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弦一柱思民谣

作者:孟伟来源:本站原创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17-11-24 字号:

  流浪者在被遗忘的街角,弹着吉他,唱着民谣,没有悲伤,只有怀念。匆忙行走在繁华街道的人们停下脚步,静静聆听这悠扬的歌声。它仿佛是一道温和的光,将人们日渐沉寂的心照亮。民谣歌曲就像是三叶祭祀时的那碗口嚼酒,连接着过去和现在的时空,并贯穿其中。它牵动着历史,也是相应时代下的产物。悠悠轻柔如水,浅浅温婉如月,民谣,没有华丽的编曲,却是人们内心深处的一抹情怀,诉说着歌者内心的音符。

        独自弹唱       
 

灯火阑珊处的旧时光
  
  “这么多年你一个人一直在走,走过了人性的背后和白云苍狗。”——李志

  民谣是一种不过分讲求声乐技巧的音乐形式,它以自然声为主,保留了传统民间叙事歌的特征,结构上较为简单,通过口语化的表达传递出真情实感,给人带来不同程度上的共鸣。简单的弹唱、流畅的旋律、烟火日常的题材和对口语的拮英咀华,民谣以音乐的形式展现真实的生活,既有对生活的期待,又有对不同时刻流露出的情绪感悟。

琴弦

  连缀起星星点点的线,时光穿梭,追溯到校园民谣的起源。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台湾政治经济氛围相对轻松,校园民谣于此时兴起并迅速发展流行起来。高校学生是发展台湾校园民谣的先锋队,他们最先创作并演唱校园民谣,并将这种音乐形式推广开来,台湾校园民谣一时繁盛。后来校园民谣传入大陆,因着在台湾高校的基础,它首先被追求浪漫自由的校园歌手接受,并在高校中流传开来。同时,随着大陆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持续蓬勃发展,原先社会带来的深沉的苦闷感消失了,人们不再对摇滚乐寄予不切实际的敬意,市场音乐活力的匮乏为校园民谣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再加上青年群体对新生音乐形式的好奇与尝试,校园民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之后到了1995年,社会上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民谣作品,如《同桌的你》、《恋恋风尘》等等。这些唱片的推广使得民谣之树更加葳蕤--校园民谣的春天到来了。

  在校园民谣时期,高晓松、老狼、沈庆等人成为民谣创作的代表。“你在窗口注视人群,总觉得匆匆来去的是你的爱情,而当你注视人海,四周却是那么的安静,没有人提醒你,没有日记和落满山花的背景。”这是高晓松在《同桌的你》歌词里头的一段文案,他以些许忧郁的笔调讲述一个爱情匆匆来去观望人生的少年的内心独白,以青涩却深沉的言语表达青春,表达那些不可名状的感情。这首歌并没有给人们带来太多的忧伤,更多的,是给了人们一个有关青春的回忆和怀念。校园民谣就是如此,它以风轻云淡的歌声使人们回忆起从前,追忆起那些欢笑和悲伤,使他们想起初恋的爱人,想起睡在上铺的兄弟。而沈庆的《青春》更好的诠释了这一点:带着点流浪的喜悦我就这样一去不回/ 没有谁暗示年少的我那想家的苦涩滋味。就这样,校园民谣携带着青春的故事,深深地镌刻在那一代人的记忆中。

  正如繁花有落期,枯木再逢春,随着时代的改变,校园民谣也渐渐褪去了繁华。社会商业化、现代化的进展使得人们将精力更多地投放在对物质的追求上,民谣主要歌手及人物出国深造和服兵役造成的人才断层等等更是加速了它的衰落。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以清新自然为主旋律的民谣歌曲很少再出现,那些回首,那些旧时光也逐渐随风消逝。

泥沼中绽出绚丽的花

  “我知道美丽会老去,生命之外还有生命;我知道风里有诗句,却不知道你。”——陈粒

  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生活物质条件充裕之时,人们对于精神的追求便显现出来。现代化快节奏的生活,常常使我们在步履繁忙中迷茫,错失美好。我们渴望亲近那些真挚的东西,渴望填补内心的空白,民谣就这样顺应民心地重新出现在我们面前。

