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国家翻译协同创新中心2024年第五次学术沙龙举办

作者:张雨来源:国家翻译协同创新中心观海听涛发布时间:2024-08-23 字号:

本站讯 8月22日上午,中国海洋大学国家翻译协同创新中心2024年第五次学术沙龙举办,会议主题为“国家翻译研究新进展”。该会议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编辑部提供学术支持,中国海洋大学高玉霞博士主持。学院教师、博士、硕士以及线上参会人员共计百余人。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周长银教授做致辞,简要介绍会议日程及点评专家,祝贺“国家翻译研究新进展”会议的召开,强调《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与海大学者的密切联系,表达对国家翻译实践研究的关注,并介绍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翻译相关的专栏文章、学报荣誉。

焦琳博士汇报了“国际治理中的语言:中俄《尼布楚条约》翻译关系考察”,通过考察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翻译关系,发现该条约的翻译和传播既体现民族平等、民族认同,又促进双边关系,认为中俄《尼布楚条约》是“一义两表”国家翻译实践模式的又一例证。

王子涵博士就“国家翻译实践之国家在场:“房玄龄现象”考察”展开讨论,深入挖掘翻译史上的“房玄龄现象”,认为其是对国家翻译实践中“国家在场”重要性的深刻揭示,并结合史实对“国家在场”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价值逻辑进行了发掘和建构。

张雨博士主题围绕“列宁翻译实践的国家性探源”,从机构设置、译者队伍和翻译产品三方面阐明了列宁翻译实践的国家性的主体特质,并对其国家性进行探源,认为其翻译实践的国家性是政党革命、政权维护和语言观念的综合产物,终极目的指向国家治理和国家利益。

贵州师范大学张必胜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韩淑芹教授、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研究生周忠良副教授对研究汇报作了细致点评。

在互动环节,与会人员详细讨论了“史料如何收集”、“翻译史研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等问题。

最后,任东升教授对会议作了详细总结,对《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的大力支持、博硕同学的踊跃参加、线上老师同学的积极参与表达感谢,并祝贺活动成功举办,期待后续沙龙活动。

通讯员:张雨


编辑:隗澳宁

责任编辑:赵奚赟

回澜阁

>

要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