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之甘酿 敬这场相遇

作者:刘晓宇来源:本站原创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17-04-01 字号:

  不可避免地,每个生命都是由无数场别离和无数场相遇一点点堆砌起来的。而几乎所有的相遇都毫无征兆、猝不及防,其结局更是各自不同,无以计数。这令人不禁想要探寻何为“良遇”。很多故事描述的美好遇见无非是这样:英雄美人、忠将良相或是隐人贤士,映射着种种温暖的情感。

  其实,世间还有一种相遇,闪耀着梦想彼岸的巨大光芒,主角们是一个个意气风发,坚定地拼荆斩棘的旅人。他们带着自己对人生的种种憧憬,也带着走过坎坷路途的尘土痕迹,相见时桃李春风一杯酒,而后是长携知己挂云帆,最后,乘风破浪,直济沧海。

智者不容生命有界

  “任何一个想要成功的人都不能在一个圈子里安逸太久,要常问问自己:‘离开这个我已经有一定资历的圈子,我还可以凭借什么?’”已经拿到哈佛大学计算生物学研究生offer的张喜寒(2013级生物工程转生物技术)分享了她一直以来的想法,这也是她不断开拓人生界限的理由。在鱼山科协结识的心正意诚格物致知的朋友;进行iGEM项目时加入一个以实业家精神做科研的团队;在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做志愿者时真正学习到用科学和研究做公益……她总笑言自己的“大神”之路上有很多“靠谱”的人引导和帮助,其实,这些何尝不是她追求更宽广的的生命地界的结果呢?甚至在运用自己的学识赚取到人生第一桶金,成为令人羡慕的大学生创业者后,张喜寒亦没有停滞不前。“当时我已经可以看见五年后的自己是什么样子,那么五年后的我也许会感到空虚,所以还是要尽可能地拓展自己。”不想让自己的人生困在某种既定的可能里,人必然是会走向更广阔的世界的。

  对于出国留学,张喜寒有着超乎常人的清醒。“我们究竟为什么留学,我想大多数人都应该搞楚这个问题。”曾经不想局限于一所大学,张喜寒申请进入中国科学研究院计算科学研究所协助实验研究,在研究院的学术圈里,她更兴奋也更敏锐。出于对计算生物学的兴趣,更真实地看到国内的很多科学研究还是建立在已有原理的基础之上,她决定走出国门,去看看更开放、更大胆的学术。面对几所国外大学奖学金博士生的邀请时,“为什么要留学”这个问题又一次盘旋在脑海中,张喜寒的答案是:更高的平台,更良好的学术氛围,更优秀的同辈。于是,哈佛大学无奖硕士是自然而然的选择,“其实费用是很多人都会考虑的问题,我的家庭也是有承受压力的,但我相信这是一笔投资,我能确保收益”。比无畏地突破生命之界更重要的,是找寻方向时的冷静思考。一个理智的人会明白,那是一种怎样的方向、怎样的闯荡。

  现在的张喜寒,除却准备出国念书之外,依旧将自己的生活经营得多姿多彩:坚持创业之路,学习心理学,同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交流。“在当今社会我们最不可或缺的就是资源整合力。中国有很多仅仅埋头做研究的科学家,不了解他们的心血在被廉价地利用,我真的希望自己可以用综合知识让他们不要再这么清苦。”大学参与《蓝莓产业调研》“三下乡”项目时,她便和旅游管理学、会计学等几个专业的同学一起调研,也是在这个时候,张喜寒真正看到跨界的重要意义。青年时代是最美好的治学修身的年华,在如此多机会和选择面前,她没有把自己培养成一个零部件,一个仅仅用来组成社会的小工具,而是努力了解更多构造原理、更繁复的细节联系。

  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应该是“离开某个领域,我有什么资本重新开始?”。虽然今后道阻且长,但张喜寒的状态是已经值得优级评价的,这种状态,归根结底来源于对自我人生边界的永不停息的追寻、触摸与超越。

永远在突破的征途之上

强者无畏诸多尝试

  高文婷(2013级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的留学梦源于她大一时存下的一份“去看看外面世界”的心思,曾经的她青涩而懵懂,性情也偏向于沉静安稳,但却拥有可贵的好奇心和对外部世界的无限热情。也是这些驱使她申请了台湾海洋大学的交换生。“那个时候想知道大陆和宝岛台湾有什么不同,不想放过这种学习见识的机会。”得益于大一扎实的成绩,高文婷成功走进这所大学,也在这里遇到自己人生的转折点。直到现在提及,高文婷依然庆幸自己进行过这一次尝试。“在进入台湾海洋大学学习之前,我心里有很多远大想法,但是没有什么动力去追求。”在浓重的学术氛围之下,她开始真正思考自己想要专注于何种研究。由于在大陆学习的数据统计类的课程较少,她选择学习生物统计的本科课程,当导师问她是否愿意同时修同一门研究生课程时,挑战自己、走出舒适圈的念头让她加入试验小组、作出第一份项目报告、与国外研究生交流探讨、编写程序代码……

