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报了暴风雨的“海鸥”

作者:杨洪勋 刘邦华来源:中国海洋大学报观海听涛发布时间:2022-01-13


海鸥剧社早期演出剧照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成立,在中共青岛市委直接领导下建立了国立青岛大学地下党支部,由王林任书记。为了广泛地团结进步师生,地下党支部在国立青岛大学组织了一些公开的社团,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成立于1932年春的海鸥剧社。

海鸥剧社由地下党员俞启威(黄敬)负责,成员有王林、王东升、崔嵬、张福华和李云鹤等十几人。海鸥剧社的主要任务是利用戏剧形式反映当时国统区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积极宣传抗日救亡运动。

海鸥剧社成立后,在俞启威的努力下,赶排了两出话剧。1932年5月28日,在国立青岛大学小礼堂首场演出了《月亮升起》和《工厂夜景》。独幕话剧《月亮升起》是爱尔兰剧作家的名作,叙述了一个革命者与拿着政府通缉令准备逮捕他的警察做斗争的故事,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传奇色彩。《工厂夜景》反映了惨遭压榨和剥削的上海产业工人的悲惨生活及其反抗斗争。男主角由俞启威扮演,女主角由李云鹤扮演。演出当晚,校内外“观众不下千余人,济济一堂,诚属空前盛举,颇得观众赞美”。这两出话剧在“九·一八”事变后演出,很有现实意义,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

海鸥剧社的演出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热忱,他们深受启发和鼓舞,很多同学从只顾读书的书生变为抗日救亡的积极分子,也对国立青岛大学的学生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不久爆发了全校学生爱国罢课运动。6月30日,当时中共领导的左翼作家联盟的机关刊物《文艺新闻》用《预报了暴风雨的海鸥》为题,热情赞扬了这次演出。

7月3日,国民党当局下令对国立青岛大学进行“整理”,王林遭到国民党追捕,海鸥剧社也被迫停止了活动。1932年9月,国立青岛大学更名为国立山东大学,俞启威因与校长赵太侔的特殊关系,重返青岛,在国立山东大学继续上学,继王林之后担任中共山大地下党支部书记,后又担任了青岛市委宣传委员。几经挫折,以俞启威、崔嵬、李云鹤、杜建地、杨洛昆、李秀英、李岱思等人为骨干的海鸥剧社重新恢复了活动,并由学校发展到社会上。1932年秋天,海鸥剧社在“山大”礼堂演出了《一致》《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在青岛大舞台演出了《乱钟》《SOS》《婴儿的杀害》等话剧。

1933年春节,北风呼啸,冰封大地。在青岛崂山脚下的一个村头空地上,围满了衣衫褴褛的男女老少。一个卖艺的老头,手擎皮鞭,向因饥饿昏倒在地上的女儿抽去。目睹此状,人们无不气愤。这时,只见一位工人跑上去夺过老头手中的皮鞭,愤怒地说:“这孩子快要饿死了,你为什么还要打她。”老头流着泪说:“乡亲们哪!我们父女靠卖艺吃饭啊。”在场的人们听后无不义愤填膺。这是海鸥剧社在崂山演出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时的一个场面。

把话剧改编成街头剧,在农村演出,得从1932年冬天说起,当时陈鲤庭的一个反映人民群众抗日思想的话剧剧本《放下你的鞭子》从上海传到了青岛。剧社领导俞启威提出,下乡为农民演出,宣传抗日。他认为:到崂山去,既是为农民演戏,也是查看地形,还可以在山里建立抗日武装队伍。为了适应农村演出需要,剧社决定将话剧进行改编。改编的任务落到了崔嵬的肩上。他反复看了几遍以后,将其改编成适宜于农村街头演出的形式,取名为“广场剧”,语言也进行了改革,不用那种话剧腔,而是用当地的方言,剧名也改为《饥饿线上》。春节期间,俞启威同崔嵬、李云鹤、杜建地、赵星火、梁桂珊和李秀英等人带着简单的服装道具深入崂山农村,用当地方言为农民演出。将话剧改编为街头剧,用土话为农民演出,这在青岛、山东以及全国的革命戏剧史上都是开创性的。

反动的国民党当局惧怕人民的觉醒,视海鸥剧社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1933年夏,中共青岛市委遭破坏,俞启威被捕。崔嵬、杨洛昆等人闻讯后都离开青岛避险,海鸥剧社再次停止了活动。

