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秋冬的鱼山校区

作者:梅宏来源:中国海洋大学报观海听涛发布时间:2022-04-13

还记得,2004年秋天的海大鱼山校区,学苑餐厅免去了带饭盒的就餐,统一的饭盘里盛上热腾腾的饭菜,在当时还是心里有点儿小欢喜的体验。开学季,一群穿着海军迷彩服的新生涌入,让同为校园新鲜人的在职博士不由得喟叹流年经过。

风清扬,桂香飘。新教台阶下,是鱼山校区信息总汇的三角地。10月的校庆,在一张张海报中揭开帷幕。那年那月的25日,操场上举办了盛大的庆祝仪式,彩球飘舞,红旗猎猎,错落有致、色彩明丽的信号山是立体又唯美的背景板,远处依稀可见的海景恰如画卷留白,青花恬淡。听山大校长致辞中道出“山与海的情谊”,倍觉这个校园走过了漫长岁月,可华年依旧青春。与十余位全国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相聚鱼山校区逸夫馆,听他们纵横捭阖,妙语连珠。“不好说,说不好,不说好!”科学家的睿智口才令人击节称快;文学家王蒙、张炜、毕淑敏的言谈则如下午茶一般提神又耐品。

那一年,诸多院系都在鱼山校区,各类讲座、活动纷至沓来,我也随气象学专业的博士生登上八关山之顶的海大气象台。暮色苍茫,远眺近看,正是山海相间、海岸天际。楼外风光,楼内畅谈,自然与社会,科学与人生,我们这些重返校园的“老”学生各抒己见,砥砺切磋。

兴之所至,于风疏月明夜,步出一校门,经行小鱼山,踱步海水浴场,观看海滨当时第二个半日潮。暗黑的海岸,浪花卷起寒意,船灯点染思绪,海大、大海,风浪、涌浪,漫过沙滩的白沫,伸向冬青林的木栈道,中秋夜海边仰望的圆月已然内敛,寒星闪烁,思考是无边的夜幕。

黄叶飘零,寒风骤起,沿着石板台阶而上,不觉间空中飘起了雪花。沿着图书馆旁边的路往前走下,门口不远处卖玉米、烤地瓜的小店,营造着冬日的淡淡欢欣。

1984级的校友说,他们读大学时在山坡上的宿舍里望海,视野没有遮拦。偶尔课余从后山探路海滨,青春畅快,有时会挖了蛤蜊煮汤。二十年后的鱼山校区,冠名“中国海洋大学”,工作在海洋局一所、二所、三所或北海、东海、南海分局的校友不觉已投身海洋事业若干年,回到梦开始的地方,在科学馆门前留影,徜徉图书馆前,大树参天。人鱼广场前,一批又一批青年走过,曾经合唱,曾经沐阳,用心刻下了石刻“绿叶对根的情意”,每逢春季心心念念水产馆前玉兰花开。

雪落无声,学问掷地有声。新教楼里的电铃声,寒假休息了,实验楼内的仪器与身影,春节前仍不停歇。进入职业生涯,我愈发明白,校园是新思想、新发现的乐园,传承与开拓是学问长征的不老经验。

一校门入海大园的幽长甬道,高树掩映下的球场,走向大学路红墙的二校门……2004年进出其间的青春,就像那一年青岛市人民会堂举办海大学位授予典礼时的黑白合影照,蓦然回首,遐思无限。

文章作者:梅宏

文章来源:第2048期《中国海洋大学报》(2019年3月29日)

编辑:赵奚赟

责任编辑:赵奚赟

开栏词

八关山下,汇泉湾畔,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宏材,应国家需要”为创校宗旨的中国海洋大学已走过90多个的春夏秋冬,即将于2024年10月25日迎来她的百岁华诞!

经百年沧桑砺洗,学校积淀了丰富而厚重的校史资源,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师生校友津津乐道的话题。

为了系统梳理和生动展示校史资源,方便师生校友查阅了解相关内容,在距百年校庆千日之际,特创办【八关山下】专栏,下设“史海钩沉”“信息动态”“红色印记”“校史漫话”四个栏目,分别展示深度挖掘校史资源的专题作品、校史工作及相关文化活动信息、反映学校与党和国家历史紧密相关的作品,以及师生校友创作的校史随笔散文等文化作品。

欢迎广大师生、校友踊跃投稿,并对专栏建设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联系邮箱:news@ouc.edu.cn,邮件主题请标注“校史”二字。

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2022年1月29日

最新发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