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为深入探讨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4月20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利用腾讯会议平台组织开展“思远讲坛”暨“海马小讲堂”——“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思考”线上学术研讨会。学院党总支书记任玮娜、副院长蔡勤禹、党总支副书记王付欣、团总支书记王俊琦、2019级全体研究生以及部分师生代表4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围绕“疫情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疫情与社会心理和生活方式”“疫情与生命教育和中学教育”“疫情与国家治理”四大主题依次发言。
首先,围绕“疫情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姜晓静、刘肖迪从全球共同抗“疫”的角度出发,讨论了疫情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与构建;李婷婷聚焦大学生国际理解教育,提出了疫情期间加强大学生国际理解教育的建议;李莹莹则以我国的防疫政策和措施为切入点,重点探讨了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特点和带来的启示。随后,针对“疫情与社会心理和生活方式”这一主题,傅聪聪就双黄连抢购现象剖析了群体性非理性行为,强调了疫情期间涵养社会理性的重要性;宋钰佳探究了疫情之下人们的消费心理,并给出了应对消极消费心理的对策;孙金莹研究了疫情背景下大学生择业观与敬业精神的培育,提倡要形成敬业精神培育的长效机制;张甜则看到了“云”技术在疫情期间发挥的作用,探讨了疫情背景下科技对于生活方式的改变。接下来,围绕“疫情与生命教育和中学教育”这一主题,迟玉娇着眼于大学生的生命教育问题,就疫情视域下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体系重构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杨清然和刘娜则反思了疫情背景下的中学教育当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后,围绕“疫情与国家治理”主题,曹妍萍分析了疫情防控中政府公信力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姜志浩重点研究了红十字会在社区疫情防控中所做的一系列工作,探讨了红十字会在社区防疫工作中发挥的作用;缪元珍则以传统文化为视角,探寻了疫情背景下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传统道德的力量表达。
蔡勤禹教授主持了研讨会,杨晓斌、王付欣、王枚、刘永祥四位老师针对四大主题分别进行了点评和总结,并聚焦论文的选题、格式、结构等内容对学生论文撰写提出了意见建议。
通讯员:傅聪聪
编辑:左伟
责任编辑: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