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12月1日由孙赟主讲的讲座——汉族民歌的“地域性色彩”在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学习综合体北楼三层322举办。该讲座是2022“美育在海大”的系列活动之一,将从民歌的“地域性”特征出发,通过讲解、展示不同地域的代表性民歌作品,将其旋律中出现的代表性音列与生活中常见的情绪色彩相结合,让听者用一种简单而又独特的方式去领略音乐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从而更好地了解、欣赏民歌。
民歌在中国传统音乐当中的位置及意义
民族音乐是指祖祖辈辈生活、繁衍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从古至今在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上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能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民歌作为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都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感受到民歌特有的艺术魅力及其重要性。
在中国的传统音乐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宫商角徵羽与五声调式,宫商角徵羽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基础,无数组合,变幻莫测,以这五个音调来回穿梭编织变化构成了富有不同种地域色彩的中国传统民歌。
民歌的地域性色彩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民歌所展现的社会环境似乎已很难再现。将民歌放在更受欢迎的综艺舞台上,融入更多的科技元素,增加和声,加入更多现代化的旋律,或许能更加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喜好。但这是否会模糊民歌本身的地域色彩,是否是以牺牲民歌本身的特点来焕发新的活力,仍然有待商榷。
在讲座上老师通过实例,展现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民歌,通过这些实例来分享如何欣赏一首民歌。并将旋律与琴键上的音符做对比,使听众能更直观的体会到民歌的特色。
土黄色的西北民歌。从民歌中我们可能感受到奔放,深沉。这一段民歌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歌手在路上看到了一个女生,但他看不清是不是自己的心上人,只能同她挥挥手,走近了发现不是自己思念的心上人。民歌的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从旋律上讲,地区民歌具有一个规律性的框架,而正是这个框架,使该地区的民歌都带有同种特色。
淡紫色的东北地区,基于东北冬天室外天寒地冻,人们的活动大多活跃于室内,以此来娱乐。而这种背景也体现在当地民歌的旋律之中,通过一段民歌的表演视频,讲述了一个女孩把心上人的戒指弄丢了,做出了会被老头,或者小伙子捡走的假设。令人忍俊不禁。曲风活泼,歌词幽默。不同于云南地区的缓缓流淌的旋律,东北民歌旋律跳跃,大开大阖,节奏欢快。体现了东北地区民歌的特色,幽默和夸张。
还有西南部高原色彩区的民歌,其显著特点是清新甜美。位于江浙平原色彩区的苏南民歌。柔美的吴侬软语配上修秀丽的旋律,其音乐风格以细腻婉转而著称。以一首《无锡景》带领我们走进江南地区。
方言是了解民歌的捷径
在政治学概念上,方言指地方语言又称“白话”,区别于一种语言中的标准语,只通行于一个地区。在语言学概念上,指十八世纪后开始普遍称呼的位于“语言”下一级的“方言”,此范畴根据语言之间的亲密关系划分出语系,语族,语支和语言。但由于中国土地广袤,汉族分布于不同的地区,故语言学概念对于汉族方言并不完全适用。也许我们今天听到的民歌是“普通话版本”,但民歌最初一定是用方言演唱的,其主要随方言占有的空间而存在和传播。民歌的歌词本身就是歌唱者们的口头方言,正因如此,各种不同的方言语音、声调、地方俚语、称谓和感叹用语才会自然地出现在民歌当中。与此同时,民歌是使用方言的群体中的重要的交流手段,将人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无论思想,感情,文化,习俗,心理素质等各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方言无疑是了解民歌的捷径和桥梁。
欣赏民歌的现实意义
提起民歌,或许会让我们感到陌生,感到遥远。民歌是一个时代,一个地域,一种文化的结晶。其涵盖了民俗,历史,展露风情无限。不妨放慢生活的脚步,用心聆听一首民歌,或许,能从音乐中获得心灵的休憩和荡涤。民歌,其实就是曾经某个时代的“流行音乐”,而我们今天的流行音乐,或许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民歌。
编辑:黄宇欢
责任编辑:赵奚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