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的七十年

作者:施正铿来源:中国海洋大学报观海听涛发布时间:2023-03-16

  我刚进入九十岁。青少年时期生活在国统区,经历过民族卑弱、备受欺凌、困苦黑暗的日子。1949年夏,我的家乡福建漳州解放,不久,我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员的身份迎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自此我与我们的党和人民,风雨兼程,同甘共苦,充实自豪地度过70个春秋。

  我十八年的青少年时光,多在惶恐穷病逃难的生活中,离家乡只数百公里的厦门市,已被日寇侵占,日本飞机不时来扫射轰炸。我小学在庙里上,中学在近郊大庙和残垣断壁的校园里上。我的家被炸倒塌,我们曾逃到广东和福建龙岩。当时社会卫生环境恶劣,我和弟弟屡患虐疾、鼠疫、疥疮、霍乱诸病。弟弟就是得传染病,缺医少药而亡。四邻八里,难民讨吃,饿殍遍野,惨不忍睹。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人们响应党的号召,团结一心建设新国家的热情无比高涨。虽然物资缺乏,生活清苦,大家仍然废寝忘食地努力生产、工作。我在1953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4年毕业留校任教。当时我们新建的海洋系,师生一共不到百人。校长华岗是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老革命。他在校舍破旧,住铁皮房、地下室,图书仪器缺乏,经费短缺等条件下,艰苦创业,坚持标准,从严治校。华岗校长重视政治思想教育,亲自给全校师生上《辩证唯物论》课,每周六一次。全体教职员工,包括青岛市党政军高级干部,分坐在鱼山校区科学馆、化学馆前花园的各个角落,从扩音器中听课。华岗校长十分尊师重教,广招大师,那时校园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山大的文史学科闻名全国,主办的《文史哲》学术刊物列入国家一级。山大在急需人才的建国初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

  1958年9月,山大奉命迁校至济南,留下涉及海洋的系和专业,及部分公共基础课教师,成立了山大青岛分部。1959年3月30日,教育部批准申请,在山大青岛分部基础上成立山东海洋学院。1960年1月,教育部批准山东海洋学院建造大型海洋调查船,建造经费竟然占到教育部当年全部基建费的一小半。1960年3月,教育部又把山东海洋学院列为全国23所重点高等院校之一。这一系列重大决策表明,党中央高瞻远瞩,对海防、海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有深度认识,在及早部署。

  成立后的山东海洋学院,没有辜负党和国家的信任,坚定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党的领导,充分依靠和调动师生的积极性,艰苦办好学,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人才,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优秀成绩。海院师生是第一次全国海洋普查的骨干力量和主力军,也是涉海研究所、行政部门的骨干和开拓创建者。

  最令人崇敬的是共产党员赫崇本先生。他患高血压,却终日不知疲劳地埋头工作。担任海洋系主任时,他先后教授《波浪学》和《动力气象学》两门课,讲稿都是自己编写。校内外同行的论文都请他审阅指导 , 十分繁忙。他指导论文,都拒绝加挂名字。赫先生出任校教务长后,全国性的只要与海洋有关的事务,他都主动积极出谋划策。如参与国家海洋科学发展规划的制定、提议成立国家海洋局、召开国际海洋会议等等。他运筹帷幄,踏实践行,埋头苦干,不求名利。屡次选举院士,他都该支持的尽力推荐,而自己却从不申请也谢绝同行的举荐,实是大公无私的典范。

  1981年,我被教育部选派到驻美大使馆从事中国留美学生和访问学者的管理服务工作。那时改革开放伊始,思想的禁锢刚刚放开,管理部门的有些人,对知识和专家学者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衙门作风。我要求领事馆教育处的管理人员,要像当年党的先辈在法国培养红色苗子一样重视这项工作,在异国他乡照顾好留学人员,为国家培养科技、政治骨干力量和栋梁之才服好务。要求大家廉政为公,遵守外事纪律。当时外交官没有工资,每月只有40到70美元不同职别的补贴,不过对外交官外出各地探访留学生的住宿饮食、招待等费用没有限定,但我们从不住宾馆,而是到留学生租用的宿舍去同住,或是住廉价的汽车旅馆,为的是替国家节省外汇。

  1984年我被委任山东海洋学院党委书记,后转任院长。在主持学校九年间,我认为可以告慰自己的,是把学校的特色巩固和发展了,学科综合扩大了,新的海洋优秀专业发展了。特别高兴的是在任期为教职员工解决了住房问题,到国家停止分配住房政策时,我们集中基建经费盖宿舍楼,共建了 1736套房。所有职工都分到了住房,结束了长期共用卫厕、乱搭厨房的苦恼。更意外的是,这些住房现在已经是很多职工家庭的重要资产。

  2019年10月25日,在学校95周年校庆之际,我登上了“东方红3”船,遥望当年亲身参与建造的“东方红 2”船,感慨万千。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我为党和国家深感自豪,同时也希望学校教职员工,要深感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无上光荣,不忘初心,矢志不渝,珍惜来之不易美好生活,培育更多硕学宏才。

施正铿,1950年考入厦门大学海洋系,1952年院系调整入学山东大学海洋系,1954年毕业留校。1984-1987 年任山东海洋学院党委书记,1987-1988年任山东海洋学院院长,1988-1993年任青岛海洋大学校长

文章作者:施正铿

文章来源:第2133期《中国海洋大学报》(2021年5月27日)

编辑:赵奚赟

责任编辑:赵奚赟

开栏词

八关山下,汇泉湾畔,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宏材,应国家需要”为创校宗旨的中国海洋大学已走过90多个的春夏秋冬,即将于2024年10月25日迎来她的百岁华诞!

经百年沧桑砺洗,学校积淀了丰富而厚重的校史资源,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师生校友津津乐道的话题。

为了系统梳理和生动展示校史资源,方便师生校友查阅了解相关内容,在距百年校庆千日之际,特创办【八关山下】专栏,下设“史海钩沉”“信息动态”“红色印记”“校史漫话”四个栏目,分别展示深度挖掘校史资源的专题作品、校史工作及相关文化活动信息、反映学校与党和国家历史紧密相关的作品,以及师生校友创作的校史随笔散文等文化作品。

欢迎广大师生、校友踊跃投稿,并对专栏建设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联系邮箱:news@ouc.edu.cn,邮件主题请标注“校史”二字。

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2022年1月29日

最新发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