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网】传承红色基因,铸就蓝色梦想——海鸥剧社 “12345”文化育人体系建设实践

作者:校团委来源:高校思政网观海听涛发布时间:2024-07-15 字号: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教育部大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创新发展,遴选产生了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思政工作精品建设项目。在教育部思政司指导下,高校思政网策划推出“思政精品案例专栏”,邀请项目入选高校围绕理论武装、文化育人、心理育人、实践育人、网络育人、队伍建设等将典型做法总结凝练为工作案例并面向战线宣传展示,以先进经验示范带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总体提升。7月9日,高校思政网“思政精品案例专栏”对中国海洋大学海鸥剧社着力构建“紧扣一个主题,抓实两个牵引,完善三项机制,实施四项行动,开展五个项目”的“12345”文化育人体系进行专题报道。全文如下:

传承红色基因,铸就蓝色梦想

——海鸥剧社 “12345”文化育人体系建设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对加强立德树人、以德铸魂、以文化人等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教育系统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海洋大学海鸥剧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抓“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校园文化建设提能增效行动实施的重大契机,着力构建“紧扣一个主题,抓实两个牵引,完善三项机制,实施四项行动,开展五个项目的“12345”文化育人体系,奋力实现新突破。
  海鸥剧社成立于1932年,是山东省最早的由党中央直接领导建立的革命红剧团体,也是学校历史最悠久的学生社团。创立之初,剧社由中共地下党员俞启威、国立青岛大学地下党支部王林负责,相继演出了《工厂夜景》《放下你的鞭子》等诸多反抗压迫、宣传抗日救国的话剧。历经初创期、复建期、飞跃期三个阶段的发展,新时代海鸥剧社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落实学校文化引领战略,创作排演了一系列将国内外经典与时代精神、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将先进文化与校友事迹、海大故事紧密结合的优秀剧目,逐渐由校园走向社会,承担社会责任、展现青年担当。

1933年海鸥剧社在崂山农村演出《放下你的鞭子》

  思政引领:构建“12345”文化育人体系

  紧扣一个主题,打造有方向、有追求的“海鸥”。海鸥剧社文化育人体系以“传承红色基因 铸就蓝色梦想”为主题,与中国海洋大学与党同心、跟党奋斗的“红色”精神气质和浩海求索、谋海济国的“蓝色”海洋梦想相契合,有利于巩固深化学生文化认知,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思政引领。

创作话剧《海之魂》讲述了海大青年教师、革命烈士王成海、叶立勋进行海洋资源科研调查时不幸牺牲的英雄事迹

  抓实两个牵引,打造有目标、有特色的“海鸥”。一是以“红色传承”系列校园原创话剧创作排演为牵引,立足学校悠久历史和红色革命传统,系统梳理红色人物事迹,创作排演“红色传承”系列校园原创话剧,在红色文化、百年校史的艺术呈现中传承红色基因。二是以“蓝色梦想”系列校园大师剧创作排演为牵引,持续开展“大师系列”校园剧创作,打造“蓝色梦想”校园大师剧,并以此为牵引进一步深挖学校海洋文化资源,使广大师生在强化海洋文化认同中提振精神气质。

以学校校友、我党无线电通信事业创始人之一张沈川为原型改编话剧《永不消逝的电波》

  完善三个机制,打造有活力、有动力的“海鸥”。一是党团指导机制。剧社现有学生党员8人、共青团员200余人,通过成立功能型党支部、团支部健全党团组织指导机制,加强社团思想、政治、组织建设,对文艺活动进行政治把关。二是创作排演机制。聘请国家话剧院原常务副院长王晓鹰担任艺术指导,形成了课题化项目化运行的师生联合、校内外协的创作机制和以导演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征集—阐述—审核—试戏—建组—复审”排演机制。三是成员激励机制。剧社成员全部为非艺术表演类专业学生,为激发活力、培养人才,剧社设置“考核—评比—奖励”激励机制,充分鼓励学生开展艺术实践,实现全面成长发展。
  实施四项行动,打造有内涵、有深度的“海鸥”。一是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行动。剧社多次演出《四世同堂》等传统经典话剧,把传统文化育人资源全方位融入作品,阐释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二是实施革命文化浸润行动。剧社多次演出《日出》《雷雨》《窝头会馆》等抨击旧社会、讴歌劳动人民的作品,注重把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创作排演。三是实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浸润行动。剧社以学校师生投身乡村振兴事迹为蓝本创作舞台剧《心系山海皆可平》,生动展现了助力云南绿春、山东乐陵脱贫发展的故事。四是实施大学文化浸润行动。剧社创作以“海鸥四部曲”为代表的系列海洋特色原创话剧,引领青年学生坚定谋海济国的理想。