  “这些经历让我收获颇多,也是从那时起我决定定下生物统计这个大方向。”她的叙述云淡风轻,没有一丝年少立志的雄壮感,却闪烁着在尝试中找寻自我的光芒。

在台湾别样的美好时光

  说到大学期间的种种计划安排,高文婷反复提到一个字——早。对于她来说,所有有意义事物的尝试都是愈早愈好。“一进入大学我就希望找到顶层规划,然后再一点点确立人生设计。”大一便开始准备托福考试,做SRDP,大二明确研究目标和方向,大三开始考试与刷分无限循环……一步一步,她的脚步匆促而不慌乱。与此同时,她也没有耽误自己的“体尝之旅”。在爱心社同伴教育部做志愿者的经历培养了她的领导能力,又恰好与她所选报的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相合;大三暑假申请同济大学生物信息教授的实验室项目,进行过实践历练,意识到自己对纯实验性的东西缺乏兴趣,也坚定她深修生物统计的决心。美国耶鲁、哥大、杜克等七所大学生物统计学硕士的成绩,大概就是对她这趟旅途的最好回报,也是更多可能性的开始。

  一个人的诸多看似散乱的经历可以从某个线索出发被巧妙地串在一起,这需要多少次无畏的尝试,多么高的热情温度。但这些对于高文婷是极其自然的,对于每一个鲜活存在的生命,都应该是极其自然的。年少不乏气力的时候,总该尝试走更多有意义的路,经过无数岔路转弯,它们都会汇到通往彼岸的路上。
  说起自己的大学四年,高文婷笑言:“其实我也有很多事情遗憾自己没能早些做、做得更踏实,遗憾自己没能更多地陪伴家人朋友。”因此现在的她依旧在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练习英语技能、同更多优秀的人交流沟通,继续在能力所及处留下汗水和努力的印记。那是独属于高文婷的印记,标示着她的到来、驻足和又一种全新收获。

云淡风轻又充满能量

智强相逢 风帆正扬

  大四上学期的那场托福考试开始之前,张喜寒接到高文婷打来的电话。

  彼时的高文婷,大三大四两年已经报考多次托福,却始终没能稳定地超过过一百分。一次次刷分,成绩的徘徊让她心态恍惚,甚至需要请假回家,排除一切杂念背水一战,家人对此的不理解更让她内心彷徨。敏感、紧张、不甘这些负面情绪折磨着她的精神世界,“那个时候我只想打电话给喜寒。”从这个同样立志走向国外更高平台的人那里,她总算得到理解,总算可以倾诉宣泄,并最终以一百零一分的成绩结束这场拉锯战。

  从某种意义上说,张喜寒和高文婷属于同类人,她们勇敢且坚强,有着为目标找寻所有方法的勤奋与智慧,有着正当年华不可不抒的少年意气。像是某种磁场作用,她们就在这一场青春里相遇相知。每个独立的生命,都会有一些路途不免要孤独走过,命运可以尽可能地支配你走向某一人迹罕至的小径,却无法阻止精神的不期而遇与日久相伴。“我觉得人在脆弱的时候是需要抱团取暖的。”漫漫留学路,总会有诸多不顺,高文婷想到自己的经历,不禁有此感慨。

  当然,倾诉与抱怨只是两个女孩在风霜面前偶尔的内心柔软。更多时候,她们展现给外界的是相互弥补、相互支撑的逐梦知己,冷静敏锐,勇往直前。“文婷总是能让我在忙于各种实践的同时,还能静下心来好好学习一些书本知识,这些对我特别重要。”张喜寒坦言。“有时我觉得一道题会解就可以,但她会把整个脉络都理得很清楚。”对于高文婷的细致,张喜寒如是感慨。不仅如此,关于留学方面的种种材料、各项申请截止时间、与留学中介的联系,高文婷悉数了然于心,自称“粗枝大叶”的张喜寒总是作为被提醒的那个人,她庆幸有这样一个细心且善良的朋友。而对高文婷而言,多与正能量、知识经历丰富的人接触,是自己不断进步,并且坚持到现在的最主要原因。“我认为喜寒就是这样一个人。”着眼于社会的张喜寒给予高文婷的很多感受和经验,都具有新鲜感和指导作用。

  张喜寒与高文婷的不同在于,前者偏动,不安于一隅,放眼于外物,努力让自己活得丰富;后者偏静,惯于将大事小情掌握得面面俱到,在稳妥中寻求突破。这两个在各自世界里优秀着的人,如果通过某种联系结合到一起,会共同走向更好的远方,一加一大于二,不无道理。

  “我选择耶鲁是因为它更加安静而深沉,年轻的时候能在这样的地方学习可以升华自己,沉淀自己的灵魂。”高文婷说。

  “我知道自己有些想法现在仍很幼稚,但我觉得有一天自己可以让当下中国的学术圈再多一些推动力和新鲜感。”张喜寒说。

  她们是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她们有疯狂而理智的梦想,她们有酬志的甘露美酿,她们会相逢,不仅如此,每一个同样热情而冷静的人,都会相逢。

  从今后,多少传奇,与尔同书。

记者:刘晓宇 2016级药学本科生  图:来源于受访者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

要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