海鸥剧社作为山东第一个革命戏剧团体,为山东乃至中国的戏剧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剧社的主要成员,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作家、戏剧家和党的高级干部。王林是我国著名作家,新中国成立后任天津市文联副主席;俞启威在“一二·九”运动中成为学生运动领导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任天津市委书记兼市长,后任国家一机部部长等;崔嵬这位山东实验剧院的高才生,是剧社的导演和主要演员,新中国成立后成长为我国著名的电影艺术家和剧作家,曾主演过《红旗谱》,导演过《青春之歌》和《海魂》等电影。

成立于1932年的海鸥剧社在经历了无数风雨后,于1998年在中国海洋大学恢复成立。恢复成立后,海鸥剧社继承和发扬了老“海鸥”的革命传统,立足现实,贴近生活,走出了自己的路,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在全国颇具影响的艺术剧团。她,像一只展翅翱翔的海鸥,活跃在新时代的舞台上,成为海大的靓丽文化品牌。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成立,在中共青岛市委直接领导下建立了国立青岛大学地下党支部,由王林任书记。为了广泛地团结进步师生,地下党支部在国立青岛大学组织了一些公开的社团,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成立于1932年春的海鸥剧社。

海鸥剧社由地下党员俞启威(黄敬)负责,成员有王林、王东升、崔嵬、张福华和李云鹤等十几人。海鸥剧社的主要任务是利用戏剧形式反映当时国统区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积极宣传抗日救亡运动。

海鸥剧社成立后,在俞启威的努力下,赶排了两出话剧。1932年5月28日,在国立青岛大学小礼堂首场演出了《月亮升起》和《工厂夜景》。独幕话剧《月亮升起》是爱尔兰剧作家的名作,叙述了一个革命者与拿着政府通缉令准备逮捕他的警察做斗争的故事,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传奇色彩。《工厂夜景》反映了惨遭压榨和剥削的上海产业工人的悲惨生活及其反抗斗争。男主角由俞启威扮演,女主角由李云鹤扮演。演出当晚,校内外“观众不下千余人,济济一堂,诚属空前盛举,颇得观众赞美”。这两出话剧在“九·一八”事变后演出,很有现实意义,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

海鸥剧社的演出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热忱,他们深受启发和鼓舞,很多同学从只顾读书的书生变为抗日救亡的积极分子,也对国立青岛大学的学生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不久爆发了全校学生爱国罢课运动。6月30日,当时中共领导的左翼作家联盟的机关刊物《文艺新闻》用《预报了暴风雨的海鸥》为题,热情赞扬了这次演出。

7月3日,国民党当局下令对国立青岛大学进行“整理”,王林遭到国民党追捕,海鸥剧社也被迫停止了活动。1932年9月,国立青岛大学更名为国立山东大学,俞启威因与校长赵太侔的特殊关系,重返青岛,在国立山东大学继续上学,继王林之后担任中共山大地下党支部书记,后又担任了青岛市委宣传委员。几经挫折,以俞启威、崔嵬、李云鹤、杜建地、杨洛昆、李秀英、李岱思等人为骨干的海鸥剧社重新恢复了活动,并由学校发展到社会上。1932年秋天,海鸥剧社在“山大”礼堂演出了《一致》《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在青岛大舞台演出了《乱钟》《SOS》《婴儿的杀害》等话剧。

1933年春节,北风呼啸,冰封大地。在青岛崂山脚下的一个村头空地上,围满了衣衫褴褛的男女老少。一个卖艺的老头,手擎皮鞭,向因饥饿昏倒在地上的女儿抽去。目睹此状,人们无不气愤。这时,只见一位工人跑上去夺过老头手中的皮鞭,愤怒地说:“这孩子快要饿死了,你为什么还要打她。”老头流着泪说:“乡亲们哪!我们父女靠卖艺吃饭啊。”在场的人们听后无不义愤填膺。这是海鸥剧社在崂山演出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时的一个场面。

把话剧改编成街头剧,在农村演出,得从1932年冬天说起,当时陈鲤庭的一个反映人民群众抗日思想的话剧剧本《放下你的鞭子》从上海传到了青岛。剧社领导俞启威提出,下乡为农民演出,宣传抗日。他认为:到崂山去,既是为农民演戏,也是查看地形,还可以在山里建立抗日武装队伍。为了适应农村演出需要,剧社决定将话剧进行改编。改编的任务落到了崔嵬的肩上。他反复看了几遍以后,将其改编成适宜于农村街头演出的形式,取名为“广场剧”,语言也进行了改革,不用那种话剧腔,而是用当地的方言,剧名也改为《饥饿线上》。春节期间,俞启威同崔嵬、李云鹤、杜建地、赵星火、梁桂珊和李秀英等人带着简单的服装道具深入崂山农村,用当地方言为农民演出。将话剧改编为街头剧,用土话为农民演出,这在青岛、山东以及全国的革命戏剧史上都是开创性的。