以学校师生投身乡村振兴事迹为蓝本创作舞台剧《心系山海皆可平》

  开展五个项目,打造有魄力、有影响的“海鸥”。一是原创戏剧创作征集项目。剧社对内完善编剧成员的招新体系,对外鼓励爱好者积极投稿,并对原创剧本进行编撰存档。二是导演演员培训提升项目。剧社充分借鉴专业院团培训体系和模式,开展大师专题系列培训课程;开辟利用网络资源,供成员学习导演、表演相关知识。三是线上线下结合展演项目。剧社打破传统意义的实体舞台限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展演;将话剧线上资源进行线下播放,扩大作品覆盖面。四是一二课堂融合展演项目。剧社依托思政课程、党课团课,让原创剧走进课堂;依托戏剧相关通识课程,让各类优秀话剧艺术走进课堂。五是“请进来走出去”交流展演项目。对接校外专业院团将优秀话剧艺术和文化理念“请进来”,对接政府、企业等让学校话剧艺术“走出去”,开展文化艺术进社区、进中小学等活动。

 聘请国家话剧院原常务副院长王晓鹰担任艺术指导

  振翅高飞:成就92年光荣学生社团

  成就崇尚原创、作品等身的“海鸥”。海鸥剧社依托原创戏剧创作征集项目在艺术实践中锻炼创作能力,共创作、改编剧本30余部,形成以《饥饿线上》《永不消逝的电波》等为代表的“红色传承”系列校园剧,和以《海之魂》《山海情》《谁打了我的鸭子》《守望》“海鸥四部曲”为代表的“蓝色梦想”系列校园剧。
  成就规范建设、扎根师生的“海鸥”。海鸥剧社是由学校团委指导的学生社团,严格管理,规范建设,每年纳新近百人,成员共200余人,设置排练室4个,学校划拨专项经费支持创作和演出活动。“飞翔的海鸥”话剧周是海鸥剧社扎根校园、服务师生的品牌活动,自2002年创始至今已连续开展21年,每场观众可达4000余人次,成为全校最有影响力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之一。

海鸥剧社参加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

  成就服务社会、影响广泛的“海鸥”。海鸥剧社传承“应国家需要”的创校宗旨,多次开展文艺下乡活动,也受邀登上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大型晚会舞台,参加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掀起校园话剧文化热潮。积极拓展合作空间,与青岛市教育局、青岛市保密局等单位开展合作,走进青岛中学、海军潜艇学院等单位展演剧目,《永不消逝的电波》《风声》等作品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成就成效显著、硕果累累的“海鸥”。海鸥剧社曾获评“全国十佳社团标兵”“全国百佳学生社团”等荣誉称号,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事迹被《光明日报》报道,“飞翔的海鸥”话剧周成果报告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心系山海皆可平》入选全国高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原创精品档案,原创话剧作品在市级以上各类艺术展演中获得奖项十余项。

铸魂育人:以点带面提升文化引领实效

  点亮育人底色,厚植家国情怀。红色是党和国家最鲜亮的底色。海鸥剧社深入挖掘党史、校史,充分将红色故事、党史资源等融入校园文化,为广大青年学生营造风清气正、团结和谐、拼搏奋进的文化环境,培养学生坚守理想、担当奉献的政治品格。
  激发育人活力,擦亮文化品牌。传承发扬校园文化活动,提升文化活动的覆盖面、影响力是激发活力的关键因素,海鸥剧社传承创新“飞翔的海鸥”话剧周品牌活动,突破传统舞台艺术空间限制,实现活动从单一演出形式到丰富立体多元的转变,进一步提升活动质效,擦亮文化品牌。
  强化育人功能,助力成长成才。海鸥剧社将思政教育内容通过话剧艺术潜移默化地融入日常工作和活动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近5年有10余人获国家奖学金等荣誉,7人参加研究生支教团赴祖国西部奉献青春,50余人考取一流大学研究生……他们毕业后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形成了在艺术上不断追求、在成长上严格要求的良好氛围。

新闻链接:思政精品案例|中国海洋大学:传承红色基因,铸就蓝色梦想——海鸥剧社 “12345”文化育人体系建设实践

编辑:左伟

责任编辑:李华昌

回澜阁

>

要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