  2013年6月,左立凭借一曲深情的《董小姐》在《快乐男声》海选中冲出重围,也让这首民谣歌曲迅速成为网络热门话题。它没有复杂的技巧,却用最朴实的语言在不加涂饰中彰显了音乐的单纯美好,成为民谣重新火热的源头。之后随着《我是歌手》等音乐选秀节目的流行,“民谣”烧起了一把火,时至今日仍渐成气候。这其中《南山南》、《天空之城》等歌曲的火热也带动了民谣歌曲整体的发展流行,优秀的民谣歌曲被发掘出来,原创歌手也投入到民谣的创作中。随着民谣听众的不断增加,听民谣、唱民谣渐渐成为音乐市场的一个势不可挡的风潮。

带不走的只有你

  促成民谣火热的因素有很多。它的崛起首先要归功于歌唱类节目的推动和网络自媒体的助力。过去几年火爆的音乐节目将民谣推送到大众面前,从而为这种音乐形式积累了一定的人群基础。而在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网络及自媒体的繁荣则为民谣的快速传播提供了条件。除此之外,掌握着数以万计音乐爱好者的音乐平台也在开始扶持原创音乐,歌手可以从这些平台中获得收益,经济上的富足使他们更好投入民谣创作中,这些都为民谣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新时代90后的成长也给这类清新接地气的作品提供了一大批听众。在种种客观因素的协同影响下,民谣逐渐蓬勃发展起来。

  诚然,市场、音乐平台等客观因素对于民谣的帮助不可或缺。然而真正打动并吸引听者的却是民谣本身。它鲜有严肃的社会题材,而较多关注于个人内心的变化,不论是叙事类,还是哲思类,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代入感强,让人们在聆听歌曲的同时也想起自己的故事。在当今城市化加速的同时,人们一边沉浸在城市化的便利和繁荣中,一边在努力寻找内心深处的东西。而民谣以其舒缓的慢节奏传达出内心情感的特点恰与人们内心的需求相契合。就像今年大火的赵雷的《成都》,歌里少了无谓呻吟,却捕捉到年轻人最真实的幸福与辛酸,困惑与挣扎,极具人情味和生活气息。在轻缓的民谣旋律中,人们对生活的感悟逐渐显露,从而使得人们更加真实的面对,自己的内心。

  张爱玲曾说,生活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生活表面总是光彩夺目的,我们宁可忍着痛也要穿上灰姑娘遗落的水晶鞋,争荣夺利,自私贪婪,可我们终究只是最普通的自己,掀开华丽的袍,我们竭力掩盖的才是生活本来的样子。而这也是当下人普遍的心态,外表假装坚强,内心的脆弱使我们迫切想要找到一个慰藉,而民谣恰好就具有抚慰人心的魔力。

光怪陆离下的现实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高晓松

  告别上世纪九十年代白衣飘飘的校园民谣热,如今的民谣却并不是流行乐坛的主流。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也包括民谣自身的问题。从创作水准上来说,赵雷等人的作品并未比二十多年前《同桌的你》、《青春无悔》等优秀多少。只是,在当下原创力匮乏的乐坛中,民谣歌手们还是被赋予了更多的期待——能否不止一次做一般怀旧的细流,打破禁锢,以真正的音乐把归属感带给大家?

  正当大家都在喊“赵雷不火,天理难容”时,面对轻柔的《成都》、《南方姑娘》,很多业内人士却保持淡定。乐评人杨樾直言:“我觉得赵雷他们还是不会太红,也不会红太久。那么多人被感动,是因为真诚的音乐太少了。太简单的东西是经不住推敲的,也缺乏升值的空间,所以中国的民谣总是被框定在一个个小圈子里被爱戴着,被惋惜着。为什么?因为不够好。”另一位乐评人直接从创作上分析:“《成都》让我听起来也不是一首多么出色的作品,它听起来基本不像是新歌,而是80年代末流行歌的还魂而已。”这些专业人士的评价虽然苛刻,但也并不偏颇。的确,当下的许多民谣缺乏内容,只有简单的情感作为支撑,假使时代改变了,不深刻不经典的东西始终是要被淘汰的。

创作

  现在民谣的热度仍在持续增加,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去听一首不知名的歌手的民谣小调,他们会为民谣歌曲打榜,为民谣歌手买单,甚至自己也加入到民谣创作的队伍中。这其中自然不乏认真待之者,可也有很多人只是单纯在追随潮流。他们对民谣的理解很浅,只偏执地认为简单就是民谣,从而轻而易举地将一些低俗浅显的作品带上民谣的光环。他们听民谣的原因也并非一定是热爱,也许是因为身边的人都在听,也许是因为非流行音乐形式的优越感。但是,对于民谣真正想要表达什么,他们却从未细细考虑过。假使乐坛出现另一股新的趋势,这些人还会再继续留守民谣吗?

