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开启“桑拿天” 北极海冰减少是成因

作者:王小倩 窦得玮 栾松来源:蓝晴2017年8月27日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17-08-29 字号:

    热,是这段时间全国的主题,而青岛也不例外,从7月12日起,全市的最高气温除市区有时会低于30°C外,其他区市都持续超过了30°C,高温高湿的桑拿天比往年来得早了很多。今年青岛的气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一起来听听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孙即霖教授的分析。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教授孙即霖 :跟往年的情况来比的话,刚刚过去的这段时间,应当是气温是偏高的,这个原因就是,跟这个我说的第一个原因,因为北极的海冰少,那么冷空气势力弱,冷空气势力弱,就会使得这个相对而言,整个中国大部分地方气温就会偏高。为什么,因为不利于暖空气的降温。

    孙即霖教授说,青岛之所以成为避暑胜地,离不开海流和海雾的作用。渤海南岸向东流出的海流,会绕过崂山的青山头向南流,由于以往渤海水温低,这就使得青岛附近海域的水温随之偏低,而在春季和夏季,从较低纬度海域暖水上来的空气,温度高湿度大,到达青岛后由于受沿岸冷水的冷却,就会出现海雾,而海雾可以削弱了太阳辐射的影响,这就造成了青岛夏季的气温比一般的地区偏低。但是,从去年十月份开始,北极海冰开始明显减少,这就直接导致了渤海水温的升高。渤海的水温升高,在冬季给青岛带来的影响就是去年的暖冬,而在夏季,最明显的就是海雾减少。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教授孙即霖:那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今年七月份,是不是海雾比较少,那么,为什么我把第一个因素放到第一位来,那就是因为什么,因为往年多年平均,青岛来讲,是八月份是海雾日数少,多年平均八月份青岛只有三个雾日,可是今年七月份开始,海雾日数明显减少,于是海雾减少了,我们气温就上来了,那是什么,原因就是青岛近海的这个水温,青岛近岸的水温,比往年要高。

    其实,青岛的气温上升并非个例,这一时期的高温天气是全国范围的,从7月12日入伏开始,全国受高温影响的面积一度达到了364万平方公里,覆盖21个省,其中一些地区还连续刷新高温极值,长江流域尤为明显,而造成这次大范围高温天气的“罪魁祸首”就是副热带高压。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教授孙即霖:在副热带高压影响下面,就是有名的桑拿天,然后它的北侧,如果就是这个“副高”再向北侧抬一抬的话,那么就影响到青岛。而前一段时间恰恰是副热带高压,控制在青岛的上空。一般来说,在副高控制区域内,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云的产生,往往为晴空少云天气,利于太阳辐射对近地层大气的持续加热。另外,由于空气在下沉过程中会伴随有增温现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副热带高压控制区域的高温。对于这次全国范围的高温天气,除了北极海冰减少的直接影响外,孙即霖教授认为还有两个因素不容忽视。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教授孙即霖:第二个原因,这是最近发生的,那么这个原因呢就是印度的降水比较多,印度降水影响到大气环流,大气环流这个异常信号沿着高空的一个西风气流,传递到咱们这个渤黄海的上空。这个上空就会使得,大气的平均层的这个高度增高;第三个原因是什么呢,第三个原因就是,这个今年西北太平洋台风的影响,可能比较重要,而这个原因的恰恰跟南半球冷空气的影响有关系。

    孙即霖教授指出,西北太平洋台风的风力指向西北,南半球的冷空气越强,西北太平洋台风的强度会相应增高,那么它北侧的副热带高压也会随之加强,这就使得副热带高压的下沉气流加强,从而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温偏高。

    目前,今年第10号台风“海棠”已经从鲁西南进入山东,预计3号夜间移出我省进入渤海。这几天,连续的降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岛城的高温天气,但降雨过后,高温天气很有可能卷土重来。

    孙即霖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教授:今年我做的一个预测,那就是八九月份,影响我们国家的台风数量,要比正常的年份要多一点,那么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就在于今年澳大利亚南部那个海区水温偏低。澳大利亚冷空气强的时候,会造成向北赤道气流加强,然后使得北半球,西北太平洋的台风容易形成台风。2013年的时候恰恰是长江中游和长江下游,持续了非常长的一段时间的高温。那么今年这个情况呢,就是说它的持续时间,和酷暑的阶段,可能达不到2013年的程度,但是从性质上来讲,可能会和2013年的情况有些类似。

    作者:王小倩 窦得玮 栾松

    来源:蓝晴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

要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