反动的国民党当局惧怕人民的觉醒,视海鸥剧社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1933年夏,中共青岛市委遭破坏,俞启威被捕。崔嵬、杨洛昆等人闻讯后都离开青岛避险,海鸥剧社再次停止了活动。

海鸥剧社作为山东第一个革命戏剧团体,为山东乃至中国的戏剧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剧社的主要成员,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作家、戏剧家和党的高级干部。王林是我国著名作家,新中国成立后任天津市文联副主席;俞启威在“一二·九”运动中成为学生运动领导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任天津市委书记兼市长,后任国家一机部部长等;崔嵬这位山东实验剧院的高才生,是剧社的导演和主要演员,新中国成立后成长为我国著名的电影艺术家和剧作家,曾主演过《红旗谱》,导演过《青春之歌》和《海魂》等电影。

成立于1932年的海鸥剧社在经历了无数风雨后,于1998年在中国海洋大学恢复成立。恢复成立后,海鸥剧社继承和发扬了老“海鸥”的革命传统,立足现实,贴近生活,走出了自己的路,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在全国颇具影响的艺术剧团。她,像一只展翅翱翔的海鸥,活跃在新时代的舞台上,成为海大的靓丽文化品牌。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成立,在中共青岛市委直接领导下建立了国立青岛大学地下党支部,由王林任书记。为了广泛地团结进步师生,地下党支部在国立青岛大学组织了一些公开的社团,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成立于1932年春的海鸥剧社。

海鸥剧社由地下党员俞启威(黄敬)负责,成员有王林、王东升、崔嵬、张福华和李云鹤等十几人。海鸥剧社的主要任务是利用戏剧形式反映当时国统区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积极宣传抗日救亡运动。

海鸥剧社成立后,在俞启威的努力下,赶排了两出话剧。1932年5月28日,在国立青岛大学小礼堂首场演出了《月亮升起》和《工厂夜景》。独幕话剧《月亮升起》是爱尔兰剧作家的名作,叙述了一个革命者与拿着政府通缉令准备逮捕他的警察做斗争的故事,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传奇色彩。《工厂夜景》反映了惨遭压榨和剥削的上海产业工人的悲惨生活及其反抗斗争。男主角由俞启威扮演,女主角由李云鹤扮演。演出当晚,校内外“观众不下千余人,济济一堂,诚属空前盛举,颇得观众赞美”。这两出话剧在“九·一八”事变后演出,很有现实意义,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

海鸥剧社的演出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热忱,他们深受启发和鼓舞,很多同学从只顾读书的书生变为抗日救亡的积极分子,也对国立青岛大学的学生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不久爆发了全校学生爱国罢课运动。6月30日,当时中共领导的左翼作家联盟的机关刊物《文艺新闻》用《预报了暴风雨的海鸥》为题,热情赞扬了这次演出。

7月3日,国民党当局下令对国立青岛大学进行“整理”,王林遭到国民党追捕,海鸥剧社也被迫停止了活动。1932年9月,国立青岛大学更名为国立山东大学,俞启威因与校长赵太侔的特殊关系,重返青岛,在国立山东大学继续上学,继王林之后担任中共山大地下党支部书记,后又担任了青岛市委宣传委员。几经挫折,以俞启威、崔嵬、李云鹤、杜建地、杨洛昆、李秀英、李岱思等人为骨干的海鸥剧社重新恢复了活动,并由学校发展到社会上。1932年秋天,海鸥剧社在“山大”礼堂演出了《一致》《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在青岛大舞台演出了《乱钟》《SOS》《婴儿的杀害》等话剧。

1933年春节,北风呼啸,冰封大地。在青岛崂山脚下的一个村头空地上,围满了衣衫褴褛的男女老少。一个卖艺的老头,手擎皮鞭,向因饥饿昏倒在地上的女儿抽去。目睹此状,人们无不气愤。这时,只见一位工人跑上去夺过老头手中的皮鞭,愤怒地说:“这孩子快要饿死了,你为什么还要打她。”老头流着泪说:“乡亲们哪!我们父女靠卖艺吃饭啊。”在场的人们听后无不义愤填膺。这是海鸥剧社在崂山演出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时的一个场面。

