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令枪响
4月20日,2013级海洋资源与环境的朱小真第三次站在女子组100米起跑线上。她抿紧嘴唇,俯下身测试助跑器,又站起做弹跳热身。终点处等候着水产学院田径队的成员。她看向前方,目光满是坚定。
两度受挫 不改初衷
2013年4月,大一新生朱小真站在女子100米预赛的起跑线上。中学时她曾当过体育生,有一定的比赛经验;赛前又做了充分的准备,对自己很有信心。命运似乎对她开了个玩笑,预赛跑出小组第一的成绩的她,本以为胜券在握,然而却没在决赛名单里找到自己的名字,巨大的心理落差使她十分失落。
像是冥冥中注定那样,大二那年,她错过报名,又一次与校运会擦肩而过。坐在看台上的朱小真,看着赛场上的运动员到达终点后被问候的同学包围,她心酸地羡慕他们能在运动场上一展风采。两年后提起,她还是很难过:“感觉自己是有那种实力的,但是没有拿到想要的成绩,就特别憋屈。”对运动场满怀期待的朱小真,就这样与鲜花和掌声两次擦肩而过。如果记忆有色彩,这两年校运会的回忆,大概是灰色的。
“我是一个有运动会情结的人。”朱小真如是说。喜欢竞技体育激情澎湃的氛围,喜欢在现场疯狂的加油声中冲向终点的刺激,喜欢登上领奖台时的成就感……在体育场上拼搏的朱小真,鲜活而快乐,在血脉贲张中享受自由。
两次不理想的运动会刺激了她,想赢的执念像一颗种子在心里生根。
再踏征程 圆梦校运
大三那年,朱小真再次踏上校运会的征程。“我以为这是我最后一场运动会了。”那时的她已经是水产学院学生会主席,三年象牙塔里的修炼,她尝试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再次站在赛场上,熟悉的场景,熟悉的氛围,她仿佛看到了一年前那个青涩的自己。在起跑线上,附身静静地等待着那声枪响。正如那句王家卫经典台词“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发令枪响,她与自己竞跑。风拂过发梢,周围的一切仿佛静止了,除了终点线,再无他物入眼入心。运动员开始时几乎成一条直线,五十米后距离逐渐拉开。“女子100米决赛第一名朱小真,成绩14.10 。”“这一刻我等了很久!”多年夙愿实现,她十分激动。“我当时非常兴奋,还没到终点就开始庆祝了。”阳光炽烈的赛场上,她成为所有光芒的焦点。一直以来心中的遗憾得以释怀,黑暗里默默奔跑的时光没有被辜负。100米夺冠后,她又把200米冠军纳入囊中,“心态放松后,反而状态会比较好,跑完也没有多疲惫。”时运不济则韬光养晦,机遇垂青则厚积薄发。历经三载,她终于圆梦校运会。
校运扬帆 薪火相传
朱小真也没有想到,她会以大四“高龄”再次站在校运会的跑道上,而且是以水产学院田径队队长的身份。在同级大多退出赛场时,她报了女子组100米、女子组200米、女子组4x100米接力,女子组4x400米接力四个项目。卸任学生会主席后,她把目光投向了水产学院的体育事业。她想给爱好体育的同学发展自己的机会,也想让更多同学加入田径运动。
谈起训练技巧,朱小真认真而专业。她甚至带成员去专门的体能工作室训练,以期能更好地提高他们的水平。在田径队其他成员眼里,朱小真是开朗热情的学姐,也是严格负责的教练。2016级水产养殖的郑东凤对第一次训练印象深刻:“变速跑的时候学姐要求我们直道冲刺,弯道减速,我到弯道就跑不动了,喉咙里尝到了血的味道。第二天腿疼得走不动路。”折返跑,变速跑,追逐跑,接力赛等等训练项目最初让田径队成员有些吃不消。“短跑眼一闭一睁就过去了。”在刻苦的训练中,朱小真总是以幽默鼓励着队员。田径队为了迎接校运,每晚从七点训练到八点半,即使下着小雨也不停止训练,坚持了20多天,体能有了明显提高。比赛间隙,朱小真也在忙着跟进其他成员比赛,随时纠正他们的动作细节。“这个动作太保守了,已经有有效成绩了,步子迈大一点。”
也许这就是朱小真,她像春天的融融暖日,散发着光热。这种光热温暖了他人,也照亮了自己。
冲向终点
时光难忘 一路有你
这次真的是朱小真参加的最后一次校运会,大学四年,校运会仿佛是围绕着她的一颗行星,随着周期时远时近,不离不弃:第一届的不甘,第二届的失落,第三届的绽放,第四届的责任。它犹如一个档案库,把她大学青春里激情燃烧的岁月归类、存档、锁进记忆深处。
“我有些紧张。”100米决赛快要开始了。正午的阳光下,朱小真倚在看台的栏杆上,看向远处的五子顶。“预赛三个并列第一,四个并列第二,竞争很激烈。”广播播报通知,她拎着钉鞋走向检录处,留给同伴一个坚决的背影。俯身,抬头,发令枪响,运动员向潮水一样向终点逼近。冲线了!田径队的同伴跑向朱小真。“还可以,”朱小真说,“三道是14年冠军,跑得很快,一开始就追不上她。”
虽然没有夺冠,但朱小真把对体育的热爱传递给了学弟学妹们,同时也把校运会的精神传承下去。执念做种,汗水浇灌,朱小真在校运会收获了荣誉,亦为学院种下十里桃林。敢想敢做如她,穷未止于独善其身,达亦未忘兼济天下。
记者:谢君仪 2016级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本科生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