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时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为进一步增强师生“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意识与情怀,培育更多矢志深蓝的创新性人才,12月17日至20日,中国海洋大学公共选修课《海洋科考认知实践》在“东方红3”船上继续开讲,课程面向高校和科研院所师生开放共享,来自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青岛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40余名师生登船学习。
师生们观看宣传片,参观驾驶室、生活区和实验作业区,深入了解“东方红3”船,领略全球最大的最高静音等级科考实习船的风采。“东方红3”船实验室老师讲授了海洋水文、海洋气象、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海洋地质等海洋调查方面以及船载先进海洋调查仪器设备的相关知识,带领师生们现场观摩CTD(Conductance Temperature Depth,温盐深测量仪)探测与样品采集全过程,学习逃生技能并开展弃船求生演习。课程坚持思想价值引领,每个航次均融入“海洋强国与伟大复兴”系列思政内容,师生同上一堂航行中的思政课;融入体育教育,依托船上健全的体育设施,开展体育锻炼;融入劳动教育,餐厅和住舱等区域的卫生由学生负责维护,养成爱护公物、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在“东方红3”船上的认知实践的学习内容深刻而丰富,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实现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
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朝晖以“如何给大海测体温”为主题,讲述了如何利用科考船对所需变量进行测量。海洋不仅是风雨的故乡,气候的调节器,也是重要的经济支柱。他表示,中国海洋大学不仅要培养高端海洋科技人才,还要让更多的人了解海洋、认识海洋,希望同学们能珍惜本次海上科考认知实践机会,培养动手能力、适应艰苦环境、提高团队协作意识,为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运君以“思考海洋”“海洋周边的战略环境”“海大人思考海洋强国战略”为主题,为大家带来了一堂精彩的“海洋大思政课”。他以说文解字解释“海”的由来,讲述了南海附近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分析了南海的周边环境,重点分析我国周边的海洋战略环境,描述了我国海洋强国建设的发展历程,以及对海洋强国建设的思考,提出要更加努力地构建海洋共同体。
船舶中心主任王毅介绍了“东方红”科考实习船的发展历程。他说,“东方红”系列科考船是中国海洋科考船发展的缩影和见证,从1965年至今,作为海上流动实验室,将我国的海洋科考事业从黄海渤海等近海拓展到四大洋和南北极,引领了我国海洋科教事业的发展,同时也是中国海洋大学谋海济国的重要载体和历史见证,其不畏艰难、敢为人先的“东方红”精神始终激励着一代代海大人扬帆起航、乘风破浪。
“此次的科考让我真正领略了海洋的宽广与辽阔。”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研究所陈思雨表示,通过对船上仪器与实验室的参观了解,看到了国家对于科教领域的大量投入和海洋科考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希望能为建设海洋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登上‘东方红3’船,感受了‘不畏艰险、敢为人先’的东方红精神,见证了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我再一次为自己海大学子的身份而感到骄傲。”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的陈雅淋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努力成为新时代的奋斗者、海洋强国的建设者。
自2020年以来,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考认知实践”公共选修课已开展40余批次,来自全国1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4000余名师生登船学习,创新做法入选《中国研究生》“研究生教育这十年”专刊,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研究生教育“最佳实践”案例、“高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防范抵御宗教渗透工作”论坛典型案例、《给青少年的海洋课——海洋教育优秀案例集萃》、山东省教育厅“致敬品牌 献礼二十大”大型展示传播活动,为培育坚守学术理想、坚定报国之志的海洋强国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提供了坚强保障。
通讯员:潘亚威 张慧丽 图:刘邦华 吴涛 张慧
编辑:左伟
责任编辑:李华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