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红楼 曲径通幽

作者:罗文文来源:本站原创观海听涛发布时间:2019-10-26 字号:

  《红楼梦》是一本书,一本读不尽的书;更是一场梦,一场真假难辨的梦。它不是一本读了就放不下的书,却是一部会引诱人慢慢去读的经典之作。

  书中有载:“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题曰《金陵十二钗》。”只可惜,曹雪芹未将该书写完便因坎坷病故,现今流传较广的《红楼梦》,后四十回由高鹗续写。故今之所谈,将会以前八十回为主。

红楼已倒 意曲不尽

  曹雪芹借“贾”雨村言,说尽儿女闺阁事,却也并非怨世骂时之书。一如首章所写:“可使闺阁昭传,复可以悦世人之目。凡用‘梦’、‘幻’等字,是以提醒阅者眼目。”故其故事真假,此处不做探讨,叙说真情,警醒世人,如此而已。

  时至今日,读过《红楼梦》的人不在少数,研读红学的人亦不在少数。开卷浅读,多愁善感的黛玉,泼辣狠心的王熙凤,朴实智慧的刘姥姥……一个个鲜活形象即跃然纸上;掩卷细思,其中话语,更是极为巧妙。

  曹公文笔不华丽,却总能直击心底深处。它让你看清世间善恶的同时,也为你在心中世界开辟一方新土地------《红楼梦》让人心安定并找到在这世间的另一片栖息之所。

  曹雪芹的诗词自成一格且风格迥异,无论是骈体古文,还是山水田园,均可信手拈来。更重要的是,曹公甚至借助一系列诗词展现书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所思所想。

  四月二十五日晚,黛玉去找宝玉,因丫鬟吵闹未得入门,但听得宝玉与宝钗二人在屋内嬉笑玩耍,心中烦闷不安。次日,黛玉手持锦囊和工具,于花冢之上埋葬落花,更留下千古哀音——《葬花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花儿落下,归尘入泥。黛玉想到自己的母亲离世,父亲远在故乡,自己寄人篱下,处处小心,生怕多行一步路,多说一句话。他日离世,竟不知葬身何处!

黛玉葬花

  春去花落,红颜终老,黛玉的心霎时如一块冰石。“花落人亡两不知”,字字血泪,声声悲音。现实冷酷,摧心挫骨;对这世间百态,唯有无奈叹息。

  我不敢说这样的诗词在中国五千年文化史上无人与之匹敌,但最懂黛玉的人,却是曹公无疑。

  曹雪芹创造了林黛玉,更将一个多愁善感的别样黛玉留在每一个爱《红楼梦》人心中。曹公耗尽毕生心血,著此一书,留下这一部惊艳世人的旷世杰作。他向人们证明,角色不只是一个名字,更是一段感情,是一段人们心中无法忘却的记忆!

金玉无缘 木石无分

  《红楼梦》以贾、王、薛、林四大家族盛衰为背景,讲述宝黛等人的爱情故事,书写一众传奇女子的命运。在曹公笔下,书中各种事件矛盾交错而又枝蔓不乱,人物关系纷纭错杂却也合情合理。

  其中,最典型的当属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感情纠葛。宝黛二人青梅竹马,相互爱慕,是天定的一段木石姻缘。可惜黛玉体弱多病,贾府尊长不愿成全,反将宝钗许配给宝玉,去成就贾府眼中的一段“金玉良缘”。

宝黛初见

  书中薛宝钗和林黛玉分别代表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一如王昆仑先生在《红楼梦人物传》中所说:“宝钗在做人,黛玉在做诗;宝钗在解决婚姻,黛玉在进行恋爱;宝钗把握着现实,黛玉沉酣于意境;宝钗有计划地适应社会法则,黛玉任自然地表现自己的性灵。”黛玉愿意活在诗中,顺应内心,率性而为;宝钗则选择活在现实,“圆滑”处事,适应世俗生活。尽管二人选择不同,却也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地生活,无关对错,更无从评判。何况面对被禁锢的命运,二人都不愿接受。

  最终宝钗嫁给贾宝玉,虽被尊为荣府的“二奶奶”,但却未赢得真正的爱情。自始至终,陪伴她的只有凄凉孤苦。贾宝玉因黛玉痴,为黛玉狂。所有的一切,宝姐姐都看在眼里,她对贾宝玉虽从未动过儿女之情,但又何尝不渴望一个爱她的夫君?当听到自己母亲说“我已经应承了(自己与贾宝玉的婚事)”时,宝姐姐只能“低头不语,后来便自垂泪”。薛姨妈看出宝钗心中不愿,想着“他是女儿家,素来也是孝顺守礼的人,知我应了,他也没得说的。”何其悲哀,又何其不幸!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当时环境便是如此。封建礼教要求人们只需考虑是否门当户对,无需考虑是否存在爱情。反抗吗?薛宝钗不同于叛逆孤傲的宝黛二人,她无法反抗,更不能反抗!她已成为封建社会的塑造品,如木偶般只知一味服从长辈命令,没有自己的思想。

