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载陪伴 日久情深

作者:张衎农 张芸芊来源:本站原创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16-12-15 字号:

  深秋的青岛,梧桐散落。阳光透过叶片间的微弱间隙,飘洒在风中,给人带来一丝暖意。午后,海边,阳光里,金黄的梧桐叶下,第一次,遇见张辉。

  张辉,男,43岁,20岁时高位截瘫。

再见孤单

  从小由母亲抚养长大,20岁的张辉,在最美好的年纪里遭遇一场意外,不得不进行脊椎手术。不幸的是,手术失败张辉被迫高位截瘫。之后的生活变得愈加难,张辉开始遇见一切可以料想到的日常生活中的麻烦。一个人活动时,要吃力地转动轮椅,一旦脚的位置出现偏差,也只能由其他人来帮助他调整,连在狭小的房间内转转都会耗费不少时间。腿部的创伤不仅影响到他的日常行动,语言表述能力也受到一定影响。但这一切并不能阻碍他与人交流的渴望,虽然对于他而言,一个字的描述都要花费许久的时间。即便知道自己磕磕碰碰努力说话的表情有些奇怪,他也会时常露出笑容,让周围的人都很轻松自在。喜欢热闹,喜欢谈天说地,他,张辉也希望带给别人欢乐。也许是上帝被他的笑容打动了,在轮椅上,张辉结识到了许多愿意和他一起度过时光,推着他散步,耐心与他聊天的人。前几年,在济南海军军区疗养院里,每天都有阿姨陪着他唠唠家常,时常会有军人们前来探望他,还有那些军人家属——活泼的孩子们,朝气蓬勃,给他带去满满的活力。

  可惜,2013年,济南海军军区搬迁。这些曾经陪伴张辉度过那些漫长日子的人,现如今却都要离张辉而去了。那段日子里,张辉时常呆呆地静坐一个下午,往常的活跃都不见踪迹。没有流泪,没有叹息,只有无奈。生活的不易让他明白,他改变不了外界,也无从去改变自己。于是,张辉把自己关在小屋里,长期不出门,试图远离社会。对未来的茫然,对自身环境改变的无所适从从他身上滑过,却无可奈何。

  军人们为了帮助张辉过好以后的生活,和张辉所在社区进行联系,希望能找到继续照顾张辉的人。但社区内部也存在许多工作,暂时抽不出人手给予张辉帮助。眼看着军区搬迁的日期越来越近,继续陪伴张辉的人却仍不见影踪,社区人员心急火燎。在得知中国海洋大学爱心社的扶老助残部后,抱着试试的心态,社区人员联系了爱心社。没有想到一段缘分就此开始。

让我推着你去海边走走

有缘自会相见

  世间的缘,聚聚散散,分分合合;有心的人,总会驻足,不会徘徊。

  爱心社助残扶老部的小干事江娜(2016级音乐文学硕士)没有想到,跟随爱心社社长一次出访,竟然给她带来了一位挚友。往日里,助残扶老部更多地是前往三江学校和安养中心与孩子、老人相伴。而这次,社长却领着她直接来到了一位残疾人的家中。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大二的江娜轻轻敲响张辉家的门。门开了,和想象中的不同,出来的不是颓废的大叔,而是一个神采奕奕的邻家哥哥。脸上挂着笑容,身着略带皱褶的蓝色夹克,稍带灰尘的黑色长裤,整个人都显得很精神。握住张辉伸出的粗糙但温暖的大手,如同小时候牵过的父亲的手,江娜仅有的一点羞涩也随之消散。

  三个大学生围在张辉身旁,和他一起谈天说地,从网络小说到席慕蓉,从部队到学校,从中国到世界。轮椅压不住张辉的思想,“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张辉思维的活跃让江娜也为之惊叹。“很多新闻我们都只是听过,但是他却能讲出里面的细节,还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上帝给他关了一扇门的同时,一定给他留了一扇窗。”江娜原本还担心自己的语言可能会伤害到张辉,但随着聊天的深入,张辉天马行空的想法和欢声笑语的氛围打消了她的顾虑。张辉就像哥哥一样,给这些刚刚进入大学的孩子们带去经验和能量。“人生交契无年少,论交何必先同调。”真正的朋友,年龄、身份、地位都是次要的。当你们有共同话题,与他们能让你感到舒心,愿意和他们待在一起,那些人,就是你真正的朋友。

