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两位科学家首乘“蛟龙”深潜

作者:杨海涛来源:青岛晚报电子报2017年05月16日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17-05-16 字号:

  5月6日,随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顺利回收到 “向阳红”9号船上,“大洋38航次”第二航段的南海深潜调查和取样任务圆满结束。该航段有三位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的科学家参加,其中两人乘坐“蛟龙”号下潜科考。

  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鳌山创新计划项目的支持下,海大海洋地球科学学院的教授徐景平和副教授毕乃双作为深潜科学家执行了“大洋38航次”中“蛟龙”号第五次和第七次下潜作业任务,这是海大首批搭乘“蛟龙”号深潜的科学家。 5月3日和6日,徐景平和毕乃双分别在南海北部的东沙东南和台湾峡谷进行下潜作业,最大下潜深度分别为2540米和2980米。

  “蛟龙”号第五次和第七次下潜的主要科学目标是对南海北部陆坡高速堆积区和东北部峡谷区原位观测和精准采样,获取现代浊流活动的地貌学和沉积学直接证据,指导未来南海浊流观测研究的关键问题设计和计划执行。

 “蛟龙”号由专门的潜航员驾驶,徐景平和毕乃双为“乘客”,下潜至深海指定位置后,在作业区获取了近底高精度地形地貌资料、大量高清视频、照片等影像资料,采集了近底海水和多个沉积物短柱样品,尤其在台湾峡谷地区,发现了现代海底浊流活动的地貌学和沉积学的直接证据,极大地丰富了对本地区峡谷浊流的科学认识。

  另一位来自该学院的教授赵彦彦参加了第二航段科学考察。第二航段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深海多金属结核采矿实验工程”和鳌山创新计划项目“基于‘蛟龙’号深潜的南海若干关键地质与生物过程研究”调查任务,在南海多个海山区和南海北部陆坡,开展多个下潜航次调查和常规调查,该航次历时19天,来自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一所、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10余家单位的科学家参加了该航次调查任务

    记者:杨海涛

    来源:青岛晚报电子报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

要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