  最终宝钗如同黑夜中的一秉烛光,暖暖地,静静地燃着。她希望照亮他人,温暖自己,但怎奈黑夜漫漫,终究只剩灯灭烛残……

  世上本没有那么多两情相悦,多的只是爱而不得。在封建传统婚姻观念下,宝黛之间的爱情超越现实,为社会不容。封建婚姻观不仅否定宝黛爱情,更将无数痴情儿女困于牢笼,无法挣脱,伤害着无数不愿参与其中的人。

  无奈造化偏弄人。

  木石前有盟,金玉非良配!

观众生 叹命运悲凉

  《红楼梦》其实是个悲剧。

  书中没有“花园幽会,私定终身”的陈套剧情,更没有“洞房花烛,金榜题名”的“大团圆”。相反,晴雯、鸳鸯死于抗争,妙玉、惜春遁入空门,元春晋升贵妃永困城墙之内,探春远嫁,迎春误嫁中山狼,一载赴黄泉……但由高鹗续写的结局,李纨的儿子贾兰考取功名,袭人嫁给蒋玉菡,算是一段好姻缘,贾府虽已没落,却仍承皇恩。许是出于不舍,高鹗没有让所有人下场都非常悲惨。

  高鹗在这一点上或许并未能了解曹公心中所想。

  曹雪芹是一个相信宿命论的人。曹公出身贵族家庭,后因家庭衰败饱尝艰辛,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就是一场悲剧,无法挣脱。他能将书中众人的痛苦、彷徨和对往昔的追思写得如此动人心魄便是最好的证据。未曾经历过繁华过后衰败的人终究是无法切身体会的。

繁华世间

  因此,《红楼梦》的结局若由曹公书写,大抵不会如此。他已看透众生命运,没有拯救办法,唯有哀叹,贾府更是无法东山再起。

  曹雪芹信命,却欣赏每一个勇于抗争的人。

  香菱为甄士隐之女,幼时在花灯会上被人犯子拐走,几经辗转,被薛宝钗的哥哥薛蟠买下成为薛家仆人,每天面对她的,是宅院中的勾心斗角和主人刁难。但坎坷命运并未消磨掉她对生活的渴望,她向往自由,不甘落人之下。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讲述的便是香菱学诗这一经典。之后,更有鸳鸯不惧生死,誓死抗争;晴雯不畏流言,坦荡而活……在曹公笔下,她们出身低微,却不愿向命运低头,她们接受放逐,困于自由,却不会因苦痛放弃希望。“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曹公的欣赏之情借宝玉之口尽展无遗。在宝玉眼里,世间没有高低贵贱,唯有善恶美丑。而勇于反抗封建礼教,坚持个性,努力斗争的她们便是最美丽的存在。

  曹公挣不脱世俗,但却对生活有着独到的理解。一花一木,在曹公眼里,都有生命。他总能发现生活中独特的美丽,怜惜每个弱小的生命。也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审美,曹公总是在用自己的善良关怀着书中每一个人物。

  惜春,是四姐妹中最小的一个,一出生便遇到贾府衰败,也从未感受过父母疼爱。她看透人心薄凉,一颗心冷如磐石。曹公却记得给内心冰冷的惜春一处暖香坞,一处大观园中最暖的房屋。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痴于艺术,痴于爱情,曹雪芹借‘贾’雨村言,讲述一段令人魂牵梦绕的故事。

  曹公欣赏不同于封建观念中的叛逆性格,却最终因无法逃脱命运,不愿继续抗争。但时至今日,我们既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更不似黛玉一般,欠下泪债。或许命途多舛,亦或许伤痕累累,但不去试着努力拼搏,又怎知能到达何方。

  此刻正值青春岁月,大好年华,时代日新月异,哀叹无法解决问题,唯有如探春、鸳鸯等人一般,奋力抗争,方可摆脱命运束缚。

  观众生,叹命运悲凉;忧思量,吾辈当奋力一搏!

  曹公终其一生,著此一书,成就中国文明史上一段不朽之作。书中语言,看似消极堕世,却在另一个世界铸造着一段段传奇……

记者:罗文文 2019级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生  图:来源于网络


编辑:罗文文

责任编辑:林欣蕊

回澜阁

>

要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