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共同组织的第十一届山东省青年科技奖(以下简称省青科奖)评选结果公布。经省青科奖学科评审组初评、评审委员会复评等工作程序,中国海洋大学王师、邢婧、李爱峰、高珊4位教授获此殊荣,是学校近五届省青科奖评选工作中获奖人数最多的一届。
据悉,省青科奖每三年评选一次,每一届获奖人数60名左右。该奖项重在奖励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的、创新性的成就和作出突出贡献;或在技术科学方面取得重要发明创造或重大技术革新,并有显著应用成效;或在科学技术普及、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科技管理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的青年科技人才。旨在激励山东省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于“科教兴鲁”伟大事业,造就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奖励为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作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科技人才。男性获奖者不超过40周岁,女性获奖者不超过45周岁。
作者:廖巍 张栋华
附:中国海洋大学第十一届山东省青年科技奖获奖者简介(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师,男,海洋生命学院教授。中组部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海洋贝类基因组学及分子遗传育种学研究,研发了一系列适用于非模式生物基因组学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为大规模利用组学信息进行海洋生物分子选育提供关键技术平台。在海洋贝类分子育种资源开发、重要经济性状遗传解析、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为建立国际先进的海洋贝类分子育种体系奠定重要基础。近5年发表SCI论文48篇,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在NatureMethods、NatureEcology&Evolution、NatureProtocols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全部论文总被引用1036次(他引802次)。曾获首届中国水产青年科技奖,2016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技术发明一等奖,2016年度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邢婧,女,水产学院教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项目,参加973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等。主要从事水产养殖动物病害学、免疫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开展了贝类血细胞的特性及免疫防御机能等的研究,研制了抗栉孔扇贝血细胞的单克隆抗体,开展了环境胁迫和病原感染相关的扇贝生理、生化和分子指标的研究,为扇贝血细胞的研究以及扇贝健康养殖提供了依据。讲授本科生课程《动物免疫学》《水产动物疾病检测诊断技术》,教学评估获优秀,是省级精品课程《水产动物病害学》的主讲教师之一。在本领域主流SCI期刊上发表论文42篇,有32篇论文被SCI引用364次(他引247次)。曾获青岛市第八届青年科技奖,参与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项4项。
李爱峰,男,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以“海洋藻毒素与生态系统健康”为研究方向,致力于海洋藻毒素的检/监测技术、代谢转化与生态风险方面的研究,应用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LC-MS/MS)发展了脂溶性贝毒、麻痹性贝毒、β-N-甲氨基-L-丙氨酸(BMAA)等多种毒素的高效、精准检测方法,并在科学研究和检验检疫部门的实验室得到推广应用。近年来围绕脂溶性贝毒、麻痹性贝毒和BMAA这三类毒素,分别在监测预警技术、代谢转化和生态风险等方面开展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共发表SCI论文19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8篇(SCI三区及以上论文14篇),有17篇论文被SCI论文引用143次(其中他引112次)。曾获中国毒理学会优秀青年科技奖,中国海洋大学第十三届、第十八届天泰优秀人才奖。
高珊,女,海洋生命学院教授。任国际原生生物学大会理事会委员、亚洲原生生物学大会秘书长。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鳌山人才”优秀青年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等。主要从事以嗜热四膜虫为模式生物,探讨DNA复制延伸及大小核分化过程的表观遗传调控机理,研究首次发现了单甲基化酶TXR1在复制延伸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揭示了RNA干扰通路和Polycomb抑制通路调控大小核分化过程的分子机制,并为顺式和反式作用元件共同决定核小体分布的理论提供了直接证据,为深入了解基因复制/表达及染色体环境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先后在Genes & Development、Nucleic AcidsResearch、FASEB Journal等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文章21篇(6篇1区刊物,6篇2区刊物),并先后受邀在“纤毛虫分子生物学会议”(2013美国、2015意大利)、“第14届国际原生生物学大会”(2013加拿大,分会主席)、“第2届亚洲原生生物学大会”(2014印度,特邀报告,分会主席)等国际大型学术会议上做专题报告。曾获2013年度国际原生动物学家学会Holz-Conner奖,2015年度中国原生动物学会青年科技奖等。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赵奚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