之间的平衡发表见解。第四专题聚焦“北极合作与全球治理”,与会者阐述了中俄北极合作的国际影响及治理前景。第五专题从“北极科技创新与合作”展开,与会者分享了对北极科学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的见解。

与会师生参观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

中俄北极论坛始创于2012年,由中国海洋大学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联合发起,每年由两校轮流主办,迄今已成功举办十三届,已经发展成为中俄两国北极研究学者之间制度化和常态化的交流平台,成功开辟了中俄北极合作的“二轨外交”。

来自俄罗斯科学院、莫斯科国立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北方(北极)联邦大学、国家研究型托姆斯克国立大学、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俄罗斯总统国民经济和公共管理学院、东北联邦大学、彼得罗扎沃茨克国立大学、摩尔曼斯克北极大学、尤戈尔斯克国立大学、涅涅茨自治区政府国际与区域协调办公室,北方论坛、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研究生院和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相关负责人,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同济大学、吉林大学、东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交学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河南师范大学、青岛大学、中共福建省委党校、《东北亚论坛》编辑部、《太平洋学报》编辑部的教师和学生代表参加论坛。

通讯员:吕海洋 董利民 图:厉召卿

合影

编辑:刘莅

责任编辑:李华昌

回澜阁

>

要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