  而与大学生的交流,也让张辉收益颇丰。空旷无人的房间,悄无声息的回廊,透光极差的窗户,窗外一成不变的景物,沉闷的生活消磨着张辉的时间。而江娜一批大学生的探望,让他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外面世界。阳光、沙滩、高楼、大厦,更重要的是,川流不息的人们,嘈嘈切切的交谈声,让久居小屋张辉感受到了人世间的美好。“我其实不缺什么物质,缺的是精神上的陪伴。母亲年事已高,姐姐们都在外地,一个人的生活很寂寞。而他们能来,排解了我的孤独和忧愁。很多不能和母亲说的话,都能和他们讲,他们是很好的倾听者。”人是属于社会的,需要与他人交流,而不是锁在自己的小屋里。长期孤独只会带来抑郁和苦闷,所幸张辉有他们,足以。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正是人与人之间那美妙而不可言的缘分,才让世界充满惊喜。感谢上天,让我在最美好的年纪遇到你,感谢自己,没有让缘分从指尖溜走。

“我特别喜欢照相”

空间上相离 情感上相依

  晓来谁染霜林酔,总是离人泪。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人的一生很长,大学四年很短,转瞬即逝。时光静静流淌,一转眼,便是三年。江娜已然从一名本科学生,成为中国海洋大学的硕士。繁忙的学业让江娜无暇在兼顾爱心社的工作,但她和她那一批爱心社的干事们,没有断掉与张辉之间的联系。一起走过,就不曾离开。

  江娜他们本科毕业,但感情不会毕业。每逢节假,大学生们都会单独编辑短信,给张辉致以节日问候,而张辉也会专程委托人,自己口述祝福,让他们写好信息发送出去。不久前,张辉见到第一次来探望他的新生时,还乐呵呵地谈起江娜的生日是1月16号,自己的是2月16日,谈起与江娜之间的趣事能说许多。而江娜也时常挂念着他,经常向爱心社助残扶老部现任部长赵鸣柳(2015级食品科学与工程)打听张辉的近况。两人的联系,从三年前第一次认识起,就没有再断过。也许空间上不能在一起,但精神上,彼此依然能够互相依靠。也许只能知道对方零星的消息,也许许久没法联系,但是那些曾经点亮过生命的人,永远也不会忘记。

  每一个时间点既是结束,又是开始。在江娜一届毕业后,赵鸣柳他们接过班,给张辉带去更深层次的陪伴。一起参加运动会,一起看文艺晚会,一起在小屋里听收音机,一起去海边散步,一起讨论新闻时事,一起谈趣事开怀大笑。一年多来,他们与张辉度过了太多时光。每个周末,他们都会前去探望张辉。尽管每次的事情都相仿,但他们从未厌倦,每次怀着最初的心,做着同样的事,也尽力做好这些事。“刚开始的时候还把探望当做一项任务,但随着了解的加深,已经把他当做一位老朋友,而每周的探望更像是去陪老朋友聊聊天,问一问这一周过的怎么样。”赵鸣柳说道。当陪伴已成为一种习惯,重复的事务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默契。

我们和你一起笑

不同的学生 同样的相逢

  人生旅途中,总有人不断离开,也总有人不断走来,当新的名字变成老的名字,当老的名字渐渐模糊,又是一个故事的结束和另一个故事的开始。从军人们,到江娜,再到赵鸣柳,张辉身边的人在变,但是陪伴一直不变。如今,新的一批学生来到了大学,怀着爱心,加入了中国海洋大学爱心社。这是他们第一次见张辉,每一个人在去之前都有些兴奋。

  “叔叔好,我叫李海,名字里有个海字,因为我父母很喜欢大海。我也很喜欢,所以我考来了海大。”

  “叔叔好,请问瓶子倒过来是什么?对,‘子平’。我就叫张子平。”

  “不要叫我叔叔,在部队里和前几届学生都是直接叫我名字的。”张辉笑着。

  尽管是初次见面,大家都被张辉的热情所感染,彼此之间并不觉得生分,像是多年未见的朋友,久别重逢。仿佛命中注定,新来的小干事们围在张辉身旁,恍惚间,张辉想起了三年前的江娜他们,同样青涩的脸庞,同样潮气蓬勃,一切,似乎变了,又似曾相识。“每一个来看望我,和我一起闲聊的人,也许我不能记住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但我会记住这一张张稚嫩的脸庞,一张张温暖的微笑。谢谢他们,在我略显灰暗的生活中,带来了一丝光明。”

  和张辉相处的时间里,没有想象中的拘谨,学生们和张辉一路有说有笑。临分别,他们分别约定下次探望张辉的时间。短短几个小时,这些曾经素不相识的人们从陌生人变成了朋友,而这一切源于爱心社,源于热爱。

  李海(2016级生物科学)缓缓将张辉推进大门,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的很长,如同这段陪伴,很长。缘分让他们从相遇到相知,时间又让他们由相知到依赖。时光缓缓流逝,爱心社与张辉间的深情却未曾改变。三载时光不长不短,却是缘分的起点和延伸。

  那天的海很蓝,风很轻,张辉的母亲远远的看着自己的孩子和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年人边走边聊,深深浅浅的皱纹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在心头蔓延。

记者:张衎农 2016级生物科学本科生

    张芸芊 2015级生物技术本科生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

要闻

Baidu
map