把话剧改编成街头剧,在农村演出,得从1932年冬天说起,当时陈鲤庭的一个反映人民群众抗日思想的话剧剧本《放下你的鞭子》从上海传到了青岛。剧社领导俞启威提出,下乡为农民演出,宣传抗日。他认为:到崂山去,既是为农民演戏,也是查看地形,还可以在山里建立抗日武装队伍。为了适应农村演出需要,剧社决定将话剧进行改编。改编的任务落到了崔嵬的肩上。他反复看了几遍以后,将其改编成适宜于农村街头演出的形式,取名为“广场剧”,语言也进行了改革,不用那种话剧腔,而是用当地的方言,剧名也改为《饥饿线上》。春节期间,俞启威同崔嵬、李云鹤、杜建地、赵星火、梁桂珊和李秀英等人带着简单的服装道具深入崂山农村,用当地方言为农民演出。将话剧改编为街头剧,用土话为农民演出,这在青岛、山东以及全国的革命戏剧史上都是开创性的。

反动的国民党当局惧怕人民的觉醒,视海鸥剧社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1933年夏,中共青岛市委遭破坏,俞启威被捕。崔嵬、杨洛昆等人闻讯后都离开青岛避险,海鸥剧社再次停止了活动。

海鸥剧社作为山东第一个革命戏剧团体,为山东乃至中国的戏剧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剧社的主要成员,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作家、戏剧家和党的高级干部。王林是我国著名作家,新中国成立后任天津市文联副主席;俞启威在“一二·九”运动中成为学生运动领导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任天津市委书记兼市长,后任国家一机部部长等;崔嵬这位山东实验剧院的高才生,是剧社的导演和主要演员,新中国成立后成长为我国著名的电影艺术家和剧作家,曾主演过《红旗谱》,导演过《青春之歌》和《海魂》等电影。

成立于1932年的海鸥剧社在经历了无数风雨后,于1998年在中国海洋大学恢复成立。恢复成立后,海鸥剧社继承和发扬了老“海鸥”的革命传统,立足现实,贴近生活,走出了自己的路,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在全国颇具影响的艺术剧团。她,像一只展翅翱翔的海鸥,活跃在新时代的舞台上,成为海大的靓丽文化品牌。 (杨洪勋)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成立,在中共青岛市委直接领导下建立了国立青岛大学地下党支部,由王林任书记。为了广泛地团结进步师生,地下党支部在国立青岛大学组织了一些公开的社团,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成立于1932年春的海鸥剧社。

海鸥剧社由地下党员俞启威(黄敬)负责,成员有王林、王东升、崔嵬、张福华和李云鹤等十几人。海鸥剧社的主要任务是利用戏剧形式反映当时国统区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积极宣传抗日救亡运动。

海鸥剧社成立后,在俞启威的努力下,赶排了两出话剧。1932年5月28日,在国立青岛大学小礼堂首场演出了《月亮升起》和《工厂夜景》。独幕话剧《月亮升起》是爱尔兰剧作家的名作,叙述了一个革命者与拿着政府通缉令准备逮捕他的警察做斗争的故事,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传奇色彩。《工厂夜景》反映了惨遭压榨和剥削的上海产业工人的悲惨生活及其反抗斗争。男主角由俞启威扮演,女主角由李云鹤扮演。演出当晚,校内外“观众不下千余人,济济一堂,诚属空前盛举,颇得观众赞美”。这两出话剧在“九·一八”事变后演出,很有现实意义,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

海鸥剧社的演出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热忱,他们深受启发和鼓舞,很多同学从只顾读书的书生变为抗日救亡的积极分子,也对国立青岛大学的学生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不久爆发了全校学生爱国罢课运动。6月30日,当时中共领导的左翼作家联盟的机关刊物《文艺新闻》用《预报了暴风雨的海鸥》为题,热情赞扬了这次演出。

