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的返本与开新” 学术研讨会召开

作者:庄超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观海听涛发布时间:2024-05-30 字号:

  本站讯 5月25日至26日,由中国历史研究院左玉河工作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研究室、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暨中国社会史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的返本与开新”学术研讨会在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举行。

  开幕式由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运君主持。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蔡勤禹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左玉河研究员等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致辞。

  蔡勤禹向莅临本次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简要介绍了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社会史研究所的历史沿革和发展概况。他希望通过研讨会的举办加强学术交流、丰富研究成果,推动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研究进一步向前发展。左玉河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诚挚祝贺,并就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理论研究所的发展历程、学科建设、人才规模等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他指出,本次会议旨在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学界的指导地位,以守正创新为原则引导学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同时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中国学人的智慧和力量。

  在本次会议的主题报告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夏春涛研究员系统阐述了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人民性、时代性、实践性、创新性、开放性作出了深入解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青岛大学历史学院特聘教授于化民总结了创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知的四大理念,具体内容包括坚持和平与发展的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人类文明多元共存的理念和走绿色发展之路的理念。左玉河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传统文化认识的百年历程,指明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以现代阐释的方式促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越强调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更需要实事求是,应当注重对史料的遵循和历史情境的符合,避免出现联想式研究或过度阐释。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陈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研究创新的四重视野,将其概括为学术视野、历史视野、国际视野和本土视野。张运君结合清末民初中国历史教科书民族认同书写的发展变化,揭示了国民对中华民族发展融合历程的认识过程,表明这一时期中国人民民族一体感的意识逐渐趋于明晰和强烈。

  分组研讨环节于两个会议室举行,参会学者共分为四组,围绕着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与重要命题、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理论方法、马克思主义史学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西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解读、马克思主义史家对史学概念的把握、历史虚无主义的表征及应对等相关问题展开研讨。学者们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和学术研究最新成果,就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学科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充分展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研究的传承与创新,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进一步推动史学理论发展迈向新台阶。

  本次研讨会基于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的研究议题,遵循实事求是的学术理念,彰显了中国学人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拓宽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研究视野和方法路径,为青年学者提供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东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博士生、硕士生共8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通讯员:庄超  图:王雅萍

编辑:刘欣蕾

责任编辑:邵江滨

回澜阁

>

要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