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忠同志1930年10月10日出生于江苏省昆山市,1949年至1952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9月提前毕业参加工作。曾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名誉院长等职。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庆忠同志是国内外知名石油勘探专家,我国现代石油物探学科带头人之一,中国物理地震学奠基人。他3岁随家人迁往上海,少年时期,饱经战乱,颠沛流离,萌生了强烈的报国之情和强国之志。1949年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后转入物理系就读。1952年大学毕业后,分配至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工作。1953年调任新疆中苏石油公司地质调查处。在新疆期间,编写了《准噶尔盆地重磁力勘探综合研究报告》《克—乌断裂带断层分布及发育特点》等研究报告,为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奠定了坚实基础。1961年调任东北,参加松辽石油会战,完成了《松辽盆地构造特征及构造发育史》报告,松辽盆地地震勘探三年总结报告。1963年调任石油部六四六厂地调处,编写了《松辽盆地地震勘探方法检验总结》,撰写了国内第一篇反褶积论文《用简化反褶积算子恢复反射系数序列》,成为我国运用反褶积技术的开端。1964年调任东营,参加华北石油会战,领导牛庄地球物理攻关队,带领成功研发我国第一台模拟磁带地震仪、第一台超声波测井仪、感应测井仪、伽马射线测井仪和侧向测井仪五项组合技术在会战中投入生产应用。1965年提出“去噪、定向、辨伪、归位”石油勘探的八字方针。1966年首次提出三维地震勘探的方法和原理,并在新立村地区组织实施,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种束状三维地震勘探方法。1967年在东辛油田获得我国第一张三维归位地震构造图。1972年撰写完成了21万字的长篇论文《地震波的基本性质——复杂断块区的反射波、异常波与干扰波》,使地震勘探技术从“几何地震学”迈入“波动地震学”时代。1974年首创“两步法”实现三维偏移的方法,其效率比国际上的“一步法”高数百倍,使三维地震数据在中小型电子计算机上也能实现偏移成像,比国外早了5年。1979年调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物探局。1981年任石油物探局副总工程师。1987年发表《陆相沉积地震地层学若干问题》,有力地证明了陆相沉积的复杂性以及地震地层解释中的各种“陷阱”,被认为是对现代地震地层学的一个重要补充,使地震勘探的解释朝着更为准确的方向前进。1993年出版专著《走向精确勘探的道路——高分辨地震勘探系统工程剖析》,全面评述了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理论及发展方向,被誉为“打开高分辨率勘探之门的一把钥匙”。
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1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被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授予“杰出科技工作者”。多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一级红旗手、二级红旗手、劳动模范、先进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1997年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工作会议,受到江泽民主席、李鹏总理的亲切接见。
2001年受聘担任青岛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前身)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受聘学校以来,创建了复杂油气田物探方法实验室,打造了一支由十多人组成的国内领先的研究团队,团队先后获批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省部级重大项目等科研项目100余项,创造经济效益数亿元,获得发明专利10余项,获省部级奖励多项;积极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培养了10余名研究生成长为行业的领军人才,为广大师生作了数十场讲座和报告;促成开展了青岛高校地球物理研讨会这一区域性学术交流活动,至今已举办7届;还积极为学校崂山校区规划设计、研究生创新教育、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重点学科建设规划论证、实验室建设等尽心竭力。
2015年李庆忠文集——《寻找油气的物探理论与方法》(基础篇、方法篇和争鸣篇)、2021年李庆忠文集——《寻找油气的物探理论与方法》(奋进篇)先后在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文集系统总结了他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实践历程和学术思想,成为石油地球物理勘探领域的重要参考书目。
李庆忠同志为党、国家和石油事业发展兢兢业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他的一生是一心向党的一生,是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一生,是勇担使命、追求卓越的一生,是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一生,是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一生,是崇尚学术、潜心育人的一生。他的与世长辞,是我国石油地球物理勘探领域和教育战线的重大损失,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激励着我们在科教强国的征程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编辑:刘莅
责任编辑:刘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