7月3日,国民党当局下令对国立青岛大学进行“整理”,王林遭到国民党追捕,海鸥剧社也被迫停止了活动。1932年9月,国立青岛大学更名为国立山东大学,俞启威因与校长赵太侔的特殊关系,重返青岛,在国立山东大学继续上学,继王林之后担任中共山大地下党支部书记,后又担任了青岛市委宣传委员。几经挫折,以俞启威、崔嵬、李云鹤、杜建地、杨洛昆、李秀英、李岱思等人为骨干的海鸥剧社重新恢复了活动,并由学校发展到社会上。1932年秋天,海鸥剧社在“山大”礼堂演出了《一致》《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在青岛大舞台演出了《乱钟》《SOS》《婴儿的杀害》等话剧。

1933年春节,北风呼啸,冰封大地。在青岛崂山脚下的一个村头空地上,围满了衣衫褴褛的男女老少。一个卖艺的老头,手擎皮鞭,向因饥饿昏倒在地上的女儿抽去。目睹此状,人们无不气愤。这时,只见一位工人跑上去夺过老头手中的皮鞭,愤怒地说:“这孩子快要饿死了,你为什么还要打她。”老头流着泪说:“乡亲们哪!我们父女靠卖艺吃饭啊。”在场的人们听后无不义愤填膺。这是海鸥剧社在崂山演出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时的一个场面。

把话剧改编成街头剧,在农村演出,得从1932年冬天说起,当时陈鲤庭的一个反映人民群众抗日思想的话剧剧本《放下你的鞭子》从上海传到了青岛。剧社领导俞启威提出,下乡为农民演出,宣传抗日。他认为:到崂山去,既是为农民演戏,也是查看地形,还可以在山里建立抗日武装队伍。为了适应农村演出需要,剧社决定将话剧进行改编。改编的任务落到了崔嵬的肩上。他反复看了几遍以后,将其改编成适宜于农村街头演出的形式,取名为“广场剧”,语言也进行了改革,不用那种话剧腔,而是用当地的方言,剧名也改为《饥饿线上》。春节期间,俞启威同崔嵬、李云鹤、杜建地、赵星火、梁桂珊和李秀英等人带着简单的服装道具深入崂山农村,用当地方言为农民演出。将话剧改编为街头剧,用土话为农民演出,这在青岛、山东以及全国的革命戏剧史上都是开创性的。

反动的国民党当局惧怕人民的觉醒,视海鸥剧社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1933年夏,中共青岛市委遭破坏,俞启威被捕。崔嵬、杨洛昆等人闻讯后都离开青岛避险,海鸥剧社再次停止了活动。

海鸥剧社作为山东第一个革命戏剧团体,为山东乃至中国的戏剧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剧社的主要成员,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作家、戏剧家和党的高级干部。王林是我国著名作家,新中国成立后任天津市文联副主席;俞启威在“一二·九”运动中成为学生运动领导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任天津市委书记兼市长,后任国家一机部部长等;崔嵬这位山东实验剧院的高才生,是剧社的导演和主要演员,新中国成立后成长为我国著名的电影艺术家和剧作家,曾主演过《红旗谱》,导演过《青春之歌》和《海魂》等电影。

成立于1932年的海鸥剧社在经历了无数风雨后,于1998年在中国海洋大学恢复成立。恢复成立后,海鸥剧社继承和发扬了老“海鸥”的革命传统,立足现实,贴近生活,走出了自己的路,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在全国颇具影响的艺术剧团。她,像一只展翅翱翔的海鸥,活跃在新时代的舞台上,成为海大的靓丽文化品牌。

文章作者:杨洪勋 图片搜集:刘邦华

文章来源:第2111期《中国海洋大学报》(2020年11月20日)

编辑:赵奚赟

责任编辑:赵奚赟

开栏词

八关山下,汇泉湾畔,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宏材,应国家需要”为创校宗旨的中国海洋大学已走过90多个的春夏秋冬,即将于2024年10月25日迎来她的百岁华诞!

经百年沧桑砺洗,学校积淀了丰富而厚重的校史资源,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师生校友津津乐道的话题。

为了系统梳理和生动展示校史资源,方便师生校友查阅了解相关内容,在距百年校庆千日之际,特创办【八关山下】专栏,下设“史海钩沉”“信息动态”“红色印记”“校史漫话”四个栏目,分别展示深度挖掘校史资源的专题作品、校史工作及相关文化活动信息、反映学校与党和国家历史紧密相关的作品,以及师生校友创作的校史随笔散文等文化作品。

欢迎广大师生、校友踊跃投稿,并对专栏建设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联系邮箱:news@ouc.edu.cn,邮件主题请标注“校史”二字。

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2022年1月29日

最新发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