  如今市场上充斥的民谣作品依然还是通俗的,反映的也还是小情绪与小情怀,无论在作词还是编曲上,都缺乏一定的深度。这与当下社会整体的氛围有关,人们既对现实感到迷茫,又不想脱离现实的残酷;宁愿活在不需要过多思考的环境中,也不愿听一位歌手认真地表达。也正因为这样,大多数作品会在这样的审美下变得庸俗和浅显。但是,民谣真的是需要有人付出时间和精力才能做好的。创作者不单单要为了自己,还要怀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对民谣的热爱来创作民谣。他们要深入到民谣中,用心体悟真正的感情,用时间来沉淀糟粕,让细水来滤取精华,才能使这种音乐走得更加长远。

  虽然目前有些民谣歌曲表现出对现实的嘲讽,但里面的内容太浅淡,所传达的也只是简单的情绪宣泄,并没有太多对当下对未来的反思。对于民谣来说,一首真正被称之为经典的民谣是要经过工匠般反复的精雕细琢才会实现的。不是随波逐流,不是无知懵懂,它需要的只是沉淀下来的心和对音乐对民谣的执着。民谣的繁荣之路仍很遥远,这需要有更高创作水准的歌手与听者共同努力来实现。

朝气蓬勃的未来

  “我知道,那些夏天就像你一样回不来,我也不会在对谁满怀期待;我知道,这个时间每天都有太多遗憾,所以,你好,再见。”——宋冬野

  民谣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从中国的北方到南方,在各种民谣音乐节上,新一批的民谣人抱着吉他坐在人群面前,一些更为草根、更有城市特色和生活力量的声音开始走入听者心中,那就是——“新民谣”。这个概念是盲人歌手周云蓬创立的,用以阐释这些来自社会中下层人士蕴含着浓厚的现实气息却又沉稳厚重的新音乐,这些歌有冲淡了的过去校园民谣的感觉,却又兼具摇滚乐中的愤怒和人文关怀。对于民谣的“新”,民谣歌手万晓利给出的解释是:“应该是一种在民间生活的无知的状态下创造出来的艺术,这个无知是指对于艺术,或者对于高雅的东西保持一种不介意、不融入的态度,但是它自己恰又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

民谣音乐节上的深情演唱

  新民谣不同于古风歌曲的文艺伤感,它唱都市人日常生活中的小烦恼,唱悬殊的贫富差距与高房价,唱激烈的社会矛盾,地方曲种、民间歌谣、原生态唱法等边缘资料在新民谣中也大放异彩……这些为乐坛吹来了一股新风,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接过了“摇滚的大旗”,触及到了社会上的敏感角落,更触及到生活在当代中国城市中人的感觉结构,并试图表现出一种抵抗的姿态,这种直面社会分化现实、反思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批判精神,为新民谣歌唱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追问社会运行逻辑与日常生活的意义相互呼应,在这个意义上讲,新民谣似乎给出了某种希望,那是脑海中的冥想,是对自己更真切的期待。

  新民谣所表达的情感更符合当代人内心的需求,它是真真切切的在发展,在蓬勃。歌者用自己真挚的心去创作、去沉淀,并用灵魂歌唱。而我们也在对它给予着期望,也希望民谣的未来更加美好,更加深入人心。

民谣,在路上

  你曾说当夕阳迫近山野,光影在心头荡漾;你曾说当雨天撑伞前行,涟漪在散后重逢。民谣就像一碗小米粥,暖胃,抚平浮躁的流行乐坛。不管它如何发展,它那轻柔的弦音终会跨越千山万水,在人们的心路历程中留下烙印,同时也给世界一方灵魂的净土。

记者:孟伟 2017级水产养殖学本科生    图:来源于网络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

要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